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与竞业限制签订的认购协议有效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8 11:56:12 243 人看过

如果符合下列条件的,公司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有效: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出于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约定竞业限制;其他。

如何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根据《广东省技术秘密保护条例》第三条、第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协议主要内容包括:(1)生产同一种核心技术部件且有竞争关系的企业范围;(2)竞业限制的期限;(3)竞业限制补偿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4)违约责任。竞业限制的时间不得超过三年。在竞业限制期间,单位应当向被竞业限制人员支付一定的竞业限制补偿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4日 09: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竞业限制相关文章
  • 公司被收购了竞业限制有效吗
    一、公司被收购了竞业限制有效吗公司被收购后,不影响竞业限制的效力,竞业限制由被收购后存续的公司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等的变更】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合并或者分立】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二、竞业限制违约金约定过高怎么处理首先,公司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因为当前我国法律无明确约定,所以,可以根据双方意愿确定违约金。其次,实际中对过高或过低的违约金的处理如下:1、如果因为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2、如果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低的,并且已经低于实际损失的,可以去人民法院提出主张,最后将按实际损失赔偿。所以,离职后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并且发现违约金过
    2023-04-20
    84人看过
  • 竞业限制协议签订的风险探究
    企业通过竞业限制来限制就业范围从而保护自身竞争力。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定,在劳动合同终止或者解除后一定期限内,持有商业秘密的劳动者不得受雇于生产同类产品或者从事同类业务、与劳动者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得生产同类产品,不得与用人单位进行同类业务竞争,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一定的补偿。竞业限制的客体不是全体员工,竞业限制的客体必须是企业内接触到商业秘密的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只有对用人单位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工才能签订协议。竞业限制是对劳动者就业权的一种限制,因此职员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了解自己是否有义务签订合同,否则可以拒绝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签订竞业限制期限竞业限制期限,依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
    2023-06-30
    449人看过
  • 与公司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不收补偿金是否可以
    与公司签订了竞业限制协议不收补偿金可以,但即使放弃了收取竞业限制补偿金,也不需要履行竞业禁止义务。所谓竞业限制是指用人单位和知悉本单位商业秘密或者其他对本单位经营有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2024-05-04
    312人看过
  • 没有签订竞业限制可以限制竞业吗
    没有签订竞业限制无法限制劳动者竞业。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签订竞业限制可以限制竞业吗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三条 【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n对负有保密
    2022-07-15
    478人看过
  • 被公司决定辞职,未签竞业限制协议,请问有效吗
    离职后没签竞业限制即表示没有竞业限制义务,我国法律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和期限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劳动合同终止或者终止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类似产品、从事类似业务的其他有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或者自行开业生产或者经营类似产品、从事类似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两年。试用期辞职有竞业限制吗1、试用期辞职有竞业限制。2、用人单位应该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3、竞业限制是通过对劳动者自由择业权利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来保护商业秘密的一种手段,制约的对象包括在职职工和离职职工。4、对在职职工而言,竞业限制属于默示的法律义务,对离职职工而言,则必须来源于竞业限制协议的设定,而竞业限制协议的签订一般要以用人单位支付一定的补偿金为代价。5、法律规定:《劳动
    2023-08-08
    413人看过
  •  分析:过大的赔偿公司与他人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竞业禁止协议是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与员工签订的一种协议,其主要内容包括禁止员工在一定期限内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工作。但是,如果企业未向员工提供适当的经济补偿,那么该协议就是无效的。竞业禁止合同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是否损害了员工的基本生活利益。因此,企业在签订竞业禁止协议时必须要向员工提供足够的经济补偿,并在协议中明确补偿金的数额和发放方式。未向员工提供适当补偿的竞业禁止协议是无效的。竞业禁止合同的合法性取决于其是否损害了员工的基本生活利益。作为竞业禁止协议生效的基本条件,企业必须向员工提供经济补偿,并在竞业禁止协议中明确补偿金的数额和发放方式。如果企业未这样做,那么该协议就是无效的。 竞 业 禁 止 合 同 的 合 法 性 , 看 经 济 补 偿 是 否 到 位竞业禁止合同的适用范围是什么?根据提供的核心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竞业禁止合同适用于居于单位比较重要岗位、掌握企业商业
    2023-10-09
    180人看过
  • 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象,保密协议是竞业限制吗
    一、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象签订保密协议的对象是掌握了公司商业秘密的员工。保密协议保守的是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因此用人单位只应当与接触、知悉、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签订保密协议,而不是普通员工或职工,更不能是全体员工。当然,企业还应当根据自身的性质和情况分析确定企业中的哪些人员掌握了商业秘密。对于某些不在保密岗位和技术岗位的普通员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获悉公司的商业秘密时,也应该列入保密主体的范围。二、保密协议是竞业限制吗保密协议不是竞业限制。两者有以下区别:保密义务要求保密者不得泄露商业秘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劳动者不能到竞争单位任职或自营竞争业务;保密义务一般是法律的直接规定或劳动合同的随附义务,竞业限制是基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约定产生;其他。三、保密协议有法律效力吗?保密协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只要该协议内容是合法的,出于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就是有法律效力的,双方当事人会受到协议的约束。用人
    2024-03-28
    355人看过
  • 竞业限制需要签协议吗,签订后有什么后果
    一、竞业限制需要签协议吗需要,按相关法律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非适用的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无效。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2、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二、竞业限制签订后有什么后果根据
    2023-02-25
    420人看过
  • 不竞争协议与竞业限制协议的差异
    竞业禁止协议是一种约定义务。保密协议中的保密义务则是一种法定义务。区别在于,如果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保密约定的,应优先适用双方的约定,若双方不存在保密约定的,企业不能追究员工的违约责任,只能在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的范围内,通过侵权诉讼来追究员工违反保密义务的法律责任,其保护秘密的范围仅限于法定意义上的商业秘密,而不包括企业的其他秘密。竞业协议无效的情况有什么竞业限制协议无效的情形包括:1、协议主体错误,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一方主体应当是企业,另一方为符合竞业限制适用条件的人员;2、竞业限制协议的限制期限超过两年;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但不给劳动者补偿的。竞业限制的注意事项如下:1、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的,必须同时约定经济补偿的内容。用人单位应当在终止或解除劳动者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该经济补偿标准、数额由当事人自行约定;2、在约定竞业限制条款时应当
    2023-08-05
    275人看过
  • 什么人可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的人员一、什么人可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只能是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与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否则该约定就是无效的。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几年?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符合签订竞业限制条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而且该期限应是连续计算的。三、用人单位未按要求支付补偿金,“竞业限制”条款还有效吗?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以后,赋予了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方面的义务,因此,单位应对签订了“
    2023-03-02
    484人看过
  • 保密协议竞业限制,该不该签订
    一、保密协议竞业限制,该不该签订保密协议没有约定竞业限制的必要性,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可以自行约定。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保密及竞业限制协议,常常导致人们一种模糊认识,认为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没有什么区别,二者是一回事。实际上保密协议和竞业限制协议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保密协议是指用人单位针对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劳动者签订的要求劳动者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协议。保密协议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一般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保密的内容和范围;保密协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保密协议的期限;竞业限制与保密协议目的在保密协议有效期限内,劳动者应严格遵守本企业保密制度,防止泄露企业技术秘密,不得向他人泄露企业技术秘密,非经用人单位书面同意,不得使用该商业秘密进行生产与
    2021-11-04
    348人看过
  • 竞业限制协议签订时间到底有多久
    一、竞业限制协议签订时间的规定是怎样的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为延迟生效条款,也就是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法律约束力终结后,该条款开始生效。根据2007年6月29日人大常委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二、竞业限制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为延迟生效条款,也就是劳
    2023-04-15
    309人看过
  • 什么人可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几年
    竞业限制的人员与期限一、什么人可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只能是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用人单位不得与上述人员以外的其他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否则该约定就是无效的。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二、“竞业限制”的期限最长几年?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符合签订竞业限制条件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两年。而且该期限应是连续计算的。三、用人单位未按要求支付补偿金,“竞业限制”条款还有效吗?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以后,赋予了劳动者在“竞业限制”方面的义务,因此,单位应对签订了“竞业限
    2024-04-23
    395人看过
  • 签订合同,竞业限制终身有效吗
    一、签订合同竞业限制终身有效吗签订合同竞业限制并不是终身有效。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约定,但不得超过二年。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为延迟生效条款,也就是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法律约束力终结后,该条款开始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二、竞业限制范围是什么竞业限制的范围应与职工在本单位任职时接触的商业秘密范围相对应,在特定的地区内,一定的时间内离职者不得开展与原单位竞争的业务或受雇于竞争单位。无论是法律规定还是当事人约定的竞业限制,竞业限制适用的范围包括:1、在职期间不得在竞争企业兼职甚至任职,2、在职期间不得自行组织公司与雇主竞争,3、离职之前不得抢夺雇主的客户,4、不得引诱其他雇员离职,5、离职后的特定时间和特定领域、区域内,离职者不得开展
    2023-04-30
    396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竞业禁止是用人单位对员工采取的保护其商业秘密的法律措施。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或者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时期内,限制和禁止员工在本单位工作期间同时在业务竞争单位工作,限制和禁止员工离职后从事与本单位竞争的业务。... 更多>

    #竞业限制
    相关咨询
    • 公司与我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存在效力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1-10-23
      公司签订的竞争限制协议有效,我国法律规定,使用者和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使用者的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相关的秘密事项。对于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使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和保密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争限制条款,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约定在竞争限制期内每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工人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 公司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可以申请限制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02
      用人单位往往与几类人员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1)高层管理者; (2)技术研发人员; (3)高级营销人员; (4)重要管理岗位的人员,如财务管理人员。
    • 员工向公司签订竞业限制协议后,公司可以拒绝签署吗竞业限制协议吗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20
      可以拒绝签署。 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签署竞业限制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
    • 公司与厂里签订的竞业限制协议没有补偿金可以给公司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1-10-18
      与公司签订竞争限制协议可以不收取补偿金,但即使放弃收取竞争限制补偿金,也没有必要履行竞争禁止义务。 竞争限制是指使用者和知道本公司的商业秘密,或者对本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不得在一定期间内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者有其他竞争关系的使用者工作,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
    • 竞业限制协议,竞业限制签订,竞业限制需要哪些条件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10
      有效的竞业限制协议(主要是指狭义的)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竞业限制协议必须采用书面的形式,在协议中明确约定竞业限制义务的时间、限带蝴具体业务范围、地域范围以及补偿数额、支付方法等。 2.单位应当确实拥有特定的商业秘密,且在合同中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不能把一般的商业信息、知识技能和经验作为商业秘密。 3.竞业限制的义务主体应当限制在接触、了解或掌握企业商业秘密人员及其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围内。与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