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重婚案件中受骗的一方当事人能否作为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问题的请示》收阅。经研究,答复如下:
基本同意你院的第二种意见,即:重婚案件中的被害人,既包括重婚者在原合法婚姻关系中的配偶,也包括后来受欺骗而与重婚者结婚的人。鉴于受骗一方当事人在主观上不具有重婚的故意,因此,根据你院《请示》中介绍的案情,陈X可以作为本案的被害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3年7月26日《关于重婚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中关于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规定,陈X可以作为自诉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附: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重婚案件中受骗的一方当事人能否作为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诉讼问题的请示粤高法明传(1992)145号
最高人民法院:
我院受理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请示的何X重婚一案中,遇到以下问题:何X(男,34岁,工人)于1982年9月与陈X琦登记结婚,已生育一子。1989年3月何X认识女青年陈X(女,37岁,工人)后,便隐瞒自己已结婚的事实,与陈X恋爱。何X为达到与陈结婚的目的,使用涂改户口本及伪造证明等手段,于1991年9月3日骗得陈X与其到街道办事处登记结婚。同年10月10日,陈X到何X住处找何,何不在,其妻陈X琦出来招呼陈,陈若容才知何X是有妇之夫。为此,陈X向广州市白云区法院提起诉讼,诉何X犯重婚罪。
对陈X被骗与何X结婚,陈X是否属于重婚案件的被害人,可否作为自诉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因法律无明文规定,我院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认为:何X欺骗陈X与其重婚,作为重婚这一行为,是何与陈构成的,只不过何是故意隐瞒真实情况和欺骗陈,而陈虽不知道,但确实在客观上构成了重婚主体之一。所以陈X不是起诉重婚的主体,只能是被起诉的主体。起诉主体应是陈X琦(即何X的配偶)。由于陈X重婚不是明知,依法可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本案应由检察院起诉。
另一种意见认为:何X已有配偶,又以欺骗手段,骗取陈X与其结婚,其行为已构成重婚罪,依法应追究其刑事责任。陈X是在受骗的情况下与何X结婚的,应属被害人。因为从审判实践看,刑事诉讼中的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遭受犯罪或其他不法行为侵犯的人。从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来看,重婚案件中的被害人,既指重婚者的配偶,也包括后来受欺骗、胁迫而与重婚者结婚的人。何X的行为侵犯了陈X的合法权益,所以,陈应是本案的被害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983年7月26日《关于重婚案件管辖问题的通知》规定,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陈X是本案的被害人,可作为自诉人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我们倾向第一种意见,当否,请复示。
1992年7月28日
重婚,指的是当事人在有配偶的情况下,与他人再结婚的行为。即当事人在已经有了一个事实的婚姻关系时,又和其他人缔结了第二个婚姻关系的。 具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1、法律上的重婚,即当事人前一断婚姻关系还没有解除,又和其他人办理结婚登记从而构成的重... 更多>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自诉案件追诉期限制问题的研究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18确实存在此类情况,通常持续时间为两年。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司法机关发起诉讼请求,并由司法机关依法直接予以审理的刑事案件。人民法院在收到自诉状或者口头告知后第二天起算的15个工作日内,应针对该案件做出是否立案的决定,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自诉人或代为告诉的人员。对已经进行立案处理的,若经过审查发现缺乏罪证的自诉案件,且自诉人无法提供进一步完善证据,
-
-
当事人一方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其中一方的诉讼行为对其他诉讼人能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2-15《民事诉讼法》规定:“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据此规定,共同诉讼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必要的共同诉讼,即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另一种是普通的共同诉讼,即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2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
-
集资诈骗案受害人能否就民事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重庆在线咨询 2024-12-02在涉及集资诈骗案受害人提出民事纠纷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是不可以提起诉讼的。然而,当受害人的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并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时,才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也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另外,如果国家财产或集体财产遭受损失,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需要注意的是,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
-
人民法院如何向最高人民法院起诉行政诉讼案件中的原告、被告、被告广东在线咨询 2022-01-24l、在行政诉讼中,被告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被告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10日内提交答辩状,并提供作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证据、依据;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的,应当认定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 2、原告对下列事项承担举证责任:(1)证明起诉符合法定条件,但被告认为原告起诉超过起诉期限的除外;(2)在起诉被告不作为的案件中,证明其提出申请的事实;(3)在一并提起的行政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