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按照出租车承包合同内容进行赔偿在按照合同内容进行赔偿时,首先应该了解出租车承包合同的内容,才能根据出租车承包合同内容进行赔偿,那么出租车承包合同内容是什么?
1、租车期限
2、租金、押金标准及交付期限每天租金元,共计人民币元,乙方于交回车辆时向甲方付清。乙方应向甲方缴纳元的押金,于贰零壹年月日接收车辆时付清,另附押金收条。押金在合同解除时,甲方应一次性退还给乙方,但乙方在驾驶车辆时的违章必须缴清,有些视频抓拍的因不能及时收到罚单,须留违章押金元月以后无违章退还,有违章余款退还。
3、甲方责任向乙方提供的租赁车辆技术状况必须良好,各种证照及规费缴讫证齐全。负责办理保险公司为租赁车开办的险种。负责车辆的维护、维修和年检。租赁车在租赁期间,发生事故,应协助乙方处理事故。租赁期间对车辆使用情况实施监督。
4、乙方责任租赁期间,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法令,安全行车,因违法、违纪、违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民事法律责任,自行负责,并承担给甲方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天元,每月休息天。特殊情况应提前请假。不得将车辆转租、出售、典当、抵押、不得将车辆交其他人驾驶。发生交通事故,承担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裁定的责任。租赁车辆使用期间,发生交通事故,及时通知甲方、并向出租公司、及当地公安交通、保险部门报案联系。第
5、违约责任甲方未按规定履行责任,应承担乙方受到的损失,另付违约金元。乙方未按规定履行责任,除承担甲方受到的损失外,还应承担自身损失的部分,另付违约金元。
6、纠纷解决方式解决争议方式因本合同发生的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由当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7、交接车乙方必须持有有效,驾驶证、上岗证、从业资格证、(工装)。双方交接车必须检查车辆安全、各种证照及规费缴讫证齐全、计价器、卫生、(车内外、车座套)轮胎、车身、底盘无划痕、等。加油,乙方每月支付甲方元点火费用。要写行车记录、行驶里程、考勤交接车准确时间,保存备查。(备查违章)
8、补充条款本合同由双方签字生效,本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各持一份。如需变更或解除本合同应提前叁拾天通知对方。本合同未尽事宜,按有关法规执行。如果出租车承包方不履行本合同,可以进行法律诉讼,依据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以上的合同对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在出租车承包方不履行合同了,就可以严格根据合同进行赔偿,如果合同当中有没提及到的,还可以进行协商调节。
二、如果是不可控因素,可以进行调节协商在出租车承包方不履行合同,如果情有可原,是无法控制的因素导致承包方不履行合同,这时可以双方进行协商调节,没有必要走上法律途径。
-
承租方和出租方在合同履行中的区别是什么?
358人看过
-
出租方不需要履行的合同义务
61人看过
-
出租车承包合同的格式
490人看过
-
签了承包合同不履行,应该怎样处理呢?
185人看过
-
租房合同签了反悔怎么办承租方
498人看过
-
当承租人未履行合同时,出租方应该如何处理?
106人看过
仲裁委员会是自律性社会公益组织,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法人,经省司法厅登记,挂靠于政府法制局。经费主要靠国家财政拨款,又通过自己的办案活动取得一定的收入。仲裁会可以为被聘用的没享受退休待遇的工作人员缴纳三金。... 更多>
-
出租方解除承租方租赁合同后次承租方可以要求承租方继续履行合同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10-06因为涉及转租问题,要先看看承租方与次承租方之间是否属于有效合同。一是出租方是否清楚并同意转租的事情、二是签订转租合同的时候承租方是否告知次承租方转租和出租方是否同意转租的事情
-
出租车承包方出租车主负什么责任?有合同,有出租公司?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21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认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其次,肇事逃逸的主观目的必须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如果肇事方没有此目的,也是不能认定具有“肇事逃逸情节的”。当然,何为“逃避法律责任”,
-
-
租赁房屋承租方先违反合同,出租方有义务履行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05看违约程度,如果已构成根本违约,则无需继续履行,如果是一般性违约,可要求承租方承担违约责任或赔偿损失,到合同仍要履行。
-
出租车承包合同与劳动合同法冲突怎办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7用人单位的合同里多处和劳动合同法冲突,此合同有与法律规定冲突的部分无效,其他部分有效。《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第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