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规监视居住的规定有何种
监视居住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构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构执行,人民检察院对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决定和执行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
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但是,不得指定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
二、被监视居住有哪些义务
监视居住作为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一种强制措施,并不是技术侦查措施,故执行机构对被监视居住人监控的内容,其实是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
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为:
1、未经执行机构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2、未经执行机构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6、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构保存。
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前款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需要予以逮捕的,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先行拘留。
监视居住有时间限制,在监视居住期间,没有得到执行机构的批准,不能随意离开居住地,不能与他人见面或者进行通信,要做到随传随到,及时到案接受询问,不能干扰证人出庭作证,不能私自伪造证据,毁灭证据。
-
监视居住执行机关有哪些,被监视居住人有什么义务
459人看过
-
法律规定监视居住住哪,监视居住的监督规定是什么?
342人看过
-
监视居住有哪些手段呢,被监视人有哪些义务
344人看过
-
监视居住的条件、期限及被监视居住人的义务
405人看过
-
法定监视居住适用条件有哪些?监视居住期需遵守的义务
157人看过
-
被监视居住的机关包括哪些?监视居住人需遵守哪些规定?
482人看过
-
《监视居住条例》《监视居住条例》对监视居住折抵刑期的规定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1-10-20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期限内不得离开住所或指定住所,监视其行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根据过去《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监视居住不能折扣刑期。2013年开始实施的修订后的新《刑事诉讼法》第73条改变了这一内容。新规定是监视居住有两种执行方式,一种是在监视居住者的住所执行,另一种是在指定的住所执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住所执行的,不得折扣刑期。
-
监视居住的规定是什么,哪些人可以监视居住贵州在线咨询 2022-12-01针对监视居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
哪些人需要监视居住,监视居住的条件有哪些,监视居住的程序是什么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2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
-
涉嫌拐卖儿童被监视,监视居住实际居住地有哪些规定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3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7条的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根据《刑诉规则》的规定和理解,固定住处包括其本人、近亲属,其户籍所在地和经常居住地,其有所有权的房屋和租借一年以上的住处。 实际居住地是实施监视的所在地区。
-
家里有人被监视居住了那么监视居住起有什么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02监视居住的起算时间是按决定之日(公安机关填写日期时一般填次日的时间)。 一、监视居住的时间是多久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