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款罪判刑如下:
1、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3、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公款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施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从而构成的犯罪。
挪用公款罪怎么判刑呢
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用正在生息或者需要支付利息的公款归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但在案发前全部归还本金的,可以从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给国家、集体造成的利息损失应予追缴。挪用公款数额巨大,超过三个月,案发前全部归还的,可以酌情从轻处罚。
3、挪用公款数额较大,归个人进行营利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时间和是否归还的限制。在案发前部分或者全部归还本息的,可以从轻处罚;情节轻微的,可以免除处罚。
4、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赌博、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数额较大和挪用时间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
挪用公款罪与贪污罪的区别及司法实践
493人看过
-
死刑司法实践:相关规定与解释
264人看过
-
2021年炒股无责任协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
196人看过
-
数罪并罚的相关规定与实践
472人看过
-
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的相关规定与实践探讨
452人看过
-
挪用公司资金罪的司法实践与裁判依据
499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挪用公司公款了,挪用公司2021年判多少年?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5犯挪用公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998年5月9日施行)的规定,对挪用公款案量刑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挪用者本人使用或者给他人使用。挪用公款给私有公司、私有企业使用的,属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 2、挪
-
针对未成年人实施强奸罪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06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强奸罪,虽然已经构成了犯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2、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强奸罪,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3、此外,还需要关注不构成强奸罪的特殊情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
-
挪用资金罪司法实践中有哪些法律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5-24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第一百零二条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保全措施,查封、扣押或者冻结被告人的财产。附带民事诉讼原
-
民事财产分割的相关规定与实践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25离婚财产分割可以采用协议分割或判决分割的方式。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取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如果双方存在合法的婚姻财产约定,则应按照约定处理。如果一方拥有婚前财产,则该财产归该方所有。如果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或者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则该财产也归该方所有。夫妻共有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但在必要时也
-
采购合同履行的相关规定与实践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3在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一方未能履行合同义务,另一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协商解决。如果双方无法协商一致,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2. 寻求仲裁。如果协商不成,可以通过仲裁机构来解决争议。 3. 向人民法院起诉。在这种情况下,主张违约方承担法定违约责任。 即使合同中未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一旦对方违约,仍然可以要求其承担法定违约责任。因此,你可以与该公司协商,并在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