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性债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讨债需要什么证据
1.当事人是公民的,应查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联系电话;
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
2.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据以发生、变更、消灭等事实的证据:
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3.确定债权债务数额的证据,比如出借金额,已还款数额等。
4.证明当事人诉讼主体资格的证据:
①证明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证据的原件和复印件;
②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等材料的复印件;
③事业单位应提交事业法人代码证;
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作为原告的,还须提供其金融许可证。
证明被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营业执照、身份证、护照等证据的复印件;
被告为在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的企业的,应提交其近期工商登记单,被告名称有变更的,还应提供变更登记单。
5.支持其主张的法律依据:
具体法律条文、法规依据等。
6.其他应当由当事人举证的证据。
通过上述分析知道,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所以继续性债权的诉讼时效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对于民法典中继续性债权诉讼时效多长时间,讨债需要什么证据的问题的答案,上述文章内容中已经作出了详细的解答,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对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了解的,这样才能够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对此还有其他疑问的话,可以搜索查看本网站其他相关知识,或者咨询律师了解。
-
债权人有了凭据怎么讨债,追债的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382人看过
-
诉讼时效保护债权需要多长时间
244人看过
-
继续性债权诉讼时效为多久呢
175人看过
-
民法典中债权人多长时间起诉属于有效期
330人看过
-
债权债务诉讼时效长度是多少?——民法典规定。
273人看过
-
民法典中保证债权的诉讼时效多久,保证债权的范围
251人看过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
债务追讨的证据需要多长时间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30债务追讨时间是3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债务追讨中应提供的证据: 1、能证明与被告之间存在债权的证据材料。 2、自己已履行义务而被告逾期不履行义务的证据。 3、如有担保人或介绍人,必须要提供担保人或介绍人信息。 4、提供有关被告不履行义务的原因的证据。
-
债务追讨的诉讼时效是多长,债务追讨中应提供哪些证据河南在线咨询 2022-10-05债务追讨的失效,有以下几种: 1、借条上著名还款日期的,还款日到期后二年之内,可以向法院起诉; 2、借条上未注明还款时间的,自债权人要求还款之日起,二年内可以向法院起诉; 3、借条上未注明时间,超过二十年后,法院不会受理。借贷行为应当以诚信为本,如果原告对超过期限没有提出异议,法院也可以判决。债务追讨,应当有借钱或者相关协议。
-
诉讼时效及追讨债权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0追讨债务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
民法典规定讨债需要什么证据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161、当事人是公民的,应查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联系电话;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联系电话、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 2、证明民事法律关系据以发生、变更、消灭等事实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
民法典诉讼讨债证据有哪些民法典海南在线咨询 2023-07-22诉讼讨债所需证据如下: 1、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存在的借据、收据、借贷合同等; 2、担保书原件,或者负连带责任人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现实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的证据; 3、抵押物的名称、数量、规格、质量及价款数额等到情况的证明; 4、债务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其他违反民事合同行为,以及债务人现实经济状况和偿还能力的证据;等等。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规定,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