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实践中,对肇事后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和肇事后逃逸行为往往存在难以甄别的情况,而对这两种情形如果不能正确加以区分,势必会影响定罪量刑。
肇事后“逃逸”是指肇事者在明知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肇事现场,没有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帮助救护受伤人员,采取防止损失扩大的必要措施。可见,肇事后逃逸行为不仅破坏了交通事故的现场,往往还使得在肇事中受伤的人员因得不到及时的救护以致伤重死亡,还会使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因没有采取必要的措施,以致公私财产的损失扩大。因此对肇事后逃逸行为规定更重的刑罚是与罪刑相一致的原则相适应的,也是严厉打击这类犯罪所必需的。
在司法实践中必须把肇事后逃逸行为与肇事司机因特殊情况离开事故现场的行为区别开来。实践中,交通事故发生后,被害人的家属由于情绪难以控制,往往纠集众人对肇事者进行报复,肇事司机在这种情况下的躲避行为与肇事后为逃避责任而逃逸的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此外,行为人由于正在执行抢险、救灾等紧急任务,在肇事后为继续执行任务而离开现场的行为也不属于肇事后逃逸行为。
关于“交通肇事后逃逸”这一情节是属于犯罪构成的要件亦或是量刑的情节,学界有不同看法。本律师认为,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是一种事后行为,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但该事后行为对其先前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不起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不能作为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在有证据认定行为人的肇事行为并不构成犯罪的前提下,即使行为人有逃逸这一情节,也不能认定该交通肇事行为就构成了犯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行为人只有在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以致发生了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交通事故时,其行为才构成犯罪。如果行为人并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有违规行为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即使肇事者有事后逃逸行为,肇事行为亦不构成犯罪,否则就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
-
交通肇事后哪些情形下逃离现场不构成逃逸
470人看过
-
逃离现场后如何处理交通肇事?
412人看过
-
缓刑条件对于交通肇事罪犯有何影响?
121人看过
-
量刑如何考虑交通肇事逃逸的影响?
439人看过
-
交通肇事谅解反悔对量刑有没有影响
426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死亡人数较大对量刑有影响吗
109人看过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
交通肇事逃逸对以后有哪些影响,有哪些相关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08根据你咨询的交通肇事逃逸对以后有什么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这里所说"责任"是指民事责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赔偿责任、法律将该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当事人逃逸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使交管部门对事故责任难以认定,首先推定其有过错,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
出现交通肇事罪对下一代有哪些影响广东在线咨询 2023-07-11交通肇事罪判缓刑并不会对子女以后有影响。 从政治审查的角度来看,当亲人中有人犯罪,并且是政治性犯罪,比如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黑社会组织等,那么对于子女以后就会存在一定的影响,会影响子女或孙儿三代人的政审。但是交通肇事罪并不属于政治性犯罪,其是过失性犯罪,所以不会对子女的政审有任何影响,不过,如果是存在情节比较恶劣的情况,作为考量,也能影响政审。 直系血亲因交通肇事罪,正在服刑期的,子女报考公务
-
交通肇事罪自首对量刑的影响有哪些,法律有哪些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3-11-21交通肇事罪自首对量刑的影响包括,在原本的法定量刑的基础上对刑罚进行减轻,从轻处罚,如果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按照具体的犯罪情节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并且是司法机关没有掌握的属于自首。
-
现场逃离是否属于肇事逃逸,有哪些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06-14现场逃离并不一定就属于肇事逃逸,任何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为,都是有可能会造成交通事故发生的,在事故发生之后,若是肇事者不愿意承担责任,是有可能会选择逃逸的,但是仅仅只是逃离了事故的现场,并不一定就会构成逃逸。
-
交通肇事后哪些情形下逃离现场不构成逃逸江苏在线咨询 2022-06-11不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情形: 1、轻微交通事故,自行协商达成协议后撤离现场,并留下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后,一方反悔并报案的。 2、为及时抢救事故伤者,固定现场状况后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 3、将伤者送医院后,经伤者或伤者家属同意,留下本人真实信息后离开的。 4、不知道或不能发现事故发生而离开现场的,当然对此需要有证据予以证明。 5、因可能受到人身伤害而被迫离开现场并及时报案的。比如肇事者已通过电话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