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上法官会同情弱者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8 10:53:18 258 人看过

一、法庭上法官会同情弱者吗

1、法庭上法官不会同情弱者。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一项基本的法律原则。“同情弱者”是一种传统习俗和美德,同情之心,人皆有之。对那些软弱无能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给予精神、物质包括法律的帮助,本无可厚非。但是同情弱者的前提,必须是在尊重法律的基础上。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十条

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对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七)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二、开庭审判阶段的步骤是怎样的

1、宣告开庭之前,书记员应先查对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向诉讼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宣读法庭规则,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席,并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2、宣告开庭之前,书记员应先查对公诉人、当事人、证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向诉讼参与人及旁听群众宣读法庭规则,请审判长、审判员入席,并向审判长报告开庭前的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3、审判长公布案件来源、起诉案由以及是否公开审理,对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审判长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

4、长应分别询问当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如果当事人、法定申请审判人员、出庭支持公诉的检察人员回避,合议庭认为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依照刑诉法有关回避的规定处理,认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应当当庭驳回,继续法庭审理。

法庭上哭法官会同情吗

法庭上哭法官不会同情。为法官判案的依据是证据,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只要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产生,在司法机关(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是司法权的执行者。在不同法系的国家中法官的角色不尽相同,但要求都是不偏不倚、不受外人影响或掣肘、刚正无私地根据法律判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07: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辩护人相关文章
  • 法庭上不尊重法官是否会被判刑?
    一般情况下,法庭上打骂法官、扰乱法庭的人可能会被司法拘留。但是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者是诉讼参与人。侮辱、诽谤、威胁司法工作人员或者是诉讼参与人;不听法庭制止,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等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法官和员额法官的区别是什么一、法官和员额法官的区别是什么1、法官和员额法官的区别包括:(1)权利不同。员额法官有裁判权,普通法官现在没有裁判权;(2)人员不同。员额法官是法官员额规章制度下的产物,员指的司法人员,额就是额度,含意就是法官的数量得按照一定的比例额度配备。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二条法官是依法行使国家审判权的审判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军事法院等专门人民法院的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第二十五条法官实行员额制管理。法官员额根据案件数量、经济社会发展
    2023-07-06
    474人看过
  • 因征地款家人闹上法庭法官释法“补”亲情
    家住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南丹县城关镇的被告黄大勇怎么也没想到,本来拿到征地补偿款应该是全家开心的事,但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包括母亲却将自己诉至法院,要求分割补偿款。2014年11月14日,该案经南丹县人民法院法官主持调解,原告吴桂兰等5名当事人终于与被告黄大勇夫妇达成一致意见,困扰被告2年的亲情官司终于圆满终结。经审理查明,吴荣州与吴桂兰是父女关系,黄家福与原告吴桂兰是夫妻关系,黄家福、吴桂兰与黄利明、原告黄柳辛、黄柳丽、黄柳如、被告黄大勇是父母子女关系,黄利明是吴桂兰长子,陆金银与黄利明系夫妻,即为吴桂兰长儿媳,被告黄大勇是吴桂兰次子,张美玉与黄大勇系夫妻,即为吴桂兰次儿媳,第三人黄大刚是吴桂兰三子,原告黄柳辛是吴桂兰长女,黄柳丽是吴桂兰二女,黄柳如是吴桂兰三女。1985年,国家实行第一轮农村土地承包家庭联产责任制时,原、被告以家庭承包的方式承包经营铜江社区第八队土地,吴荣州、黄家福、原告
    2023-06-08
    115人看过
  • 开庭家属能会见法官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开庭家属能会见法官吗面对开庭前家属是否能会见法官的问题,明确回复是:开庭前家属通常不能会见法官。1.这是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该法律明确指出,开庭前,审判人员不得私自与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会见。2.此规定旨在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防止任何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审理的私下接触。因此,家属在开庭前应通过合法的法律途径,如委托诉讼代理人,来与法院进行沟通,而不应试图直接会见法官。二、开庭前家属约见法官规定关于开庭前家属约见法官的具体规定,实际上并不存在允许家属直接约见法官的条款。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严格规定了审判人员与案件当事人的接触限制。2.家属若希望了解案件进展或表达关切,应通过正当的法律程序,如委托律师作为诉讼代理人,由律师代表家属与法院进行沟通。3.律师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在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向法院提出会见申请或了解案件情况。三、法官不可会见的规定依据法官
    2024-08-17
    497人看过
  • 第二次开庭法官会当庭宣判吗
    法院是否当庭宣判,取决于案件的具体情况和审判进度。无论开庭多少次,宣判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当庭宣判,另一种是定期宣判。一切庭审会进行公开宣判,定期宣判的,应当在五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如果是当庭宣判的,应当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一、民事一审的程序是怎样的?1、当事人依法向人们法院提起民事诉讼,递交起诉状;2、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3、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4、审判人员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5、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6、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7、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
    2023-03-10
    303人看过
  • 在法庭上民事诉讼取得法官的同情的方法有哪些呢
    释明权,是当事人所拥有的合法权益,法官同情弱者是可以理解的在公诉时,要尽可能把生活中的不容易说出来,争取法官同情,同时也给自己争取最大利益奠定基础,举证要事实求实,证据充分,条例清晰,这样也便于法官理解。一、什么是民事诉讼证据?高度盖然性是证明标准,是在证据优势基础上法官形成的内心确信。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反驳对方诉讼请求于西方自由心证制度,主张民事案件的证明标准只须达到特定高度的盖然性即可,即这种高度达到“法官基于盖然性认定案件事实时,应该能够从证据中获得待证事实极有可能如此的心证,法官虽然还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性,但已经能够得出待证事实十之八九是如此的结论”的程度即可。二、债务纠纷怎么起诉?1、起诉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2、立案受理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即受
    2023-06-25
    346人看过
  • 《劳动合同法》保护弱者初衷有错?
    被点评文章:就业形势严峻《劳动合同法》处境尴尬关键的问题是立法者、执法者要懂得什么是法律,为什么要有、为什么要制订法律。另外,在制订法律、实施法律之前,要设身处地到实际生活中进行充分的调查、论证、模拟,推测或预测到有可能出现、发生的各种典型案例,充分考虑拟实施法律的可行性、严谨性、全面性、公正性。坐在办公室里,是不可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法律的。再有,要正确理解法律的责任(或说是功能)就是保护正义的、保护正确的一方,而当事人的强弱与否,那是伦理层次的问题,与法律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应从法律的角度予以约束、限制。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部门专家、学者强调,制订该法的目的是为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如果这种说法是事实,那就让很多人不明白了。为什么呢?因为,法律的根本是保护是、惩处非。如果仅从强弱的角度来保护其中的一方,则成为不明是非了。此外,既然是《劳动合同法》,表明该法律所针对的对象是《合同法
    2023-06-10
    266人看过
  • 帮信罪法院开庭法官会减刑吗
    一、帮信罪法院开庭法官会减刑吗根据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所规定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若涉案被告在庭审期间能够展现出积极的退赃诚意、忏悔之心,或者有重大立功行为的,那么法院很有可能依据法律规定给予其从轻甚至减轻刑事处罚的处理结果。然而,关于是否应该予以减刑这个问题,最终仍需由法官综合考虑整个案件的具体情形,依照罪责刑相适应的基本原则进行裁量和判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二、帮信罪法院会当庭宣判吗关于
    2024-07-13
    407人看过
  • 开庭前法官会联系原告吗
    一、开庭前法官会联系原告吗在审判程序中,法院有义务对原告进行告知。原告作为案件的主要当事人之一,法院在进行庭审活动时理应将其作为主要关注对象。若未能及时通知原告而径自进行了庭审,将会被判定为违法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各类民事案件,需提前至少三日向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方发出开庭通知。如若案件需公开审理,还需要在相关媒体上公示案件相关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当事人姓名、案由以及开庭的具体日期、时间和地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需要进行巡回审理,就地办案。二、一审判决原告胜诉但是觉得不公平二审能改判吗通常而言,改判的可能性相对有限,但依然需要结合实际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剖析和评估。若因证据不足而导致重新审判的情况出现时,推翻原有判决的概率会相应增加;对于其他类型的案件,则需要根据具体事项作进一步的具体评估。在没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且无新的证
    2024-04-21
    444人看过
  • 庭审法官会质问旁听人吗
    不会质问旁听人,没有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九条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下列人员不得旁听:(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根据第十七条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旁听人员的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七条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
    2023-06-13
    227人看过
  • 法官在法庭上的行为要求
    《法官行为准则》对庭审的要求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法官庭审的基本要求是:规范庭审言行,树立良好形象;提高庭审控制能力,确保庭审质量;维护法庭秩序,确保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庭审前准备和出庭也有注意事项相关法律规定法官行为准则第26条的基本要求(1)规范庭审言行,建立良好的形象;(2)提高庭审控制能力,确保庭审质量;(3)严格遵守庭审程序,平等保护当事人的诉讼权利;(4)维护审判秩序,保证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十七条开庭前的准备(一)在法定期限内,及时通知诉讼各方开庭的时间和地点;(2)公开审理的,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公告;(3)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应当及时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予以准许;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公开审理,并说明理由;(4)需要在法庭上交换证据的,应当及时提醒并主动告知举证期限;(5)当事人向法院申请证据的,确是当事人不能收集的证据的,应当及时调查收集;无法取得证据的,应当
    2023-05-07
    82人看过
  • 离婚开庭时法官会了解哪些情况?
    离婚开庭,法官会询问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否破裂的。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会对夫妻之间的感情进行询问的,会询问夫妻之间还是否有感情的存在,毕竟法院判决离婚的唯一条件就是夫妻感情是否确已破裂,人民法院经过查明,发现夫妻之间已经没有感情了,在调解无效后,应当准予离婚。离婚开庭被告缺席会怎么判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是否符合离婚的条件来决定的。离婚诉讼案件的双方必须出席,但如果一方经传唤后拒不到庭的,法院可以作出缺席判决。缺席判决在一定的意义上是放弃了自己答辩的权利,虽然法院在审理时会慎重对待,但被告缺席对自己来说,明显不利。起诉离婚的流程是什么1、原告准备起诉状并收集相关材料,到法院提起诉讼;2、法院受理后,送达诉讼文书,通知双方到庭;3、法院开庭审理时先行调解;4、调解不成的,作出是否准予离婚的判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
    2023-07-01
    206人看过
  • 结婚对于弱智者有法律限制吗?
    不犯法,国家只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亲属或者是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指定传染病,有关精神病同样被禁止。但是并不禁止智障人士结婚。因此智障人士在其监护人的监护之下是可以申领结婚证的。弱智犯罪应负法律责任吗要看这个人智障到了什么程度,是无行为能力还是限制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的人实施犯罪的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但是不包括民事责任。限制行为能力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要从轻减轻处罚。具体属于何种情况,必须依据鉴定意见确定,不是那个人随便说说就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九条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
    2023-07-13
    377人看过
  • 法院会保护弱势群体吗
    人民法院是否会保护弱势群体,应当根据案件情况进行确定。法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因此,弱势群体是合法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时,会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弱势群体是不合法的,会不予保护,人民法院会根据法律规定作出相应的判决,不会一味的偏袒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指什么人一、弱势群体指什么人1、弱势群体是指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失业者、贫困者、下岗职工、灾难中的求助者、农民工、非正规就业者以及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人。弱势群体是不包括孕妇。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四条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
    2023-07-21
    137人看过
  • 不立案会上法庭吗
    法律综合知识
    一、不立案会上法庭吗若刑事类案件未能获得公安局立案受理,被牵涉其中的受害者及家庭可向当地的人民检察院寻求帮助与支持,提出立案请求。也或是针对那些有充足证据证实属于刑事案件的案件,受害人同样可以选择直接向当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依据中国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之相关规定,检察院有权在公安机关未就涉及应立案侦查的事项予以立案处理或者受害者怀疑公安机关未按规定进行立案侦查的情况下,向其发出明确要求。同时,检察院还需要对公安机关未进行立案侦查的原因作出充分解释和说明。如果检察院判定公安机关的不立案理由无法成立,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下发立案通知,并敦促其按照通知要求进行立案调查。此外,根据该法律条款,公安机关有义务在收到检察机关通知后7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给出回复,进行情况说明。如此严谨的程序设定旨在有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防止公权力滥用。《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自诉案件包括下列案件:(
    2024-03-18
    351人看过
换一批
#辩护与代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辩护人
    词条

    辩护人指的是接受被告人委托或者经由人民法院指定,来帮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通过行使辩护权来维护其合法权益的人。辩护人可以是律师,或者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工作单位推荐的人,也可以是其亲友、监护人。但如果是指定辩护的只能是律师。... 更多>

    #辩护人
    相关咨询
    • 有交通法同情弱者这一相关法律来源吗?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4
      关于你咨询的有没有交通法同情弱者的规定,于法无据,建议委托律师代理处理此次交通事故,详情到所面谈。
    • 交通法同情弱者的规定是什么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01
      关于你咨询的有没有交通法同情弱者的规定,法律上是没有此规定的,可以由律师具体帮助,可以诉讼处理
    • 法律会帮助病弱者吗,新闻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25
      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建议积极委托律师,提供法律帮助欢迎随时咨询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欢迎访问我的个人网页,学习更多法律知识
    • 现在中国交通法同情弱者是如何的? ?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7-30
      涉及到中国的文化理念,要改变非常困难。一个闻名世界也是臭名昭著的“中国式过马路”硬是把法律都改成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事故,机动车首先承担责任。饮酒醉酒无证驾车真的都按法律做了吗?恐怕也没有啊!即便是撞死了人,吊销驾照这么一点活也都拖着,连驾驶员都摸不着头脑自己到底还能开车不能了这样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 法官会考虑家庭情况判缓刑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4-05-15
      法官是不会考虑家庭情况来判决缓刑的,只会考虑犯罪情节,犯罪的性质及对社会危害性等因素。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判处缓刑的对象包括如下:1、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