一、庭审前工作
1、开庭前,书记员应当依次做好如下庭审准备工作:
(1)查明到庭诉讼参加人的身份;
(2)查明出庭的证人、鉴定人和勘验人员等其他诉讼参加人的身份,并告知其在休息室候传
(3)查明有关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等书面材料的收悉情况;
(4)宣布法庭纪律;
(5)其他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就绪,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庭。
2、合议庭成员入庭就坐后,书记员应向审判长报告庭审准备工作情况,并向审判长递交到庭的诉讼参加人名单和出庭的其他诉讼参加人名单。
3、审判长根据诉讼参加人名单,核对到庭诉讼参加人的身份和诉讼代理人的代理权限,了解未到庭的诉讼参加人未到庭的原因,并确认到庭的诉讼参加人是否具备参加诉讼的资格以及是否可以开庭。
4、如果一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未到庭的,合议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是否延期审理、中止审理或缺席审判的决定。延期审理、中止审理或缺席审判的决定应当当庭宣布。决定缺席审判的,审判长宣布缺席审判决定后即可宣布开庭。
5、审判长宣布开庭后,应当依次进行下列程序:
(1)宣布案由、开庭方式及法律根据、审理程序;
(2)宣布合议庭成员名单和书记员名单,宣布鉴定人、勘验人员和翻译人员名单;
(3)询问当事人是否知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并征询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
6、当事人依照法定程序申请审判人员回避的,审判长应宣布休庭,并依法报请院长或者审判委员会决定。当事人申请书记员、翻译人员回避的,由审判长当庭决定;当庭不能作出决定的,审判长宣布休庭后研究决定。
回避申请的理由成立的,决定被申请人回避,并立即更换人员或宣布延期审理;理由不成立的,决定驳回申请,继续开庭。
二、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的顺序、范围和重点
1、法庭调查按以下顺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和法庭归纳、认定事实;
(2)当事人当庭举证、当庭质证;
(3)法庭当庭认证。
2、当事人陈述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顺序进行。
当事人陈述可以宣读起诉状、答辩状并可陈述补充意见。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一般由原告在陈述中说明。
3、法庭应当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对案件事实进行归纳。
对双方当事人陈述一致,或者对方当事人没有提出异议的事实,法庭可以直接予以认定。
4、法庭根据当事人的陈述,归纳诉争的焦点。
当事人对法庭的归纳有异议的,可以申请法庭修正或补充。
5、法庭调查的范围包括:
(1)原告的起诉证据;
(2)被告作出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赔偿诉讼的证据。
法庭应当全面查清案件事实,法庭调查不受当事人的诉讼请求范围的限制。
6、被告、第三人认为原告的起诉不具备法定起诉条件的,或者法庭认为有必要对起诉证据进行审查的,法庭应当对起诉证据进行调查。如有必要,可以在法庭调查的基础上组织法庭辩论。
合议庭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原告的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进行评议。合议庭认为原告的起诉不符合法定条件,应当裁定驳回原告的起诉;认为原告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应当驳回异议,并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调查。
7、法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的调查,包括对事实要件的审查和对法律要件的审查。
对事实要件的审查包括以下内容:
(1)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是否存在;
(2)每一事实是否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3)每一证据材料是否具有合法性、客观性和相关性,是否属于可定案的证据。
对法律要件的审查包括以下内容:
(1)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越法定权限;;
(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依据;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适用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及其具体条款是否全面、正确,以及所适用的规章、其他规范性文件与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一致,足以参照;
(4)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有滥用职权、显失公正和行政失职情形;
(5)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程序是否合法。
8、原告一并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的,法庭应在审查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基础上对行政赔偿诉讼证据进行调查。
经审查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法庭可以不对行政赔偿诉讼证据进行调查。
行政法庭审判程序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庭前的一些准备工作,书记员要查明到法庭诉讼人和出庭人的身份等等,并且维持好法庭的秩序。如果在审判的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当事人没有到场的话,庭长就可以宣布审判终止或者是延迟审判。但是如果当事人是依法缺席审判的话,庭长就应该先宣布休庭,等审判委员会决定。
-
行政诉讼程序之开庭审理有哪些阶段
190人看过
-
刑事诉讼法庭审判程序是怎样的,法庭审判时有哪些流程
262人看过
-
法院如何进行行政庭审程序的审理?
455人看过
-
行政诉讼第一审庭审程序包括哪些阶段
112人看过
-
行政复议庭审的程序
436人看过
-
2024法庭审判的程序怎么进行,一审和二审的区别有哪些
94人看过
法庭审判是人民法院采取开庭的方式,在公诉人、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听取控、辩双方对证据、案件事实和运用法律展开辩论的情况下,依法确定被告人是否有罪,应否判刑,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诉讼活动。 ... 更多>
-
法庭审判的程序怎么进行,一审和二审的区别有哪些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71.审判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一审诉讼程序的发生,基于当事人的起诉权和法院的管辖权;而二审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的上诉权和二审法院的审判监督权。2.审级不同。第一审诉讼程序是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适用的程序;而第二审程序是案件在二审法院审理的程序,它是一审案件受诉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适用的程序。3.审判组织不同。一审法院适用第一审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即合议制和独任制。
-
什么是行政程序审判听庭报告?安徽在线咨询 2022-08-04庭审旁听报告是没有固定格式的,只要把报告的内容介绍清楚就可以了,另外要注意把法院的名字(某某法院)、法庭的名字(某某庭)、案件的性质(刑、民、行政)、原、被告的名字,以及案件的大体情况、主要的证据、最后的判决等写清楚就应该可以了。
-
刑事附带民事庭审有哪些审判程序安徽在线咨询 2023-04-02附带民事诉讼的部分,当事人需要了解下面的法律规定,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更大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刑事诉讼法》规定: 第一百五十四条刑事附带民事庭审过程【开庭】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第一百
-
第一审程序开庭审判前的准备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06-13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依法进行下列工作: ①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对公诉案件的审判,一般都应依法由审判员或者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进行,并依法确定1人为审判长。在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时,还应确定书记员人选。 ②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10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③将开庭的
-
如何审查法庭审判程序新疆在线咨询 2021-08-191、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2、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一)当事人陈述; (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 (三)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四)宣读鉴定结论;3、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