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无力偿还借款不构成合同诈骗。民间借贷属于民间范畴的合同关系。借款人欠钱或者违反合同义务,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和违约责任。一般属于合同纠纷,不构成合同诈骗。根据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根据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和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无力偿还购房借款怎么办
作为债务人这一方,难免在经营过程中,资金链出现状况,无法在借款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或利息。
解决办法:
第一步:主动与债权人协商,延长借款期限,或者是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缓解资金压力;
第二步:如果确实资金无法抵债,还可以通过实物抵押等方式,偿还借款本息。也可以通过提高保证人,提高自身信誉;
第三步:可以通过债务转让的方式,将合同义务转让给新的受让人。(该方法的前提是,有对他人享有债权)。
债务人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尽早达成协商,避免在被动的催收的过程中,平添更多不必要的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三)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四)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
(五)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
-
高利贷借款,无力偿还,是否属于欺诈行为?
365人看过
-
骗取贷款罪中虚假合同是否属于骗
361人看过
-
虚构工程款不算诈骗,它是否属于合同诈骗?
427人看过
-
电信贷款是否属于网络诈骗?
438人看过
-
贷款诈骗罪是否还要偿还贷款?
246人看过
-
口头合同诈骗是否属于原有合同诈骗类型?
182人看过
合同诈骗也属于诈骗罪的一种,我国法律规定了定罪数额,只有数额达到较大(3000元以上)才成立诈骗罪,法院才会定罪处罚,诈骗数额有三个标准,数额较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以上;数额巨大,指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数额特别巨大,指个人诈... 更多>
-
p2p网贷借款合同属于诈骗还是合法诈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07根据国家规定,超过银行利息四倍的都属于高利贷范围,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只要你申请贷款的时候填写的资料不是虚假的,不属于骗贷那就不涉及诈骗。另外现在所有P2P平台为了让自己的利息合法,都会出那种阴阳合同,显示的利息很低,但是会有服务费乱七八糟的费用,这些是不算到利息的,所以这个钱是要还的,如果经济上实在有困难,和催收人员好好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
无法偿还贷款,属于骗取贷款和贷款诈骗罪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7像这种如果因为经营失败而造成不能归还的,应定骗取贷款罪,如果不是因为经营失败造成不能归还,而是因为个人挥霍等其他原因造成不能归还,应定贷款诈骗罪。
-
合同诈骗可否属于合同无效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10合同诈骗包括无效合同。无效合同是指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存在主体不适格、违反法律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而损害他人利益等情况时,依法被认定无效,而合同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合同时,骗取对方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
-
贷款没按时还款属于不属于合同诈骗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0-15通常,合同当事人签字后,由于市场行情和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如预期,无法按期偿还,主观上没有恶意,这种情况只能认定为违反合同,要求对方承担违反合同的责任。其次,合同存在欺诈,主要是指一方当事人欺诈,引导对方当事人在违反其真实意义表示的情况下签订合同的行为。此时实施欺诈的行为者有违法行为,但未构成犯罪。其主观目的不是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目的,而是为了经营,创造履行合同义务的能力。被诈骗方当事人发现存在诈骗,
-
合同的无效是否属于民法上的诈骗澳门在线咨询 2022-12-31可以。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一定是无效的,因为违法。 相关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