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劳动仲裁可以去当地的劳动局进行仲裁。劳动局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20号。
劳动局的职责:
(一)拟定劳动保障监察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劳动保障监察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制定劳动保障监察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实施与培训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关系、劳动标准、社会保险等业务相关的劳动保障监察。
(四)依法查处和督办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参与处理由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引发的突发事件。
(五)组织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建设,建立欠薪等“黑名单”制度,负责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的社会公布工作。
(六)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综合治理。
(七)组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信息化建设,承担劳动保障监察统计工作,编制劳动保障监察年度报告。
(八)制定劳动保障监察员管理和培训制度并组织实施,开展全国劳动保障监察行风建设。
(九)依法承担其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监督检查工作。
(十)指导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和队伍建设,指导、监督地方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十一)承办部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制止,并责令改正。
西城区户口迁入条件
城区户口迁入条件:
1、持有北京市居住证;
2、年龄不超过45周岁;
3、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
4、符合本市计划生育政策;
5、无违法犯罪记录。
城区户口迁入手续:
1、向迁入地派出所提出申请;
2、迁入地派出所同意迁入;
3、向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提出迁出申请;
4、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户籍证明;
5、持户籍证明和相关证明材料以及理由,前往迁入地的市级公安局户政科申请迁入;
6、户政科签发《准迁证》;
7、持《准迁证》回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迁出并开迁移证;
8、持迁移证、身份证去迁入地派出所入户;
9、办理户口迁出手续,本人不去可代办,代办人应为原籍户内成员中的成年人才可以,需要提供准予迁入证明(迁出地留存联)、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迁出地派出所审查符合后,开具户口迁移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
肥西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所在地是哪里?
411人看过
-
劳动仲裁在哪里 一审在哪里
262人看过
-
劳动仲裁青岛劳动仲裁在哪里申请
413人看过
-
劳动仲裁在哪里执行?劳动仲裁怎么认定管辖地?
66人看过
-
沈阳市铁西区违章处理地址地址在哪里
185人看过
-
西城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判决书
319人看过
仲裁,是指将争议提交给争议之外中立的第三方,由其对当事人的纠纷居中调解,并作出裁断的行为。根据适用对象不同,仲裁可分为民商事仲裁、海事仲裁、国际争端仲裁等。劳动争议仲裁是仲裁制度中的一种,旨在解决劳动纠纷。劳动争议仲裁既具有仲裁制度共有的某... 更多>
-
河西区哪里有劳动仲裁中心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20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2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量。前款限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另一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另一方当事人认可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再次计量。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借口,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限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由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量。劳动关
-
-
劳动仲裁和经济仲裁的区别在哪里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081、发起条件不一样。劳动仲裁由法律规定为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而经济仲裁只能在双方有明确具体的仲裁协议才能发起。 2、仲裁结果也不一样。不服劳动仲裁可以提起诉讼,而经济仲裁则属于一裁终局,不能在提起诉讼。
-
南充劳动仲裁的地址是在哪里啊,有什么解答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0第一类、申请人是员工的,请提交下列材料: (1)劳动仲裁申请书(详细陈述申请事项事实理由,一式两份或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供); (2)申请人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有委托代理人的,需当面签定并提交《授权委托书》,注明委托事项,同时提交受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律师事务所派出的执业律师,应提供执业律师的证件复印件:如委托人的代理人是公民,应提供与委托人签订的不收费代理协议书,以及代
-
劳动仲裁诉讼地所在地能否约定仲裁地址广东在线咨询 2021-11-18劳动争议仲裁地无需约定,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地区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