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在罪犯看来应该是他的行为的必然结果。犯了罪而受不到应有的惩罚,或者犯了数罪与犯了一罪在惩罚上没有区别,就不可能遏制犯罪现象的发生,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不可能建立。因此,有罪必罚、一罪一罚作为一项刑法原则被广泛承认。遵循这一原则,就必须数罪并罚。
一、诈骗罪认定的界限包括什么
1、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2、与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二、破坏监管秩序罪构成要件
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就是我国劳改机关的监押管理秩序。详言之,破坏监管秩序罪的客体要件,就是我国劳改机关在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则的调节下,形成的监押、管理犯人的一种正常的社会状态。监管秩序是社会秩序的一种,是社会秩序在劳改机关这个特殊场所的特殊表现。
其一,监管秩序是劳改机关、劳改机关的干警和劳改机关中服刑的罪犯相互间形成的惩罚与被惩罚、强制与被强制、改造与被改造的活动状态。
其二,监管秩序是在国家有关劳动改造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各个劳动机关的纪律、制度等行为规则、规范的调节下形成的。监管秩序是罪犯遵守监狱等的规章纪律,服从管理,履行改造义务的行为。
其三,监管秩序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任何社会秩序的建立,都是为了实现一定自的,建立监管秩序的目的,就宏观而言,是为了维护一定的阶级统治,从其直接目的看,则是国家要利用这一秩序的建立,惩罚和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实现本法所确立的刑罚的功能。
破坏监管秩序的行为对劳改机关以至整体司法机制的危害,实质上是对全体社会的危害。但这里我们讲的对社会的危害,是指除此之外该种行为恶劣的社会影响。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也就是说,构成该罪的主体,必然是具有特定身份的自然人,即被依法判处刑罚,并被强制在劳改机关服刑的罪犯。该罪的主体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犯有罪行;第二,经司法机关判决或决定而被收押在劳改机关。这是区分该罪主体和非该罪主体的基本标准。
一般情况下,该罪主体包括巳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以上刑罚而在监狱、劳改队、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服刑的罪犯(即在押犯)。非在押犯虽然不能单独成为本罪的主体,但是,非在押犯人与在押犯人相勾结,教唆、组织、策划、帮助在押犯人实施妨害监管秩序行为的,可以构成本罪的共犯。
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必须具有抗拒改造的犯罪意图,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危害劳改机关监管秩序的行为,而故意实施该行为以追求对监管秩序之危害的心理状态。犯罪动机则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为了发泄对司法机关的不满情绪,有的是为了满思某种私欲,有的则是为了达到一些非法的要求。但不管出于什么动机,一般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免除处罚就是无罪释放吗
免除刑事处罚与无罪释放是两种不同的判决结果,所产生的后果也不同。所谓“免除刑罚”是对犯罪分子作有罪宣告,但免除其刑罚处罚的一种判决结果。免除处罚以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为前提。也就是说,被判处免除刑罚的人,实则已经是罪犯,但因符合法定条件,法院依法作出免除刑罚处罚的判决结果。而“无罪释放”是指法院对在押的被告人(犯罪嫌疑人)宣布无罪时,解除其被拘禁束缚的状态,恢复其人身自由的行为。也就是说,当犯罪嫌疑人被宣告无罪释放时,他就不是犯罪嫌疑人,更不可能是罪犯了,他是清白的。这点,就是免除处罚与无罪释放的最显著的区别。此外,免除刑罚,是有案底,而无罪释放,就不会留有案底,这也是两者带来的不同结果。
-
一般污染环境罪的刑罚原则
161人看过
-
择一重罪处罚原则如何判断重罪
71人看过
-
择一重罪处罚原则适用于什么罪名?
270人看过
-
一般自首的处罚原则
166人看过
-
什么是从一重罪、从重处罚原则
402人看过
-
择一重罪处罚原则到底怎么判
105人看过
预防犯罪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减少或杜绝犯罪行为的发生。这包括社会预防和心理预防两个方面,前者从宏观角度出发,后者从微观角度出发。具体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锁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不携带大量现金和贵重物品外出、遵守交通规则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减... 更多>
-
择一个重罪处罚原则四川在线咨询 2021-11-30选择重罪处罚主要涉及刑法理论中的想象竞合和牵连犯。想象竞合是指一个行为初犯几个罪名的情况,牵连犯是指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与目的行为或原因行为初犯不同。选择重罪处罚主要是指选择重罪处罚。一方面,根据刑罚的类型来判断。在主刑中,死刑是最严重的,拘役是最轻的,处罚重的刑种是重罪;另一方面,看法定最高刑,哪个罪名的法定刑处罚更重或者处罚时间最长,哪个罪名是重罪。总而言之,刑罚更严重的罪名属于重罪。
-
数罪并罚与择一重罪适用原则台湾在线咨询 2024-12-13一、数罪并罚和择一重罪适用原则 数罪并罚和择一重罪在处理多个罪名时,一般会根据一定原则进行适用。通常情况下,数罪并罚会将与多个罪名相关的刑罚加起来,与最高刑相比,取一个合适的刑期数值。而罚金刑则直接加起来即可。如果犯罪人选择只承担其中最严重的罪,则称为择一重罪。 二、数罪并罚的意义 数罪并罚的意义在于: 1. 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对犯数罪的人实行并罚,体现了从重的精神。即使数罪中最高刑为死刑
-
主要犯罪者的刑罚原则宁夏在线咨询 2024-11-28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主犯的刑罚处罚有两种情况: 1. 如果主犯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那么他们应该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2. 如果主犯不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那么他们应该按照该主犯在共同犯罪活动中所参与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或者按照其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进行处罚。
-
构成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怎么量刑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1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六十九条【数罪并罚的一般原则】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 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
-
刑罚执行原则一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301、教育性原则指执行刑罚应从实现特殊预防及一般预防的目的出发,对犯罪人及社会公众进行积极教育,而非消极的惩罚与威慑。 2、人道主义原则指尊重犯人人格,禁止使用残酷处罚手段,关心犯人的实际困难,注重犯人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技能教育,促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3、区别对待原则指在刑罚执行过程中,根据犯人的具体情况,给予个别处遇措施。即根据犯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特点、文化程度、生理状况、犯罪性质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