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履行中有以下抗辩权:
1、同时履行抗辩权:当事人相互负债,未按顺序履行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有权在另一方履行前拒绝履行要求。当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要求;
2、先行使抗辩权:当事人相互负债,有先后履行的顺序。一方未履行的,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要求。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履行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要求;
3、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时,应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单务合同中当事人是否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只存在于双务合同中,单务合同中当事人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由于同时履行抗辩权是由于双务合同履行机能上的牵连性在公平原则运用下所产生的制度,因此其仅仅适用于双务合同,而不适用于各种单务合同(如无偿保管、无偿委托)以及非真正的或不完全的双务合同(如委托合同)等。所谓“当事人互负债务”,应当作如下理解:其一,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债务是根据一个合同产生的。如果双方的债务基于两个甚至更多的合同产生,则即使双方在事实上具有密切联系,也不产生同时履行抗辩权。其二,必须是双方当事人互负债务。即双方所负的债务之间具有对价或牵连关系。关于对价关系的性质,学界存在不同见解。见解之一:一方的履行和他方的对待履行之间必须具有同等价格才能认为有对价关系的存在。见解之二:合同双方之间的对待给付应基于双方当事人的主观评价而确定,即使一方对另一方付出的代价非常低廉,若当事人自愿接受,也是一种对价。见解之三:当事人之间的履行和对等履行必须具有各方当事人所共同认为的同等价值(注:苏俊雄:《契约原则及其适用》,三民书局,第111页。)一般认为,对价问题原则上应当根据当事人的意志决定,同时,法律要求双方在财产的交换尤其是金钱的交易上力求公平合理,避免显失公平的后果;但这并不意味着价值与价格完全相等,当事人取得的财产权与其履行的财产义务之间在价值上大致相当,即可以视为“等价”。
在双务合同中,经常引起争论的问题是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之间是否具有对价和牵连关系,并能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的问题。所谓主给付义务,是指构成某种合同关系所固有、必备,并能决定契约类型的基本义务(注: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4册,第97页。)所谓附随义务,系指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有助于债权人给付利益实现的义务,但是该义务不履行对合同目的的实现没有太大影响。主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不履行主给付义务,另一方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如出卖人在交付房屋以后,未应买受人要求而办理登记,此时买受人可否因对方未办理产权转移登记而拒绝支付价金笔者认为,既然民法典第五百九十八条明确地将转移所有权规定为出卖人的基本义务,因此,办理登记从而转移房屋所有权就是出卖人的主给付义务。由于出卖人仅交付标的物而尚未履行转移房屋所有权的主给付义务,将导致买受人无法取得所有权转移的效果,因此买受人可以行使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其二,一方单纯违反附随义务,但已履行了主给付义务,另一方不得援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但是,附随义务的履行与合同目的实现如果具有密切关系,应当认为该附随义务与对方的主给付义务之间具有牵连性和对价关系(注:林诚二:《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2月版,第372页。)此外,在当事人具体明确地将某种附随义务约定为主给付义务时,无疑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而将其认定为主给付义务。
另外,在当事人之间没有特别约定时,主债务与从债务之间也不具有对价关系,不能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例如违约金债务,是双务合同的从债务,其与主债务之间没有对价关系,因此无法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而损害赔偿金债务,理论上认为属于双务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后其主债务的转化形态,与原主债务具有同一性,其与对方所负债务之间仍然存在对价关系,所以,可以就损害赔偿金债务成立同时履行抗辩权。此外,因合同无效、撤销或解除而产生的相互返还义务,依据公平原则应当类推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
同时履行抗辩权举证责任
权利人是否承担“对方未同时履行”的举证责任学术界有不同的理解与看法。有学者认为:“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同时履行的对方当事人不能履行合同或者不能适当履行合同。”换言之,当事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必须承担举证责任。“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当事人负有举证责任。即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到同时履行时间不能履行义务或不能适当履行合同义务。”
我们对上述观点持不同意见。
首先,在权利人没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没有同时履约的情况下,若对方当事人在期限届满后诉请法院追究权利人违约责任,则该权利人因没有证据证明对方“未同时履约”从而失去本该拥有的同时履行抗辩权。这样,后果只有一个:权利人因未能举证导致承担败诉的危险,被追究违约责任,使自己的权益受损。这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立法宗旨“保护抗辩权人的合法权益”相悖。
其次,大陆法上存在不安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二种制度,它们以各自的特点分别服务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各国为使当事人正确行使这二种抗辩权,又给当事人附加了一些附随义务。不安抗辩权当事人的附随义务之一即为:主张权利者负有举证责任,必须有证据证明另一方难以或不能履行合同。另外,“为援用同时履行之抗辩,被告无须证明原告之未履行,结果以被告表示援用抗辩之意思为已足。”可见,将不安抗辩权权利人所附随的举证义务类推适用于同时履行抗辩权权利人,理论上难以服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六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应当先履行债务一方未履行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五条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之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八条当事人依据前条规定中止履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对方提供适当担保的,应当恢复履行。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的,视为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并可以请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
当事人如何在刑事诉讼审理过程中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97人看过
-
省府复议维持自己决定,当事人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101人看过
-
小三怀孕后小三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439人看过
-
知识产权被侵权者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420人看过
-
如何在网络侵权事件中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利益
481人看过
-
当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时,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
344人看过
在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是公诉案件的公诉机关(检察院)和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害人)依法应当承担的证明责任。 公诉案件的检察院负责举证,公安机关有侦查权,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可以作为检察院举证的材料,但公安机关没有向法庭举证的资格。... 更多>
-
民事诉讼中有终审判决的, 当事人, 我们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16国是二审终审制,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是生效判决,不能够上诉。 2 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如果一审法院作出的判决依法不准上诉或者当事人没有在上诉期内上诉,一审判决也为生效判决。 3 如果真的认为有终审判决有错判的情况,根据最新的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
小三怀孕后小三应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05首先,对于小三的身份法律是不保护的,是违反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不为社会及法律所倡导,是很难维护自己的权益的。其次,对于小三可能还要区分一些情况,如果是主动成为小三的,想要维权比较困难,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协商,与有关系的夫妻双方或者夫妻中的男方进行协商,索取一笔补偿金。这种做法要看男方是否愿意赔偿,如果对方不容易补偿,很难维权。如果是被小三的情况下,争取司法机关的帮助,从事实出发,如人身、财产遭受损失
-
公司法人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应当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6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 广大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
-
-
婚后的全职太太们应该如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7全职太太在婚变中可以通过4种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请求适当多分夫妻共同财产。 (2)请求给予补偿。 (3)请求损害赔偿。 (4)请求经济帮助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八条夫妻一方因抚育子女、照料老年人、协助另一方工作等负担较多义务的,离婚时有权向另一方请求补偿,另一方应当给予补偿。具体办法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第一千零九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