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作权法理念与数字图书馆利益的维护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7 22:35:44 296 人看过

数字图书馆是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的创举,它将传统的以图书馆形式进行资料储存、查找的活动与计算机及网络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向用户群体提供便于查找利用庞大的、经过组织的信息和知识存储的手段的系统。从美国著名科技管理学家布什(V.Bsh)于1945年提出他对数字图书馆的设想,到现在数字图书馆已经开始与传统的图书馆相抗衡,也只不过60年。在我国,凡稍具规模的传统图书馆都投入资金建设自己的数字图书馆,而中国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在我国具有很大影响的数字图书馆,则是投入巨资的产物。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存在,已经开始对社会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数字图书馆所具有的快捷性、无空间距离性、检索便易性和复制简易性等,均是传统的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

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对社会经济生活提出了新的挑战。对著作权法而言,数字图书馆的出现与存在也使著作权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即作者权利的行使与数字图书馆使用作品的利益维护之间产生了较大的矛盾,在我国引发了较多的讼争。但是,这种挑战的出现、这些矛盾的存在是否会导致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重大变化,则需要进行理性思考。我们可以说,虽然在整体上讲,包括著作权法在内的法律的修改总表现为滞后于科技发展的步伐,但是,只要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在现有法律规则框架内依然可以寻找到法律的可适用性,就不意味着现有法律制度与体系必然会与新科技的发展方向相悖,也不意味着现有的法律必然会阻却科技发展乃至社会的发展。

笔者认为,上述结论不是简单的主观癔想的产物,就著作权法而言,这是基于对著作权法理念的认识与思考。因为著作权法的制定取决于著作权制度的设计,而著作权制度的设计必须要建立在制度理念的基础上。没有理念的法律制度的设计不能产生真正的法律制度,相反,它只能给已有法律制度带来混乱甚至是制度的崩溃,从而导致人们对法律的严重不信任乃至引发严重的社会公共危机。

那么,著作权法的理念是什么?笔者认为著作权法的理念有二:

其一,为作者设权的理念。作为民事权利体系中的一个支系,著作权同样有着自己的权利体系。而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的设权源点就在作者处。任何权利体系不是凭空出现,它必然是为了一个核心而设立,那么,该核心的定位是一个关键。在著作权的权利体系中,这个核心定位于作者。作者是作品之母,由于作者实施的创作行为而产生出作品,此后方才产生一系列的权利享有与行使的可能。同样由于作者是作品之母,因而对作品的最初始的权利的享有和行使也应当首先属于作者。

人类对这个理念的认识是比较缓慢的。直到18世纪,英国在保护权利主体的自由意志的思想指导下,在对出版者、印刷者的权利扩张至有损于作者利益的现象进行反思的情况下,方开始确立将作者权利作为权利体系与制度设立的出发点。1709年的英国安娜女王法案[1]的序言突出体现了确认和保护作者权利及其行使权利自由的宗旨,其实质是旨在矫正过去对印刷商、出版商和书商过分保护的现象:鉴于近来时常发生印刷商、书商和其他人不经作者或所有者的同意,随意印制、翻印和出版图书,使图书作者或所有者受到极大的损害,而且常常使他们及其家庭破产;为防止今后发生此类事情,为鼓励学者们编写有用的图书,特制定本法案。英国安娜女王法案首开为作者设权的理念先河,但是,将这一理念完全贯穿于立法之中的,则主要发生在欧陆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因为在欧陆国家中,不仅将作者作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的设权源点,而且在权利体系的设计上还围绕着作者设计出作者人格权体系和作者财产权体系,构成了独立于单纯的人格权体系和单纯的财产权体系之外的两权合一的体系。在作者享有权利的基础上,使用作品者的权利方通过继受方式得以产生。

其二,作者权利有限行使的理念。著作权的权利体系以作者为源点,确认作者具有体系化的且呈现非密封状态的权利。同时,根据私法精神所具有的权利神圣的基本原则,作者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行使权利而不受他人非法干涉。但是,鉴于作品所具有的教育、欣赏、知识普及等社会功能,在作者权利自由行使与作品使用者的利益维护之间需要衡平。这就构成了作者权利行使的有限性。作者权利行使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财产权法律保护的有限性;

2、使用者对作品的合理使用;

3、使用者因法定许可而使用作品。作者权利有限行使的理念与哲学上的思考紧密相联。在康德有关权利科学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理论分析,即法律从一开始就同强制实施的授权联系在一起。这种强制旨在阻止对自由的妨碍,防止对个人自由的侵犯。但是,法律的强制规则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意志,而是一个人的意志根据普遍的自由法则与其他人的意志连接在一起[2].康德对此有一个归纳:强制与自由构成法律的有效性[3].因为法律秩序必须确保每个人的权利得到所有其他人的普遍承认;不仅如此,每个人的权利与所有人的权利相互承认,还必须建立在给每个人以同等的自由,使得某个人的自由与每个人的自由共存的基础上。因此,作者权利行使的有限性便赋予了他人合法使用作者作品的较为宽阔和自由的空间。

在对著作权法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来思考数字图书馆的利益维护问题,应当可以有一个明确的思路:

第一,公益性已经不能真正构成数字图书馆可以自由使用他人作品的抗辩理由。因为传统的图书馆因其免费对公众开放而具有的公益性是显而易见的(收取门票的图书馆通常不被认为具有公益性)。而数字图书馆以收取使用费、允许作者免费使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料但以作者许可数字图书馆免费使用其作品为交换条件等向他人开放,已使数字图书馆丧失了公益性。

第二,作者作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的设权源点,其享有的权利必须要受到使用者的尊重和法律的救济。因此,凡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范、违背作者意愿而使用作品的,即构成对作者著作权的侵害。这是任何人不可逾越的法律底线。

第三,对作者权利的维护,不意味着作者可以滥用权利。因此,数字图书馆可以根据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与作者达成协议来使用其作品,也可以根据法律对作者权利的限制而使用作品,还可以充分利用作者财产权的期间限制而实现自己的利益。

总之,数字图书馆作为著作权的权利体系中派生性权利人,在不突破法律规定的底线的前提下,其享有的来自于作者转让权利所生利益、来自法律直接许可与合理使用所生利益,均当然获得法律的确认与救济。

注释:

[1]该法案的全称是《为鼓励知识创作而授予作者和购买者就其已印刷成册的图书在一定期间内的权利的法案》。

[2]I.Kant:EinleitngindieRechtslehre,Werke(Weischedel)Bd.IV,337-8f

[3]同上。

来源:中国民商法律网·费安玲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3日 00:2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著作权相关文章
  • 版权许可合同数字图书馆合作协议书
    甲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乙方:_________地址:_________邮编:_________电话:_________传真:_________为进行对图书资源的二次开发,建设数字图书馆,加大图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共同推进和繁荣我国的数字化网络出版和基础教育事业,甲乙双方就甲方将其指定作品的数字化版权许可乙方使用的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甲方的权利与义务1、甲方授予乙方对其作品数字化版权的使用权(包括简体和繁体字),在协议有效期内,乙方可以以电子图书形式主要在学校、教育科研单位_________等全球范围内制作、传播、发行上述作品的非专有使用权。以电子图书形式使用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国家版权局颁布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等有关规定,将作品转换为数字代码形式,并
    2023-04-23
    342人看过
  • 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
    关于加强图书馆著作权保护工作的通知状态:有效发布日期:2009-10-28生效日期:2009-10-28发布部门:国家版权局、文化部、教育部、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文号:国版联〔2009〕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版权局、文化厅(局)、教育厅(教委)、“扫黄打非”办公室: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部署,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效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促进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合法传播,依法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使用和传播作品行为的管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传播知识、传承文化、启迪智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要的重要作用。特通知如下:一、各地要加强著作权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图书馆著作权保护意识。图书馆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例外情况,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
    2023-06-08
    270人看过
  • 数字图书馆成著作权侵权新形式学者称不要“拿来主义”
    侵犯版权还是合理利用找寻数字版权保护的有效路径近年来,数字图书馆在强化、拓展、提升传统图书馆信息传播功能的同时,日益突出的版权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有效保护权利人的权利不受侵犯,正确、合理地使用数字图书馆,成为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著作权侵权出现新形式数字图书馆将图书资料数字化并加以存储,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先进的电子化服务,用户在网上就可以查询和阅读图书资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文化知识传播打开了新的信息时代的大门,但相关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教授李明德表示,数字图书馆实际上是指大型的数据库,尤其是那些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数据库,其出售的学术论文等内容必须获得作者授权。目前,数据库授权主要是一对一的授权,发布机构不能以联系不到作者为借口发布未经授权的文章。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徐瑄告诉记者,版权法要求数字图书馆尊重每件作品的版权,在将实体图书转化为
    2023-06-08
    360人看过
  • 郑成思:“数字图书馆”还是“数字公司”
    景链接:教授状告书生2004年初,著名版权法专家郑成思教授发现,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授权将其多部作品上载于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供会员阅读。2004年10月,郑成思等7名学者将书生公司诉至法院。该案经一审、二审,2005年6月10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书生公司上诉,维持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根据一审判决,书生公司行为构成对作者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应当停止侵权,公开向作者道歉,赔偿损失,承担全部诉讼费和律师费等。随着数字化互联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所谓数字图书馆渐渐浮出水面。但究竟何为数字图书馆,至今尚无准确定义。不久前终于尘埃落定的书生公司侵权案的判决,准确划清了公益数字图书馆与营利数字公司的界限,可以说为我们如何认识数字图书馆作出了理论上的贡献,同时也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生公司未经授权在其网站上使用他人作品供人阅读,其抗辩理由是,为了社会公益
    2023-06-05
    51人看过
  • 陈兴良诉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原告:陈*良被告:中国**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原告陈*良系北京大学教授,著有《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刑法适用总论》、《正当防卫论》。被告所设“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www.d?library.com.cn)以搜集、整理和发布他人作品为主,在没有征得原告的同意、授权或许可的情况下,被告将上述三部著作全部上传至“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原告遂以著作权受到侵犯为由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02年6月27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开此案。原告陈*良诉称,其是《当代中国刑法新视界》、《刑法适用总论》、《正当防卫论》三本书的作者并享有著作权。2001年12月其在被告的“中国数字图书馆”网站上发现读者只有付费后才可以成为被告的会员、阅读并下载网上作品,其中包括上述三部著作,而此行为未征得本人同意,侵犯了其信息网络传播权,故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以及为制止侵权行为而
    2023-05-05
    67人看过
  • 著作权的书籍要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人身权著作人身权是指作者通过创作表现个人风格的作品而依法享有获得名誉、声望和维护作品完整性的权利。该权利由作者终身享有,不可转让、剥夺和限制。作者死后,一般由其继承人或者法定机构予以保护。根据中国《著作权法》[3]的规定,著作人身权包括: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布于众的权利;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3.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4]又称著作精神权利,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各种与人身相联系或者密不可分而又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特点/性质1.著作人身权整体的不可转让性2.不可剥夺性3.个别权能的可继承性(如发表权)4.著作人身权的永久性该权利内容包括:1.发表权2.署名权3.修改权4.保护作品完整权[5]财产权著作财产权是作者对其作品的自行使用和被他人使用而享有的以物质利益为内容的权利。著作财产权的内容
    2023-02-11
    367人看过
  • 法人作为著作权原始性利益人的理论思考
    在著作权体系中,人是著作权体系的要素之一。在著作权的权利体系中,人又是判断该权利体系架构之正当性的基础。由于受到罗马法将人(拉丁文为personae)划分为自然人和团体的理论与制度规范的影响,近现代国家民法关于人的基础理论和制度规范中包涉及自然人与法人等团体已经成为极为普遍的现象。但是,这种民法上的人的理论是否能够适用于著作权主体,则颇有争议。在著作权理论中,如果作者是自然人,则确定其是受法律保护者将没有人提出异议,也不会遭受任何来自理论上的困扰。因为,如果我们按照作者仅为自然人且作者资格因创作作品的事实行为而生的认识,在确认作者时应当是一个再清楚不过的、无任何异议的问题,但是,笔者注意到,在不少国家的立法中却规定了对作者身份加以确认的内容。仔细分析其缘由,就在于:在作者身份的推定上不仅涉及自然人,而且还涉及法人。[1]这恰恰应证了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的基本规则。因此,我们应当从
    2023-06-08
    351人看过
  • Google数字图书馆版权谈判继续进行
    【搜狐IT消息】北京时间9月16日消息,本周四,Google与出版商、作者团体继续谈判,主题依然是数字图书馆版权诉讼问题,今年,美国联邦法官驳回了双方的和解协议。3月时,美国曼哈顿巡回法院法官丹尼·金(DennyChin)驳回和解协议,当时Google同意以1.25亿美元和解诉讼。法官认为,和解协议使得Google可以使用图书,却不必征得著作权所有者的批准。本周四,在曼哈顿联邦法院的听证会上,Google代表律师达拉林·杜列(DaralynJ.Drie)说,Google已经与美国出版协会进行大量讨论,也继续与美国作家协会(AthorsGild)协商。法官还为各方制定了申请“即决判决”的时间表,如果无法成达一致协议,可能会进行审理。法官说:“这意味着案件至少还要花一年时间来审理。”所谓简易判决,又被称为即决判决,是指对重要的案件事实并不存在真正的争议,在审前阶段,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官直接将
    2023-06-05
    468人看过
  • 保护作者利益是著作权法的灵魂与核心
    现在的人们也许很难相信,世界上第一部著作权法竟然主要是为保护出版者的利益而制定的,这多少与其著作权法的地位有点不协调。但历史就是这样。本来,作为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著作权自作品创作完成之日起就诞生了,这已经是现代社会人们所普遍持有的著作权观念。但从历史上看,作品的传播对著作权观念和著作权法的产生起到了重要的催生作用。作品的价值在于传播,即为社会公众所传阅,从远古到中世纪的历史表明,印刷术发明之前的语言和文字的传播是一个极为有限和烦琐的过程,很难保证传诵或传阅语言或文字一定就是作者的作品,也很难保证这些相互传阅的作品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作为作者思想的体现,作品不能迅速传播给社会大众,这严重制约了作者权利的产生,甚至也制约了这种权利观念的产生,自然也制约了保障和规范这种权利的法律——著作权法的产生。在这样的年代不可能产生现代人们所持有的著作权观念,更不可能有专门的著作权法产
    2023-06-08
    372人看过
  • 图书著作权的法律法规
    法律综合知识
    依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归属的规定是比较复杂的,有很多不同的情况,例如公民个人创作的,一般由创作人所有。著作权属于作者,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为作者。
    2024-04-13
    138人看过
  • 【著作权保护纠纷】关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和权利内容
    关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和权利内容作品被数字化后,是否产生新的作品、出现新的著作权人?大家普遍认为,原作品被直接数字化后,改变的只是作品的存在形式,数字化过程本身并不具有独创性,不产生新的作品,因此,该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仍由原作品的著作权人享有。对于直接以数字化形式创作的作品的著作权归属,同传统作品一样,应当依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确定。关于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权利内容,大家认为,应按照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来确定,即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的著作权的各项权利内容,同样适用于数字化作品。此外,由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作品使用方式具有了新的内容,直接体现为出现了现行法律未明确规定的网络数字化传输方式,1996年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唱片条约》也增加了对公众传播权。虽然这两个条约尚未生效,但保护作品数字化后著作权已经成为各国的通例,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也未绝对排除一些新出现的作品
    2023-06-08
    77人看过
  • 图书馆、档案馆等可否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并且不得侵犯著作权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权利。对此,我们应该注意:(1)上面所说的复制作品仅限于本馆收藏的范围。(2)无论作品是否发表,均可作此种复制。(3)复制的目的在于本馆陈列或者保存版本,不得用于借阅、出租或者出售。
    2023-06-08
    173人看过
  • Google开放虚拟图书馆称并不违背著作权法案
    Google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第一家虚拟图书馆,迈出了信息记录的历史性一步。Google表示正在建立第一个大的公共图书库,其中的图书涵盖的内容从美国内战史到政府的文件。而且这些数字化了的图书不再受到版权法的束缚和制约。所有于1923年出版的图书都被列入了“公共域”的范围。Google与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以及牛津大学等的图书馆的合作一直没有中断;还有,去年秋天纽约公共图书馆也宣布计划将世界图书馆数字化。但是,由于美国出版协会和作家协会对Google侵犯版权一事提起上诉,使得Google在建立虚拟图书馆一事上受到了严格的审查。对此,Google表示,根据著作权法案其有权利扫描书籍用于正当的用途。
    2023-04-27
    291人看过
  • 书生数字与张世君侵犯著作权纠纷
    上诉人(原审被告)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住所地北京市海淀区北洼路28号商务楼4层401室。法定代表人王东临,董事长。委托代理人孟梅。委托代理人乔小会。被上诉人(原审原告)张世君。委托代理人段春梅,北京市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卢晓峰,北京市洪范广住律师事务所律师。上诉人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书生公司)因侵犯著作权纠纷一案,不服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简称原审法院)于2010年7月12日作出的(2010)海民初字第1028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10年9月8日受理此案,并依法组成合议庭进行了审理。本案现已审理终结。原审法院认为:张世君系《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简称《文学》)一书的作者,书生公司对此不持异议,法院对此予以确认。张世君对《文学》一书享有著作权,其对作品的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书生公司未经张世君许可即在其经营的书生第三代数字图书馆中使用《文学》
    2023-06-08
    239人看过
换一批
#著作权法
北京
律师推荐
    #著作权法 知识导航
    展开
    #著作权
    词条

    著作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在我国,著作权即指版权。广义的著作权还包括邻接权,我国《著作权法》称之为“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更多>

    #著作权
    相关咨询
    • 图书馆著作权有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6-18
      著作权例外是著作权专有权的例外,可作为作品使用者应对著作权侵权的抗辩理由。图书馆可蕈用的著作权例外对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与国外主要国家现行的著作权法律有关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规定相比,我国在此方面的规定仍较为模糊、缺乏,由此给我国图书馆实践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书在厘清著作权例外和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归纳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的发展历程、发展
    • 依法维护著作权权益
      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06
      版权和著作权一样,指的是内容相同的权利,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包括以下权利: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
    • 著作权法保护社会利益吗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8-16
      著作人身权中的署名权、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永久受到保护,发表权的保护期与财产权利保护期相同。关于著作财产权,如: 1、作者为公民,其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加死亡后50年。合作作品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加死亡后50年,从最后死亡的作者的死亡时间起算。 2、法人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未发表,创作完成50年。 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保护期自作品首次发表后50年
    • 数字环境下著作权保护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8-12
      我国著作权法要求一件智力创作成果要成为著作权法上的作品,必须具备独创性和可复制性。200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发布实施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2条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
    • 如何让著作权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河北在线咨询 2021-11-27
      可以登记作品,更好的保护自己的作权。作者或者其他著作权人申请作品登记时,应当出示身份证明或者提供表明作品权利归属的证明(如封面和版权页面的复印件、部分手稿的复印件、照片和样本等)。),填写作品登记表,缴纳登记费。其他所有权人申请作品登记时,应当出示所有权人身份证明(继承人应当出示继承人身份证明);委托作品的委托人应出示委托合同。专有权人应当出示合同,证明其享有专有权。作品登记机关核实后,作品登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