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的,行为犯主观方面不能是过失,实质上是说明过失犯的类型只能是结果犯而不能是行为犯。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由于刑法条文对过失犯必须是结果犯作了明文规定,因此从逻辑上可以得出行为犯的主观方面不能是过失的结论。我国刑法第14条对故意犯罪概念所作的规定,也提到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是故意犯罪”。
应该指出,这里讲的危害结果是指行为对法益的侵犯,是广义上的危害结果。从相反的角度来说,如果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狭义的危害结果,而不包括危险结果和行为单纯对合法权益造成的侵害,就无以解释危险犯和行为犯的故意。
一、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
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
-
谈论刑法中的行为——从“犯罪是行为”到“犯罪有行为”
497人看过
-
过失行为就构成犯罪吗
211人看过
-
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吗
165人看过
-
共同过失犯罪行为如何量刑?
56人看过
-
哪些犯罪行为不属于过失犯罪?
380人看过
-
刑法中过失犯罪的罪名了解
464人看过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
过失犯罪中行为人犯罪有什么限制海南在线咨询 2023-02-27有下列限制规定: 1.过失行为只有造成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才规定为犯罪,如果没有造成实际危害结果,虽有过失行为,则不是犯罪,可以进行教育或行政处罚。 2.由于过失犯罪主观恶性一般较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规定得轻。
-
过失犯罪有预备行为吗?过失犯罪的话是怎么判刑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3-03-23过失犯罪一般都是人们无意间的失误而酿成事故,导致人员或者事物受损,所以并不存在预谋或者预备行为阶段。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未遂、预备、中止),通俗讲就是过失犯罪没有预备行为,有预备行为的犯罪不构成过失犯罪。
-
过失犯罪行为有哪些,这样过失犯罪会判刑多少年?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23过失犯罪就是说行为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应该想到这件事情所会导致的危害社会的后果,但由于行为的疏忽大意没能预见到这种危害,或者是行为已经想到了可能会发生这种危害后果但是相信自己可以避免这种后果,不让这种后果发生,但真实的结果是结果确实发生了,那么这是我们称之为过失犯罪。
-
刑法中行为犯有无犯罪未遂?新疆在线咨询 2021-09-30行为犯可以有未遂犯,行为犯是以危害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客观要件齐备标准的犯罪。只要行为人完成了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犯罪的客观方面即为完备,犯罪即成为既遂形态。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
-
哪些行为为犯罪分类中的过失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06犯罪主观方面的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类。疏忽大意的过失,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于自信的过失,又叫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