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刑假释的考验期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2-16 04:14:00
417 人看过
一、缓刑和假释考验期多长时间
(一)缓刑的考验期分以下几种:
1、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2、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假释的考验期分以下几种: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十年。
二、假释考验期的监督机关是谁
(一)根据《刑法》第八十五条的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
(二)根据《刑法》第八十二条、第七十九条的规定,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应当遵守下列程序:
1、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的建议。
2、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收到假释建议书后,应当组成合议庭对假释案件进行审理,要重点审查罪犯是否确有悔改或者立功表现。
对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裁定予以假释。
三、假释考验期内应遵守哪些规定
(一)假释考验期内应遵守以下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或者是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3、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监督机关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第七节 假释 第八十五条 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缓刑考验期是否包括假释考验期?
435人看过
-
假释和缓刑的区别 考验期
256人看过
-
假释考验期是不是缓刑?
209人看过
-
假释考验期是多久?假释考验期的考查内容
106人看过
-
缓刑考验期内犯罪撤销缓刑的还能假释吗
377人看过
-
假释考验期在哪里执行,假释考验期多久
138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假释考验期间能判缓刑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8-06刑法》第七十八条【适用条件与限度】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当减刑。 第八十五条【假释考验及其积极后果】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宣告。 第八十六条【假
-
缓刑考验期,假释是什么意思,缓刑,假释与减刑的条件上海在线咨询 2023-03-08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患有严重疾病或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 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缓刑的条件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
-
缓刑考验期与假释规定是怎样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01我国《刑法》规定,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判决确定之日是指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如果提出上诉或者抗诉后,经二审维持原判的,则应从二审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需要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进行考察,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如果一审宣判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仍在押的,可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待判决生效后再依法交付考察。 (一)缓刑考验
-
假释或者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2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赫免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又犯被判处一定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殊累犯两种。 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赫免以后,五年之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形。累犯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如果前罪和后罪有一个是过失犯罪,或者前后两罪都是过失犯罪,不能构成累犯; (2
-
假释缓刑考验期满后怎么处理?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19假释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六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如果没有本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