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民族仇恨和歧视罪判定缓刑的相关规定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9-14 00:50:10 212 人看过

缓刑是一种刑罚,主要适用于犯罪分子悔过表现良好、社会危险性较小的案件。如果想争取缓刑,需要认罪悔罪,并积极退赔和赔偿财产损失或人身损害的被害人,同时争取他们的谅解书。此外,自首和立功也可以成为争取缓刑的筹码。

缓刑主要是针对那些悔过表现良好、社会危险性较小的犯罪分子,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争取缓刑:首先,需要认罪悔罪,因为这关系到是否可能引发社会危险性。其次,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或人身损害的,要积极退赔和赔偿医疗费,争取被害人的谅解书,让法院看到犯罪嫌疑人真诚悔过。最后,自首和立功也是可以争取缓刑的。

民 族 仇 恨 民 族 歧 视 罪 能 被 判 缓 刑 吗 ? 关 键 在 于 认 罪 悔 过 、 积 极 赔 偿

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于这种犯罪行为,我国刑法明确规定,应当处以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一些少数民族犯罪分子,法院可能会考虑认罪悔过、积极赔偿等情节,从而在判处刑罚时适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缓刑的适用条件是:犯罪分子具有认罪认罚、悔罪悔过的态度;犯罪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认罪认罚、悔罪悔过后能够积极赔偿损失、取得受害人的谅解;有悔改表现,无再犯罪的危险。只有满足以上条件的,法院才能在判处刑罚时考虑适用缓刑。

总之,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能否被判缓刑,关键在于犯罪分子是否具有认罪认罚、悔罪悔过的态度,以及是否满足缓刑适用的其他条件。在我国,司法机关在审理此类案件时,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依法公正处理。

总之,认罪悔过、积极赔偿损失、取得受害人的谅解、有悔改表现且无再犯罪危险是缓刑适用的关键条件。司法机关在审理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案件时,会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依法公正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5:3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评估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判刑标准
    行为人实施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之非法行为,构成《刑法》上所规定的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如果行为人情节上具有严重性,则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管制、拘役或者三年以下,如果行为人情节上具有特别的严重性,则判处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该罪是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等因素的保障,对煽动者予以刑事处罚。侵犯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非法剥夺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以强制手段,千涉、破坏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或者强迫少数民族改变风俗习惯,情节严重的行为。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如下: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244人看过
  • 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
    本文主要讲述的的是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包括客体方面、客观方面、犯罪对象、犯罪主体以及犯罪的主观方面。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是指故意在出版物中刊载歧视、侮辱少数民族的内容,情节恶劣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的尊严。根据本法第249条的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故意用语言、文字或者其它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犯罪客体不同,两罪都侵犯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破坏了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但具体而言,两者侧重点则有所不同,本罪侵犯的主要是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则主要侵犯的是民族平等、团结的权利。2、犯罪对象不同,本罪侵犯的只是55个少数民族;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则是包括汉族在内的全部56个民族。3
    2023-06-11
    411人看过
  • 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界限
    (1)侵犯的客体不同,后者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2)煽动的内容不同;(3)主观方面不同,后罪一般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如果以煽动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的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应按想象合犯的原则从一重处断,以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定罪处罚。一、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立案标准根据刑法第278条的规定,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应当立案。本罪属于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煽动群众暴力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原则上就构成犯罪,无论群众是否听信其煽动,是否实际上造成危害后果,都应当立案追究。二、煽动暴力抗拒法律实施罪与妨害公务罪的界限刑法第277条妨害公务罪第1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和第四款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的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重后的,是妨害公务罪
    2023-04-05
    158人看过
  • 刑法解释: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定义、量刑】
    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解释】本条是关于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处刑规定。我国宪法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二条规定:“任何鼓吹民族、种族或宗教仇恨的主张,构成煽动歧视、敌视或强暴者,应以法律加以禁止。”《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第四条规定:“应宣告凡传播以种族优越或仇恨为根据之思想,煽动种族歧视,以及对任何种族或属于另一肤色或民族本源之人群实施强暴行为或煽动此种行为者……概为犯罪行为,依法惩处。”根据本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犯罪。这里所说的
    2023-06-11
    130人看过
  • 什么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如何怎么处罚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七条中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的主要特征:一是,侵犯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依法享有的平等权利神圣不可侵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也侵犯了各民族的民主权利。二是,行为人实施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的行为。这里所说的“煽动”,是指以激起民族之间的仇恨、歧视为目的,公然以语言、文字等方式蛊惑、鼓动群众的行为。“民族仇恨”,是指基于民族的来源、历史、风俗习惯等的不同而在民族间的相互敌对、仇视的
    2024-04-15
    440人看过
  • 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法律责任
    我国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行为人实施了煽动民族仇恨和歧视,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触犯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会被剥夺政治权利。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那么犯罪嫌疑人会被法院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煽动民族仇恨罪的犯罪构成?煽动民族仇恨罪的犯罪构成是: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情节严重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为目的。《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1
    396人看过
  • 涉及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刑罚问题
    根据我国刑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行为人触犯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如果是情节严重,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又或者是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是情节特别严重,会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属于本罪的加重事由,主要表现为:1、长期进行煽动;2、煽动手段特别恶劣的;3、引起民族纠纷、冲突甚至民族地区骚乱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一、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1、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为民族平等;(2)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包括散发、公开陈列、张贴、放映或以其他方式使他人获得文书,鼓吹暴力或种族仇恨的行为;(3)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的。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
    2023-06-30
    51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区别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两罪都是破坏我国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犯罪,其主观特征都为故意犯罪,但两罪有区别表现。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两罪都是破坏我国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犯罪,其主观特征都为故意犯罪,但两罪的区别表现在:1、主体要件不同。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的主体要件为特殊主体,即只有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自然人才能构成此罪,非国家工作人员或者虽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但不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其侵犯少数比族风俗习惯的行为不构成此罪。当然,倘其行为符合其它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构成要件的,应以他罪定罪处罚,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所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能构成本罪。2、客体要件不同。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利,有时,本罪的客体还可能是复杂
    2023-06-11
    382人看过
  • 犯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人应该如何取保候审?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犯本罪,如果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如果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通常是可以取保候审的。因为取保候审针对的是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罪行较轻,没有必要逮捕,对有可能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及其他妨碍诉讼顺利进行的,或是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人。煽动民族仇恨罪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煽动民族仇恨罪的主观要件为: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客观要件为: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一般是指具有以下几种情形:(1)动机十分卑劣的,如为了掩盖自己的违法、犯罪行径而煽动民族仇恨、歧视的;(2)煽动手段恶劣的
    2023-06-30
    188人看过
  •  民族仇恨煽动罪:会判多少年?
    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9条所规定的罪名,该罪名最多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第249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最多可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是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刑法》第249条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煽动民族仇恨罪具体刑罚是什么?煽动民族仇恨罪,是指以言论、文字、图像等方式,煽动、挑起民族仇恨,破坏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六条的规定,煽动民族仇恨罪的具体刑罚如下:1. 犯前款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
    2023-08-29
    365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在新刑法下已经成立并既遂,应该如何判罪?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一般是指手段恶劣、多次煽动、引起民族公愤的;严重损害民族感情、尊严;致使民族成员大量逃往国外以及引起其他影响民族团结、平等后果等。犯本罪的,具体量刑标准如下:1、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在谈煽动民族歧视罪时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构成煽动民族歧视罪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情节严重的行为;2、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为目的。《刑法》第二百四十九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6
    118人看过
  • 根据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罪既遂会判多久
    对于既遂犯,根据刑法分则对所触犯法条规定的法定刑直接处罚。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煽动民族歧视罪既遂量刑具体细分成哪些标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法院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主观恶性、社会危害性、是否累犯、有无自首、立功等从轻减轻情节,以及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二、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既遂怎样量刑伪造国家机关公文罪的既遂的量刑标准,一般如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伪造、变造、买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
    2023-03-20
    370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
    本文主要讲述了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包括客体、客观要件、主体以及主观要件的区别。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与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界限:1、侵犯的客体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既包括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也包括不信仰某种宗教的权利;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侵犯的主要客体则是各民族的平等权,即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和保护的全国各民族之间团结、平等、互助的关系。2、客观要件不同。非法剥夺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非法剥夺公民正当的宗教信仰自由,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非法剥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采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禁止和干涉他人的宗教信仰。如阻挠公民或教徒参加正当的宗教活动,捣毁或封闭宗教活动场所及必要设备,强迫公民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等。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行为人以鼓动、劝诱或者其他方
    2023-06-11
    241人看过
  • 煽动民族仇恨罪由什么构成?
    犯罪客体是民族平等,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恶劣的行为。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构成煽动民族仇恨罪。一、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构成四要件有哪些?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构成四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统一;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策划、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3、本罪的主体为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在实际中,实施这种行为的,一般是阴谋家和反动的民族主义者;4、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二、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判刑情况严重吗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情节严重的需重判。根据法律规定,犯罪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侵犯本罪的对象,就像煽动民族歧视、民族仇恨一样,是民族平等。所谓出版,是指所有为人们视听和阅
    2023-03-12
    324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的案例?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12
      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在“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如何判
      山西在线咨询 2021-10-02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刑法第249条)是指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 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从什么程度入刑
      澳门在线咨询 2021-10-10
      根据《刑法》第249条的规定,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是指故意以语言,文字或者其他方式煽动民族仇恨,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情节严重,一般手段不好,多次煽动,引起民族公愤的,严重损害民族感情,尊严的民族成员大量逃到海外,引起其他影响民族团结,引起平等的结果等,必须立案。
    • 煽动民族仇恨能判多久刑法规定煽动民族仇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02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煽动民族的仇恨是不是构成了民族歧视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15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民族平等。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煽动民族的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以激起民族的仇恨、民族歧视为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