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要素会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2、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3、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却加以编造,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而加以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确实不知是虚假的恐怖信息而误认为是真实的恐怖信息,或者将某种非恐怖威胁的行动误认为是恐怖行动而加以、发布,不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有的是想制造恐怖气氛;有的是对社会不满,制造混乱,发泄私愤;有的是想借此向社会施压企图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有的是精神空虚无聊,借之寻找畸形乐趣,等等。动机如何,并不影响本罪成立。
4、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必须具有编造、传播之一的行为。所谓编造,是指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胡编乱造。其结果是产生虚假的即不存在、不真实、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所谓传播,是指采取各种方式将恐怖信息广泛加以宣扬、散布、扩散,以让公众知道。如只是在个别亲友之间加以议论,没有广泛散布、宣扬的,则不能构成本罪。至于编造、传播方式,可多种多样。
二、构成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多数的人们对于恐怖组织、恐怖活动会存在一种恐惧心理。故此有些想要报复他人、社会的公民,就有可能会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编造并传播恐怖信息,为了维护社会的安定,此类故意传播的行为被发现之后,传播虚假信息的公民,是极有可能会被量刑的。
-
故意传播恐怖信息构成哪些罪名
274人看过
-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中哪些行为被判刑
438人看过
-
以案说法 编造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50人看过
-
怎么样判断是否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196人看过
-
怎样认定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395人看过
-
传播恐怖疫情,虚假恐怖信息应当怎样定罪
223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构成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需要具备哪些条件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06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
2022年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构成要素湖南在线咨询 2023-03-22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
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罚犯哪些罪情形新疆在线咨询 2023-08-28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中国刑法规定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19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导致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事实上是哪些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14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罪。 2、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