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侵犯外商投资股东权益的纠纷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20:33:43 114 人看过

1、实际投资者因欺诈行为未能取得股东资格的。在这种情况下,一方利用履行审批手续的便利,向外商投资企业提交伪造的合同等材料,并获得批准,第三方取得外商投资企业的股权,而本应取得股权的另一方未能取得股权。例如,a公司与B公司签订中外合资经营合同后,a公司负责审批和登记手续,但a公司会申请审批,并将a公司的关联方C公司登记为合资方,B公司将起诉法院,要求确认其股东资格。此时,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合同本身不因欺诈行为而可撤销,但a公司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实施欺诈行为,致使B公司遭受损失,构成侵权。此时,B公司不仅可以根据侵权责任要求侵权人(a公司)承担欺诈造成的损失,还可以要求违约方(a公司)承担违约责任,包括解除合同、返还转让金、赔偿损失等。二者构成责任竞合,被害人可以选择一种行使。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B公司能否直接请求法院确认其应有的股东身份?该案审理过程中存在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B公司作为实际出资人的股东身份从未在外商投资审批机关的批准证书中记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未将其登记为股东。如果审批机关的批准证书没有记载B公司是合营方,B公司不能确认其权利,法院应当驳回其诉讼请求。另一种观点认为,在确认a公司侵害B公司权益的事实时,应确认B公司的股东资格。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有失偏颇。如果干脆驳回B公司的索赔,如何保护其合法权益?如果我们认为B公司的唯一救济方式是要求a公司返还投资并赔偿损失,那么无过错地保护B公司是无效的,特别是在a公司破产的情况下,会使B公司承担不该承担的风险。因此,应该允许B公司享受更多的救济渠道。B公司选择确认股东资格的,因取得外商投资企业股东资格需要经外商投资审批机关批准,法院可以认定a公司构成侵权或者违约,并责令其办理一定期限内的审批程序。a公司有过失或者不履行义务的,B公司应当持判决书和有关出资证明书办理审批手续。当然,审批机关的结果可以是批准,也可以是不批准。审批机关不予批准的,B公司可以采取第二步,分别起诉a公司要求返还投资款和赔偿损失。这不仅拓宽了B公司的救济途径,而且与行政审批相衔接。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情况下,股东变更需要董事会决议、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文本、修改后的合资合同等文件,但在发生股权纠纷的情况下,这些文件不能签署,并经审查同意审批机关应当区分正常情况下审批文件的要求,以法院判决为审批依据,不得以报批文件不齐全为由予以驳回。这需要审批机关和法院达成共识。事实上,正是由于目前的行政审批未能从审批文件的要求上区分股权纠纷案件的审批与正常情况下的审批,使受害方在确认股东资格的诉讼中往往未能得逞股东。受害方股东资格未获批准的原因是一方故意违约或侵权。相反,当事人在未经行政许可的诉讼中进行辩护,成为抗辩受害方索赔、逃避民事责任的利器。从长远来看,不仅会使受害方对法院判决的公正性产生怀疑,而且会助长外商投资领域的失信行为,危害外商投资管理秩序,违背外商投资立法的宗旨。因此,拒绝受害方的索赔是不可取的。当然,法院直接决定确认受害方股东资格的意见也有弊端。从外资管理的角度看,受害方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取得股东资格,是否符合中国产业政策等,毕竟是行政主管部门应该检讨的问题。法院的判决涉嫌越权。二是取得股东资格的实际投资者因欺诈行为丧失股东资格。在本案中,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的一方已在批准证书中记载为股东,合法取得股东资格,但另一方因骗取审批变更而再次丧失股东资格以及审批权限。例如,a公司和B公司是合资公司的股东。a公司利用管理公司的便利,伪造董事会决议等文件,报审批机关批准,将B公司股权变更为C公司,B公司提起诉讼,确认其为合资公司股东。法官在审理此案时认为,C公司的股东资格是在外商投资审批机关审批的基础上取得的,而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是一种实质性的行政行为,是赋予有关部门的特有权力中国法律规定的行政部门。不能通过民事诉讼变更,应当通过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解决。毫无疑问,在本案中,a公司严重侵害了B公司的股东权益,B公司的权利确认请求书中隐含着侵权诉讼。法院应确定a公司是否构成侵权,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支持其索赔。由于是民事纠纷,有明确的诉讼请求和被告,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除非是基于特殊社会效果的考虑,否则不宜拒绝或拒绝起诉。但通过行政程序或行政诉讼程序解决,B公司无疑败诉。因为行政机关不应负责审查当事人提交的文件的真实性。再者,行政复议程序或行政诉讼程序的时效制度很可能使其失去救济的机会。不可否认,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有当时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合理性。分析本案的目的是在现有认知水平下反思这一决定,寻求更合理的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笔者认为,如果本案侵权事实能够得到确认,应直接判定B公司为a公司的股东并具有股东资格,而不是像第一案那样责令侵权股东履行申请批准义务。在执行过程中,法院只需向行政审批登记机关发出协助通知书,通知其变更批准证书并办理变更登记。与第一种情况不同的原因是,本案中,B公司的股东资格已经行政审批机关审批,只是为了恢复其原有状态,不存在违反外商投资管理秩序和管理权的危险。在前一种情况下,本应成为股东的实际投资者,终究没有得到审批机关的批准,因此不存在追偿问题。因此,我认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10日 09: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外商投资相关文章
  • 股东权益纠纷主要有哪些类型
    1、股东权益纠纷主要有哪些类型1.股东权益纠纷这类诉讼包括根据《公司法》第三十四条、诉因第一百七十二项确定的“股东知情权纠纷”,根据诉因第173项和《公司法》第167条认定的“公司收益分配权纠纷”,根据诉因第175项和《公司法》第22条认定的“股东权利损害赔偿纠纷”,根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和《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股东大会召集权争议”的含义是:二、出资争议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受理本案的法院可以根据《公司法》第二十八条、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将诉因确定为“出资不足的违约纠纷”。3.滥用股东权利的纠纷在诉因中没有相应的规定,《公司法》的诉讼依据是第二十条。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和诉因原则,这类诉讼可分为“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利益纠纷”和“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债权人利益纠纷”;根据《公司法》第九十五条的规定,诉讼事由认定为“发起人过失损害公司利益的纠纷”4.董事、监事、经理损
    2023-05-07
    393人看过
  • 股权投资的收益有哪些
    股权投资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是指企业(或者个人)购买的其他企业(准备上市、未上市公司)的股票或以货币资金、无形资产和其他实物资产直接投资于其他单位,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这种经济利益可以通过分得利润或股利获取,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一、股权投资收益怎样?股权投资的收益高低,和任何投资一样,都取决于个人投资能力和眼光。选对了企业或者项目,收益翻几倍甚至几十倍都是有可能的。股权投资收益较高,但投资者也要考虑风险,当心别亏得一文不剩,因为在投资里面,收益和风险总是并存的。二、股权投资的收益如何核算?股权投资大致可以分成成本法或权益法两种方法来进行核算:1、成本法核算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并无控制、无共同控制、无重大影响,则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当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在账面价值上,一般保持不变,当然,追加、收回投资则排除在外。2、权益法核算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拥
    2023-02-17
    248人看过
  • 股东权益纠纷中股东的权利
    创业者设立公司的股权确认创业者设立公司或者参与设立,或者受让公司股份,或者取得技术股、赠与股等,但是在行使股东权益时却遇到障碍,在很多情况下就需要对股权作出确认,也就是要确认其在公司的股东身份。有些创业者由于种种原因,虽然出资创办了企业,却不是以其本人名义,而是用亲友、同学或者其他人的名义进行。这种安排只对双方当事人有效,不能据此向公司主张权利。但是如果公司半数以上的其他股东明知实际出资人的出资,且公司已经认可其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的,可以确认其股权。如果双方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实际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实际出资人可以请求确认其股权,要求名义出资人转交股息和其他股份财产利益。如果双方未约定出资人为股东或者出资人承担投资风险,且出资人亦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以股东名义向公司主张过权利,出资人仅对以股东名义参加公司者享有债权。当然,这些安排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比如国家公务员管理等
    2023-03-02
    248人看过
  • 股东侵害债权人利益纠纷
    股东侵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顾名思义就是股东滥用股东权利或公司独立法人的地位损害了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在实务中,常见的是股东恶意掏空/转移公司财产、股东不依法进行清算、股东在清算程序中不配合清算三种情形。此时,对于债权人而言,即可以“揭开公司面纱”,直接要求股东来就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全资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债务关系母公司和全资子公司在法律上的法人都是独立的,母公司的债务跟全资子公司的债务没有直接关系,母公司不用承担全资子公司的债务。若该母公司全资控股该子公司的话,那该母公司对于其控股的子公司承担相应的有限或者无限的责任。【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二十条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
    2023-03-10
    486人看过
  • 股东侵犯债权人利益纠纷怎么处理
    根据规定了股东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纠纷的处理办法: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和控股股东因怠于履行义务,导致公司主要财产、帐册、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其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人民法院在审理债务人人员下落不明或财产状况不清的破产案件时,要从充分保障债权人合法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对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财务管理人员、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以及出资人等进行释明,或者采取相应罚款、训诫、拘留等强制措施后,债务人仍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有关材料或者不提交全部材料,影响清算顺利进行的,人民法院就现有财产对已知债权进行公平清偿并裁定终结清算程序后,应当告知债权人可以另行提起诉讼要求有
    2023-03-19
    242人看过
  • 侵犯股东权益需要哪些证据
    侵犯股东权益后,股东向法院提起诉讼的,需要的证据包括股权证明、公司股东会会议决议、股东挪用资金的书证、物证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一)当事人的陈述;(二)书证;(三)物证;(四)视听资料;(五)电子数据;(六)证人证言;(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公司股东权利包括哪些一、身份证明股东可要求公司将其名称记载于股东名册,有限责任公司还需向股东出具出资证明;股份公司向股东签发股票作为凭证。二、收益权股东作为投资人,目的就是获得收益。股东应按照其出资的比例或所持有的股份份额获得股权红利或其他形式的利润分配。公司的利润,是指除去运营成本、缴纳各种税费,并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依股东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后,公司的盈余,按照股东的实缴出资比例进行分配。三、表决权公司股东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东会决议有表决权。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
    2023-04-27
    328人看过
换一批
#商业招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外商投资是指外国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私人直接投资。 外商投资的投资主体是“外商”,又称为“外国投资者”,这里强调的是外国国籍,包括在中国境外、依照其他国家相关法律设立的公司... 更多>

    #外商投资
    相关咨询
    • 有哪些纠纷,股东权益纠纷如何起诉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4-20
      股东权益发生纠纷的起诉:《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 外商投资企业转股哪些股东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16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是依照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以下统称为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者将其在企业的出资(包括提供合作条件)份额(以下称为股权)转让给他人的法律行为。 1、中外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的股权转让必须得到全体股东的同意。 2、外资股权的转让必须得到企业原审批机关(商务部门)的核准,并办理工商变更登记。 3、对向第三人的转让及其转让条件的限制。同等
    • 外商投资企业股东的条件有哪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3
      技术许可使用权入股,并不转移专利的所有权,因此,企业仅能在出资协议或技术许可协议约定的时间内使用该技术,并且该许可使用可能是有地域、时间等等的限制。专利所有权入股,专利所有权就必须转移到中外合资企业名下,中外合资企业除自己使用外,还可以许可其他企事业单位使用并获得使用费。不过,一般采取技术许可形式。
    • 控股股东侵犯小股东的权益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2-20
      由于大股东对于公司具有控制力和支配力,相对处于弱势的中小股东的利益与大股东发生冲突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于中小股东的侵害,目前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侵害,一方面是公司管理层对中小股东的侵害,主要表现为 1、违反法律或者规章故意拖延或者拒发股利; 2、不合理向董事或者控股股东担任的高管支付高额报酬和福利; 3、用公司的财产为控股股东提供优惠贷款或者高价租其财产; 4、对于中小股东隐瞒企业的
    • 股东权益纠纷处理方式有哪些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26
      常见股东权益纠纷处理方法: 1、依法行使知情权; 2、依法行使召集和主持股东会会议的权利; 3、依法转让股权的权利; 4、行使优先购买权; 5、依法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