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人怎么去法庭
取保候审仅为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项强制性措施,并不意味着该案已经结案。最终是否判定有罪,需要由人民法院依据实际案件情况与相关法律法规作出裁定。在此期间,取保候审的案件仍未告一段落,将继续向检察机关提出审查起诉的申请,待检察院批准后,再移送至法院进行公开审理。经过法庭审理之后,法院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下达判决书。法院会根据庭审过程中所呈现出的证据及事实,依法对取保候审的被告做出相应的判决。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法院均不能停止对案件的调查、起诉以及审理工作。若发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已届满,应立即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二、取保候审的担保期限是多久
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相关条款规定,被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接受保释候审方面,最长可达12个月;而对于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则限制为6个月。
然而,作为取保候审的担保人而言,其所提供的担保期限通常不会超出上述的法定上限,即绝对不会多于一整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取保候审作为一项法定的强制性措施,并不等同于案件的终局处理结果。罪行是否成立,仍然需要通过法院依据具体案件情况以及法律规定进行判定。在案件尚未终结之际,将送交检察机关进行审查并提起公诉,进而进入法院审判环节。法院将依法作出裁判结论。在此过程中所涉及到的调查、起诉及审理工作均不会受到任何影响而停滞不前。若经查证无须追究责任或者期限届满,则会解除对当事人采取的取保候审措施。
-
取保候审的人法院开庭的时候用去么
131人看过
-
开庭取保候审的人要不要去?
388人看过
-
取保候审等法院开庭要去几次
484人看过
-
取保候审了去开完庭怎么走形式
411人看过
-
取保候审去法院要担保人去干嘛
109人看过
-
取保候审开庭可以让代理人去吗
481人看过
-
什么是取保候审取保候审开庭不去有什么后果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1被取保候审的被告人经法院传唤,不到庭参加诉讼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如果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所以在我看来如果取保候审开庭不去的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最好还是去吧
-
取保候审的规定取保候审的人不能去什么场所香港在线咨询 2023-07-19在取保候审强制措施中,公安机关会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审人不得进入与其犯罪活动等相关联的特定场所。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
盗窃罪取保候审后被告人不去取保候审怎么办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7或者被收监的。盗窃数额较大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3.3.8)(2013年3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1次会议、2013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1次会议通过)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
-
-
取保候审出来开庭还要去吗?取保候审有哪些条件?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14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询问你是否采取简易程序,你同意了。这里解释一下何时适用简易程序,最新刑事诉讼法规定:“案件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被告人承认自己所犯罪行,对指控的犯罪事实没有异议的;被告人对适用简易程序没有异议的”。启用简易程序,本身就隐含了可以对被告人从轻处罚;你的案子,一般是判处缓刑,当然并处罚金肯定也是少不了的。司法实践中,对最终判处缓刑的被告人,审判前一般是不会收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