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养子女继承权的规定:养子女享有继承权,并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法律规定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配偶、子女和父母,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所以养子女是享有继承权的,和其他同顺序的继承人享有同等的份额。继承权的接受与放弃是不可转让的。
确定养子女继承权要注意什么
确立养子女继承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确认养子女继承权的前提是看他们同被继承人是否依法确立了收养关系。
2、养子女与亲生子女享有平等的继承权,条件基本相同时,继承份额相同。
3、养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没有继承权。
4、养子女对养父母尽了赡养义务,又对生父母赡养较多的,除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规定,继承养父母的遗产,还可以按照《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一条的规定分得生父母的适当遗产。
5、解除了收养关系的养子女不能继承养父母的遗产。
6、尚未正式解除收养关系的养子女,仍然享有继承权。
养女虽然与养父母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通过收养行为双方之间其实是建立了法律拟制的血亲关系,按照我国《民法典》里面的规定,就应当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也就意味着作为养子女,实际也是与亲生子女一样,可以对养父母的遗产享有继承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继承人范围及继承顺序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
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子女对继母的赡养扶养问题法律怎么规定的
232人看过
-
继子女继承权问题:难以确定的难题
306人看过
-
如何解决继子女的赡养问题
382人看过
-
法律对于继承的规定问题
64人看过
-
最新法律规定:关于子女如何赡养父母的问题
66人看过
-
父母的继子女抚养权问题有什么规定
138人看过
-
父母房产的继承问题:多子女的继承权有何规定?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1在进行遗产分割之前,所有继承人必须共同前往司法机构进行继承公证实务的处理,这是办理房产过户的必须步骤。以下是对详细的办理流程的说明: 首先,关于房产继承,您需要先前往被继承房产所在地的公证处办理房产继承公证事宜,然后前往当地的房屋交易中心继续进行房产继承的相关程序。 在办理继承公证时,您需要携带以下两份证明和两份证件:第一,到被继承人所属的派出所开具被继承人的死亡证明;第二,到死者生前所在的单
-
2022年法律上养子女继承权是如何规定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91、法律上养子女继承权的规定:养子女享有继承权,并且是第一顺序继承人。法律规定第一顺序的继承人有配偶、子女和父母,其中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所以养子女是享有继承权的,和其他同顺序的继承人享有同等的份额。继承权的接受与放弃是不可转让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
-
民法典中如何规定继子女抚养费问题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1未成年的继子女有抚养费,因为继父母与受其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关系适用父母子女之间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二条:继父母与继子女间,不得虐待或者歧视。 继父
-
未成年子女抚养权问题. 孩子赡养权法律是如何规定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4-19在我国,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原则: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3、哺乳期后的子女,以双方协商优先,不能达成协议时,以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为补充为原则4、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以适当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意见为原则。有家庭暴力时,受害方离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