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有时效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6 19:53:14
256 人看过
一、取保候审有时效吗
取保候审有如下规定:
(一)取保候审有效期不超过12个月;
(二)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继承的诉讼时效
继承权纠纷的诉讼时效属于民事权利保护请求权,《民法典》对此作出规定如下:
(一)在继承纠纷诉讼中,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二)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诉讼时效的特征包括什么
(一)诉讼时效不受当事人的意志控制并能发生权利消灭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二)诉讼时效具有强行性由法律规定的不得当事人自行约定或规定;
(三)诉讼时效的效果是期间与事实的结合;
(四)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但并非所有的请求权如物上请求权;
(五)法官无权主动释明并适用该时效的规定需要当事人提出适用该制度诉讼时效的起算,也即诉讼时效期间的开始,它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即从权利人能行使请求权之日开始算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取保候审交取保金的时候有问题吗
409人看过
-
取保候审时口供会不会有效
423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有时间要求吗,如何计算取保候审期限?
454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有期限吗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341人看过
-
有关取保候审解除时效的问题
55人看过
-
取保候审退钱吗,什么时候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
486人看过
律师服务
#遗产继承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继承权
词条
#继承权
最新文章
#继承权
相关咨询
-
取保候审在我国如何有效取保候审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04取保候审,是指侦查、起诉和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被刑事追诉而又未被刑事羁押之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保证随传随到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即可申请取保候审: (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3)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
-
取保候审时口供会不会有效宁夏在线咨询 2022-12-091、重要,这是公安机关正常的办案程序要求。 2、取保候审是刑事强制措施,当事人被取保候审的,并不表示不再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3、在对当事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后,公安机关仍会进行案件侦查,根据具体案件办理的需要,仍然会要求当事人前往公安机关录取口供,制作讯问笔录。 4、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 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
法院在取保候审的时候转移财产有效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03只要不是违法所得,就有效。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规定。转让的财产违法犯罪所得的,转让财产属于伪造、毁灭证据的行为,违反取保候审期间的法律规定。转让财产与正在处理的刑事案件无关的,属于犯罪嫌疑人的正常合法收入的,财产处置是其自由处分的民事权利,不受法律限制。《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一条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居住的市、县;(二)地址、工作单位、联系
-
司法调查后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材料还有效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3-02-18有用。对有可能判处 缓刑的,法院会向被告人户籍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取保候审司法局调查,进行审前社会调查,审前社会调查内容包括:个人情况、家庭状况、悔罪表现、矫正条件等。具体办法由各省司法厅的矫正办负责制定。 《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
-
取保候审三年以下取保候审效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1取保候审要看条件的,三年以下的一般可以取保候审的。(一)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3.应当逮捕但患有严重疾病的,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依法作出决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决定取保候审的,由公安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