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抢夺罪和盗窃罪怎么区分
抢夺罪和盗窃罪区分如下:
1、盗窃罪抢劫罪和抢夺罪都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盗窃罪抢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财产权利,不要求使用暴力。抢劫罪不止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利还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表现为压制反抗,强行取财;
3、抢夺罪盗窃罪有数额要求,抢劫罪没有数额限制;
4、抢劫罪主体是年满十四周岁,盗窃罪和抢夺罪主体是年满十六周岁的自然人。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侵害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主面是故意。
二、抢夺罪会判多久
抢夺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抢夺罪的构成要件有如下:
1、客体要件。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客观要件。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3、主体要件。抢夺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 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要件。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三、夫妻抢夺手机犯法吗
夫妻双方任何一方都有生活自由的权力,一方抢夺另一方手机的行为是犯法,另一方可以向公安机关报警处理,可能会被治安处罚,情节严重的,还可能涉嫌抢夺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斗殴的;
(二)追逐、拦截他人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
(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刑法》第267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
主观方面要求如何体现于抢夺罪?
204人看过
-
抢夺罪的主观方面有哪些特点?
157人看过
-
成立共同犯罪在犯罪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有什么要求
257人看过
-
抢夺罪的客观方面怎样认定?
186人看过
-
抢夺罪客观方面如何确定
385人看过
-
对预备犯的主观方面有什么要求
122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
什么是抢夺罪,抢夺罪的客观方面与抢夺罪的对象,分别包含哪些情形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05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抢夺罪的客体要件 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在此点上抢夺罪与抢劫罪不同;抢夺罪只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而不危害人身安全,属单一客体。 抢夺罪的犯罪对象是一般的财物,如金钱、物品等,不包括枪支、弹药、公文、证件、印章等特殊物品,否则不构成抢夺罪。 (二)抢夺罪的客观要件 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
-
抢劫罪在客观方面有哪些要求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09抢夺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其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乘人不备,公开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怎样判断抢夺罪的客观方面的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14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来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 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财物的动机,即直接对财物实施暴力而不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暴力;实施抢夺行为的,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
-
抢夺罪客观方面如何判定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14抢夺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乘人不备,出其不意,公然对财物行使有形力,使他人来不及抗拒,而取得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抢夺行为必须公然进行,但不是指必须在不特定人或多数人面前实施抢夺行为,而是指公开夺取财物,或者说在被害人当场可以得知财物被抢的情况下实施抢夺行为。 抢夺行为是直接夺取财物的动机,即直接对财物实施暴力而不直接对人的身体行使暴力;实施抢夺行为的,被害人可以当场发觉但来不及抗拒,而不是被暴力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