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交通事故时哪些情况下会引发被拘留
发生交通事故时会引发被拘留的情况是:
1.饮酒、醉酒驾驶机动车;
2.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
3.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的;
4.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伪造、变造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驾驶证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予以收缴,扣留该机动车,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材料
1.保险单凭证。
2.被保险人出具的索赔申请书。
3.被保险人和受害人的有效身份证明、被保险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人的驾驶证。
4.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是人民法院出具的有关法律文书及其他证明。
5.受害人财产损失程度证明、人身伤残程度证明、相关医疗证明以及有关损失清单和费用单据。这是保险公司确定自己赔偿限额的重要依据。
6.其他与确认保险事故的性质、原因、损失程度等有关的证明和资料。
三、交通事故保险理赔的程序
交通事故理赔保险理赔程序是:
1.发生保险事故后,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
2.保护现场并保存证据;
3.当事人与保险公司共同定损修理;
4.提交单证申请保险公司理赔;
5.保险公司确定最终的赔付金额;
6.向申请人支付最终确定的理赔金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五章 交通事故处理 第九十六条 对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争议,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不再受理调解申请。\n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调解期间,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调解终止。
-
哪些情况下交通事故会触发行政拘留处罚
253人看过
-
出了交通事故被拘留是怎么回事,哪些情况会被拘留?
420人看过
-
哪些因素会引发交通事故
99人看过
-
交通事故当事人有哪些情形下会引发调解不成
442人看过
-
交通事故费用预付主要在哪些情况下发生
443人看过
-
以下哪种情况发生交通事故可以私了
367人看过
-
刑事拘留情形有哪些哪些情况下会被拘留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5刑事拘留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其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具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其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形,刑事诉讼法第80条和第163条对于公安机关的拘留和人民检察院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 刑事诉讼法第80条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
-
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刑诉被告人拘传的情况?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4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都有权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拘传。刑诉被告人拘传是强制措施的一种,用于传唤嫌疑人或被告人到指定机关接受讯问。拘传的主要程序是: 1.填写《拘传证》,并报负责人审批。办案人员根据办案情况,认为需要采用拘传措施的,应首先填写《拘传证》,然后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的负责人审批。 2.拘传的执行。拘传应当由两人以上的执行人员执行。拘传时,应当向被拘传
-
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拘留或者起诉的,情况有哪些福建在线咨询 2022-04-26发生交通事故后,是否拘留或者起诉的,情况如下:轻微事故是指一次造成轻伤1至2人,或者财产损失机动车事故不足1000元,非机动车事故不足200元的事故。一般事故是指一次造成重伤1至2人,或者轻伤3人以上,或者财产损失不足3万元的事故。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1至2人,或者重伤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财产损失3万元以上不足6万元的事故。特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死亡3人以上,或者重伤11人以上,或者死亡1人
-
交通事故一般发生什么情况下才会扣留车辆?甘肃在线咨询 2022-05-01以下几种情况发生了交通事故可以扣留车辆:(一)未悬挂机动车号牌,未放置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或者未携带行驶证、驾驶证的; (二)具有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其他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号牌、行驶证、检验合格标志、保险标志嫌疑的; (三)未按照规定投保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 (四)公路客运车辆或者货运机动车超载的; (五)具有被盗抢嫌疑的; (六)属于拼装或者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
-
借款哪些情况下会引发诈骗福建在线咨询 2023-07-22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借贷式诈骗认定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诈骗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诈骗罪以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为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的,因此,诈骗人“借钱”只是其虚构的幌子,主观上根本没有归还的意图。 2、诈骗人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如虚构借款用于某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