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名买房以哪条法律立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5 16:57:45 140 人看过

关于以他人名义购置房产所引发的纷争,此属私人间因财富权益问题而生的民事纠纷领域。只要涉及此类行为的当事人具备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资格,那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款,法院应该在收到起诉申请后的七个自然日内予以立案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对起诉的要求列出如下:首先,原告须为与案件存在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其次,原告需确定明确的被告人;再次,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以及事实依据、法律论点应具体且合理;最后,该争议事件必须隶属于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范畴,并且属于其有权管辖的区域范围内。第一百二十三条则详细阐述了立案及受理程序:法院应确保当事人依法享有起诉权。对于符合上述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的起诉申请,法院必须予以受理。若起诉条件满足,法院应在七个自然日内完成立案手续,并将结果告知当事人;如起诉条件尚不充分,法院也应在七个自然日内出具裁定书,给予回复;若原告对此裁定表示不同意,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3日 04: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法院判定借名买房成立吗
    依据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借名购房合同只要经过合法程序缔结便具有了法律约束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借名购房的初衷旨在逃避诸如“限购令”等相关法律法规限制,那么这类行为将被视为非法,进而使得当事人之间所签订的借名购房合同也失去其有效性。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关注:首先,借用他人姓名购置房产;其次,非产权人的代理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以自身名义与卖方达成售房协议,此种行为构成了隐名代理,若买方以此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则很难得到法院的支持;再者,借名购房往往意味着登记在册的物权并非实际权利人所有,在此前提下,除非借名行为触犯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借用人仅能享有所享有的债权权益,而在借名人无权处分该房产的情况下,可能面临着丧失房屋所有权且无法向第三方追偿的风险;最后,尽管在开发商同意的情况下,从亲朋好友手中购买转售商品房,并且已经实际支付款项并入住,但是由于产权人尚未进行变更,同时也缺
    2024-05-10
    469人看过
  • 法律如何处理借名买房
    法律综合知识
    在房地产交易领域中,所谓的“借名买房”是指实际出资购买者借助他人的名义进行购房活动,并且该房屋所有权将被登记至他人的名义之下。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是否有效取决于借名人(即实际的购买者)以及所有名人(即房产登记人)之间是否存在明确的借名协议。首先,在“借名买房”的情况下,如果真正的购买者能够提供足够的间接证据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证据链条,从而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购房者,那么就应该承认他/她为真正的房屋产权拥有者。其次,书面合同并非“借名买房”的必备要素。再者,如果没有当地的购房资格而试图通过借名买房的方式来完成过户手续,那么这样的请求将会遭到法院的拒绝。此外,借名买房协议只对协议双方产生约束力,无法对抗来自外部的行为。最后,如果借名买房协议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或者涉及到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它将被判定为无效。《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
    2024-08-13
    404人看过
  • 被骗的借条上签名犯法吗?可以立案吗?
    被骗在借条上签名可以报案,但是需注意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借条上的签名是被骗的,那么双方之间就没有真实的借贷关系,就可以立案,如果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签名是被骗而签的,一般就会认定借条有效。一、不报案的能回款吗有一定几率。如果犯罪嫌疑人所诈骗的钱超出了数额较大的标准,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公安机关就可以予以立案受理,即使你没报案,也有可能有其他的受害人报案。在公安机关立案以后就会进行侦查,追缴犯罪嫌疑人被骗的赃款。如果公安机关能够顺利冻结到赃款。那么,结案以后就会及时退还给受害人。若公安机关没能追赃成功,受害人也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待法院判决生效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二、如果被人忽悠打了借条应该怎么办如果被人忽悠打了借条处理:被骗打借条不需要还款,法院不支持对方的申请。假如是被忽悠写借条,双方之间没有真正的借贷关系,可以到法院起诉主张借条无效,债权债务不存在。法院将根据交付凭证、当事人之间
    2023-03-24
    464人看过
  • 借名买房用别人的名字有哪些法律风险
    (一)借名人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首先,借名人如若遇到出名人反悔且无法提供充足证据说明双方存在借名买房交易关系的情况,他们可能很难成功地获得房屋所有权;其次,由于房屋产权登记在出名人名下,一旦出名人出现其他债务问题,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法院便有权查封该借名人以他人名义购买的房产,从而使借名人面临房屋被强制执行的风险;最后,即便出名人未经授权擅自处置房屋,若买受人是善意取得房屋,借名人仍有可能无法收回自己的房产。(二)出名人可能面临的法律风险:一旦借名人未能按时偿还贷款或者无力支付贷款,那么出名人作为名义上的贷款人将会承担起偿还房贷的责任,这可能会引发诉讼以及强制执行等相关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个人及其家庭的财产遭受强制执行;此外,个人信用记录也可能因此而受到负面影响。(三)双方均需承担相应责任:如果涉及到购买经济适用房的事宜(即具有特殊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其购买资格具有专属
    2024-07-24
    149人看过
  • “借名买房”有何法律风险呢?
    在现实中,一般借名买房的原因为:第一、为规避法律政策,如:为规避国家房贷、税收、登记等相关法规政策;第二、借用他人资格享受某种购房优惠;第三、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虽然借名买房一般都发生在熟人甚至亲人之间,但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诸多风险,对于实际购房人来说:1、名义购房人反悔,不承认借名买房之事,要求实际购房人腾房;2、房屋被名义购房人擅自处分,实际购房人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3、因名义购房人对外债务,房屋被债权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4、名义购房人意外死亡,房屋因为继承关系被其他人继承;5、将来办理转移登记时需要承担过户税费。另外,对名义购房人来讲也同样需要承担一定风险,以自己名义购房或者按揭贷款,留下相关的购房记录和贷款记录,势必影响到将来自己买房能否享受到的一些优惠政策,若出资人按揭还款不及时,损害诚信度,可能导致今后贷款受阻。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降低借名买房风险呢?鉴于借名买房的诸多风险,因此
    2023-03-08
    197人看过
  • 借名买房是否被法律认可?
    “借名买房”又称房屋所有权代持,是指房屋的实际出资人借用他人名义购房,并以他人名义登记房屋所有权的行为。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关于借名买房的约定,只要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属有效,当事人应当依据约定履行。借他人名义购房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借他人名义购房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目前这一问题并未明确。法律也并未明确禁止借他人名义买房。根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商品房销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买受人应当订立书面商品房买卖合同。第二十三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在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之前向买受人明示《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和《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预售商品房的,还必须明示《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023-08-12
    399人看过
  • 借名贷款违反哪条法律
    借名贷款的法律规定如下:《贷款通则》第19条规定:“(借款人)应当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第20条规定:“(借款人)不得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通过“借名借款”取得的款项,事实上是由实际借款人使用,而名义借款人为申请贷款必须向银行隐瞒真实的借款用途,涉嫌“采取欺诈手段”,其违反借款合同约定将所借款项交由实际借款人使用,又属于“未按借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由此,“借名借款”行为显然违反了《贷款通则》的规定。《刑法》第175条的规定,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骗取贷款罪。当借款人通过借名借款方式向银行贷款时,显然隐瞒了借款的真实用途,属于“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贷款”。一旦借款人到期无法归还借款,给银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则借款人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的规定,第四十二
    2023-06-20
    62人看过
  • 借名购房的法律诉讼案例
    民事起诉状是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书面依据。主要应写明下列事项:1、当事人的情况,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联系电话等等。当事人是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应写明该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等。有诉讼第三人的应写明第三人的基本情况。2、请求事项,写明在诉讼中,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具体要求。请求的事项,应写得具体明确。3、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主要应写清楚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发生争议的焦点,起诉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及具体条款。4、结尾部分应写明受诉人民法院的名称,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注明起诉的年月日。证据和证据来源,即起诉依据的产权证、公证书、契税凭证、合同、往来信函、视听资料等等一切能证明客观事实的材料。针对“借名买房”律师支招(一)“借名买房”风险大,建议慎用我国实行不动产物权取得实
    2023-07-03
    95人看过
  • 房屋借名买房是否受法律保护
    在法律层面上,借名购房这一行为应被视为合同行为,它所受到的法律保护程度则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首先,若双方在签署合同时都能真诚表达其真实意愿,且合同内容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那么这种借名购房行为便具有有效性,并将得到法律的充分保护。然而,倘若借名人故意利用此种方式来规避相关法律、政策规定,甚至试图以此逃避自身债务责任,那么此类借名购房行为将被判定为无效,无法获得法律的保护。《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依法属于国家所有的自然资源,所有权可以不登记。
    2024-08-09
    375人看过
  • 借名买房是什么法律关系啊
    需要看借用性质确定关系。当事人约定一方以他人名义购买房屋,并将房屋登记在他人名下,借名人实际享有房屋权益,借名人依据合同约定要求登记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可予支持。《民法典》第三百五十九条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非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后的续期,依照法律规定办理。该土地上的房屋以及其他不动产的归属,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2024-04-16
    291人看过
  • 法律是否认可借名买房协议?
    判断借名购房合同是否有效,关键问题在于其是否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禁止性规定可分为效力型禁止性规定和管理型禁止性规定,两者区分标准在于是否违反了公共利益。前者因违反公共利益无效,后者与公共利益无涉,应为有效。对此,应根据当事人订立借名购房合同的目的而区分判断如果当事人订立借名购房合同的目的在于购买政策性保障住房,则其因违反公共利益而无效;倘若其目的在于规避限购政策或信贷政策,因其未违反公共利益,应为有效。婚姻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婚姻协议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生效条件就具有法律效力。法律规定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只要是出于双方的意思自治,自愿签订的协议,且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则具有法律效力。但如果该协议违反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则对其效力应予否定。《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023-07-15
    327人看过
  • 北京借名买房法律效力如何
    依据现行法律规定,借名购房合同所呈现出的效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该等合同应出自于当事人在平等、自愿以及真实意愿下订立,并且未触犯到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序良俗;其次,只要该等合同经由法定程序得到确认,则从正式成立之时起便具有了法律约束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实际上为购买行为付出资金的人和不动产权利登记的主人并非同一个人,因此,实际出资者仅能对房产行使法定的债权权能,而无法获得物权的效力。《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五百零二条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
    2024-07-24
    217人看过
  • 借名买房法律风险如何避免?
    1、如果确实需要采取“借名”方式购买住房的话,那么在借名购房前,实际产权人应当对名义产权人进行全面了解,不只限于诚信情况、为人处事等方面的内容,还有相关的身份证件以及债务关系等,这些都需要了解清楚,以免承担不必要的损失。2、实际产权人要和名义产权人签好借名买房的书面协议,以书面方式确定该房地产的实际出资人和权利人,明确产权归属及双方权利义务。如果在协议中实际出资人提供证据证明其对房屋确实存在出资关系,但不足以证明其存在保留所有权的意思表示的,那就无法要求登记人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但有权向登记人另行主张出资债权。3、实际产权人在购房时应当从自己的账户支付房价款,并保留购房合同、贷款合同、向银行支付按揭款的付款凭证等相关资料原件。日后如发生纠纷,实际产权人可以凭书面证据以司法手段来保护自己的权利。4、实际产权人还可与名义产权人至房地产交易中心就该房地产签订抵押合同,由名义产权人将该房地产抵押
    2024-01-06
    339人看过
  • 法律上借名买房有什么规定
    法律上借名买房的规定有:借名买房可以代理的法律规定进行规范,代理表示民事主体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法律规定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借名买房可以是民事主体委托他人,以他人的名义进行房屋买卖,其房屋买卖行为要求合法合规,是法律所允许的。法律上借名买房有什么规定的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第一百六十一条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应当由本人亲自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第一百六十二条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被代理人发生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章 代理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百六十一条 民事主体可以通过代理人实施
    2022-06-21
    444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借名买房的法律风险有哪些?借名买房的条件是什么?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1-20
      首先是借名购房政策房。在实践中,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房屋,可能首先遇到举报等风险。即使买了,由于名义产权人反悔,导致出资人无法取得房屋产权的情况也很多。而且名义产权人和投资人往往有亲戚朋友同事等亲密关系,不重视书面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因此,当发生纠纷时,投资者无法证明购房款是自己支付的,导致钱房两空的局面时有发生。二是借名购买普通房屋。1、名义产权人反悔的风险。同样,如果投资者不能证明双方的委
    • 借名买房案件要多长时间立案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31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期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延长的,报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长3个月。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3个月。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期限为30日。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经法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30日。所谓借名买房是指实际购房人出资,由名义购房人与卖房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房屋产权登记为名义购房人,实际购房人与
    • 借名买房是否有效?以借名买房是否有效?借名买房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0
      在“借名合同”案件中,借名人要求确认房屋权属或要求登记名义人(出名人)办理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的,审判实务中一般以“借名”行为损害公共利益而不予支持。实践中,因“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案件纠纷,往往形成出名人享有所有权,借名人享有使用权的尴尬的裁判结果。而以保障房政策为依据认定借名行为无效,不仅违反法律效力高于规章并优先适用的原则,而且亦明显违背社会所倡导的诚实信用的原则,势必又会鼓励悔约不诚信行为和
    • 借名有风险吗,借名买房有哪些法律风险?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9
      借名买房有风险吗,借名买房有哪些法律风险1、实践中借名购买经济适用房等政策性房屋的,屡屡因名义产权人反悔,导致出资人无法取得房屋产权。而且,因名义产权人与出资人之间往往具有亲朋、同事等某种亲密关系,很不重视书面证据的收集和保存,因此出现纠纷时出资人如无法证明购房款系由自己支付,则要求产权人返还购房款也相当困难。2、即便是借名购买普通房屋,也存在如下风险:(1)名义产权人反悔的风险。同样,如果出资人
    • 借名买房相关的法律条文大概有哪些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05
      “借名”指自限购政策施行之后,部分有购房需求的人失去了购房资格,即使能签买卖合同,也无法在房地产中心进行交易过户。在此情况下,个别购房者采用了“借名买房”的方式,即以父母、子女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购房,而购房款项却由购房者自己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