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5 20:43:08 248 人看过

一、关于防卫过当主观罪过的立法规定及学说纷争

在立法上,明文规定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的,只是少数国家,多数国家对此未作明文规定。即便是在刑法中明文规定防卫过当罪过形式的,各国内容也不尽一致。[1](1)总则规范规定防卫过当主观罪过为过失。如巴西刑法第21条附款规定:“行为人过失地超越合法防卫限度,如果实施的行为应受过失罪处罚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意大利刑法第55条也把防卫过当规定为过失犯罪。(2)分则规范将防卫过当规定为过失犯罪。如蒙古刑法第72条规定:“过失杀人和超过正当防卫限度杀人的,处3年以下剥夺自由。”该法第74条规定了过失重伤及超过正当防卫限度的重伤罪。(3)分则规范将防卫过当规定为故意犯罪的,如1954年阿尔巴尼亚刑法第153条规定:“因超过正当防卫范围,而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判处3年以下监禁。”

我国刑法未对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形式作出规定,理论界对此问题争议颇大,根据79刑法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故意说。认为不法侵害行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故意的行为。正当防卫人为了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正当防卫行为也是故意的。防卫过当,是防卫人把自己的防卫行为发展下去,超过了必要限度,这也是故意的。所以,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故意犯罪。故意的主观心理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2]

2、过失说。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过失。防卫过当同正当防卫一样,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这一防卫目的,决定了防卫过当只能构成过失犯罪,而不能构成故意犯罪。

3、疏忽大意过失说。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认为防卫过当虽是犯罪行为,但行为从整体上讲仍具有防卫性质,防卫过当行为的前提条件及目的正当性决定了防卫的动机和目的不可能和故意犯罪的罪过形式共存于防卫人的主观心理。并且,由于防卫人对制止不法侵害所造成的损害只能预见其合法性,而未能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非法性,所以,轻信的过失也不能构成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3]

4、间接故意与过失并存说。认为防卫过当具有的防卫性和目的的正当性,并不妨碍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可以是过失,也可以是间接故意。因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都是无犯罪目的的,防卫人在防卫过程中,轻信超过必要限度能够避免或者放任超过必要限度,都与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这一正当目的不发生冲突。而直接故意具有犯罪目的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5、故意与过失并存说。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既存在故意,也存在过失,但不存在无罪过的情况。对于直接故意也构成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其理由是: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中包含的直接故意,是一种具有特殊内容的直接故意,这种特殊的直接故意的存在并不否认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它完全可以同防卫的动机和目的同时存在于防卫人的头脑中,共同支配防卫人的行为。它表现为二种形式:一是防卫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一旦实施,必然会给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防卫明显过当,但这种防卫过当在防卫人看来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彻底保证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侵犯或继续侵犯。二是防卫人在进行防卫过程中,起初将防卫的强度控制在必要限度内,但是不法侵害的危险性几经防卫仍未能消除时,防卫人产生了急躁或激愤等强烈的情绪变化,决定采取强大的防卫措施,将侵害人的侵害行为立即制止。此时防卫人也认识到如果采取这种强大的防卫措施,会给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防卫后果明显过当,但如不这样做又很难达到防卫的效果。[4]

新刑法颁布以后,有学者提出,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只能表现为“间接故意”。修行后的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中的“明显”的意思是“清楚地显露出来,容易让人看出或感觉到到。”因此,对于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来说,不仅司法人员和其他人在事后能清楚地认识到,而且防卫人也能清楚地看出并感觉到其行为超出了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对于这种情况虽然有认识,但是仍然在这种认识因素的作用下实施其过当行为,这种主观心理态度就是间接故意。[5]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5月21日 22: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防卫过当相关文章
  • 防卫过当与正当防卫的界定什么是防卫过当?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定义是:(一)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二)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行为。一、正当防卫致人重伤需要赔偿吗正当防卫致人重伤,如果是属于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需要赔偿。《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二、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是指什么202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规,正当防卫
    2023-06-25
    499人看过
  • 试论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对正当防卫、防卫过当的新表述
    论文摘要:现有的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表述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以正当防卫为基础,讨论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问题。这种表述由于立论前提的不当,导致了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为解决现有表述中存在的问题,正确认定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应以防卫行为为前提,展开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新表述。论文关键词:防卫行为;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排除犯罪性的行为之一,在刑法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防卫过当作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其理论研究和实际认定直接影响公民防卫权的行使。因此,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但是,由于立论前提的不当,导致我国刑法学界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认识产生了一定的失误,也导致司法实践与刑法理论的分离。为保障公民防卫权的正当行使,保护不法侵害人的合法权益,对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理论表述进行整理和反思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一、关于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的现
    2023-05-05
    487人看过
  • 防卫过当的客观要件是什么
    防卫过当的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首先,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正确理解“明显”含义二字,应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防卫行为大大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须的范畴,例如:防卫人采取击伤不法偷窃者就是以制止偷窃这种不法侵害为限度,但如果采取了杀死偷窃者这种情况就超越防卫目的和防卫尺度,就应属于“明显”范畴。第二,防卫强度大大超出了性质一般的不法侵害的强度。这主要应从防卫人所采用的防卫手段的强度与不法侵害行为的性质等因素对比来判断。另外,防卫过当的防卫行为造成了重大损害结果,防卫结果是否构成“重大损害”,是区分防卫行为是否过当的主要因素,正当防卫与不法侵害是完全对立的,不造成不法侵害人一定的损害,是不足以制止不法侵害的,超过必要的限度,致人重伤死亡的,就是造成重大损害。一、正当防卫致人轻伤要判刑吗不超过必要的限度”的正当防卫并不
    2023-03-11
    102人看过
  • 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什么是正当防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997年3月14日)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023-06-11
    149人看过
  • 论无过当防卫权的缘起及演进
    提要:无过当防卫权是我国新刑法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的权利,有学者认为它对鼓励公民见义勇为,更好地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另有学者认为,无过当防卫权的规定,无论在整体价值上还是在实证效果方面都不宜作太高的评价,主张在日后的刑法修定中彻底废除无过当防卫权的规定。鉴于无过当防卫权的研究,目前在刑法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比较混乱,本文拟主要就无过当防卫权的缘起和国内外对无限防卫规定的发展演进问题作以简析。关键词:无过当防卫权权缘起发展演变一、无过当防卫权的界定及其由来无过当防卫权,亦称绝对防卫权,这是指公民为了使本人或他人的人身安全免受正在进行的暴力性犯罪侵害,而实施没有必要限度限制的防卫行为的权利。谈正当防卫或者是无过当防卫权,必须从防卫权开始。因为防卫权是正当防卫制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的学者甚至认为防卫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正当防卫制度的价值取向。”防卫权由
    2023-06-12
    139人看过
  • 防卫过当界定的几种不同观点
    对于防卫过当如何界定,从立法上看通常就是关于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问题,确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应当以防卫行为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为标准,什么是必要限度?我国法律没有规定具体的标准。如何正确理解和确立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在法学界和司法实践中曾有过基本相适应说,必要说,需要说三种不同的观点[8]。(1)基本相适应说,该观点认为在性质、手段、强度和后果之间,要基本相适应,才能成立正当防卫,否则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侵害行为,造成不应有危害的,就属于防卫过当。(2)必要说,该观点认为以制止住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必需的行为作为防卫的必要限度。只要防卫行为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要的,则无论造成的损害是轻是重,防卫都是适当的。如果不是非此不能制止不法侵害,造成不应有损害的,就应认为是防卫过当。(3)需要说,该观点认为防卫是否过当,要以是否有利于鼓励和支持公民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需要为原则。只要防卫者认
    2023-02-28
    136人看过
  • 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过失致人死亡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过失致人死亡按过失致人死亡罪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行为应当符合以下条件:1、实
    2023-07-21
    464人看过
  • 防卫过当量刑的原因,防卫过当如何量
    一、防卫过当量刑的原因1、从主观上看,防卫人具有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防卫动机。虽然对于防卫过当行为所造成的重大的危害具有过错,但是和一般其他犯罪相比,其主观恶性要小得多。2、从客观上看,在防卫过当的全部损害结果中,由于存在正当防卫的前提,所以这种损害结果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应有的损害,二是不应有的损害。防卫过当只对其不应有的危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而不对全部损害结果承担刑事责任。二、防卫过当如何量刑根据我国新刑法规定,对于防卫过当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司法实践的经验,我认为在对防卫过当量刑时,应充分考虑以下情节:1、过当程度。过当程度的大小体现了社会危害性程度,从而影响到防卫过当的量刑。2、防卫动机。在过当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其防卫行为属于何种动机,例如,是为了保护国家、社会公共利益
    2023-02-11
    384人看过
  • 标准与限度:防卫过当的防卫过当界限
    防卫过当的认定标准是:一、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具体来说:(一)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二)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三)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二、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防卫过当的认定的标准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认定防卫过当应当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
    2023-07-08
    321人看过
  • 防卫过当的刑事责任主要是解决防卫过当的定罪和量刑问题
    (一)防卫过当的定罪问题防卫过当不是具体的独立的罪名,它只是表明防卫行为的性质,对构成何罪没有决定性的影响,刑法也没有专门条款规定防卫过当的罪名和具体适用的法定刑。应当根据防卫人的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客观上造成的具体危害结果,触犯了刑法分则哪个条款规定的罪,就按哪一条的罪名定罪。防卫过当,只是作人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量刑情节考虑。(二)防卫过当的量刑问题对于防卫过当的量刑,刑法第20条第2款规定,“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减轻处罚,什么情况下免除处罚,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司法实践,对防卫过当行为裁量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时,应综合考虑以下情况:(1)防卫行为的起因;(2)防卫所保护利益的性质;(3)防卫过当所明显超过限度的程度及造成危害的轻重;(4)防卫人主观上的罪过形式及当时的处境;(5)造成防卫过当的原因。一、别人先动手打人我还手算正当防卫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
    2023-03-20
    346人看过
  • 无过当防卫
    正当防卫
    所谓无过当防卫权,有的称特殊防卫权,是指公民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所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没有必要限度的限制,对其防卫行为的任何后果均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正当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该款规定,实施无过当防卫,首先,必须具备正当防卫成立的上述相关条件。其次必须是针对正在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等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
    2023-06-12
    85人看过
  • 有没有防卫过当罪,防卫过当判断标准是怎样的?
    一、有没有防卫过当罪没有防卫过当罪这一罪名。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情形。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防卫过当判断标准是怎样的防卫过当是超过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行为,认定防卫行为是否过当,必须认真地分析判断其防卫行为是否具有防卫过当的特征。具体判断标准为以下几个方面:1.从不法侵害的强度方面来认定防卫过当。2.从正当防卫的时间性上来认定防卫过当。3.从正当防卫保护的法益性质来认定防卫过当。对于一般轻微的法益遭到的不法侵害,即使防卫行为不能保护,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伤亡。例如有人抢劫自己手里的一斤蔬菜,就不能无限度的防卫造成侵害人重伤或死亡,这是由法律所保护的法益性质所决定的,否则就应认定为防卫过当。三、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什么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为:1.疏忽大意的过失2.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2022-05-19
    349人看过
  • 防卫过当算犯罪吗,认定防卫过当的标准是什么
    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1、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防卫过当。具体来说:(1)防卫人明知自己的防卫行为会明显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损害,为了达到正当防卫目的而放任这种重大损害发生的,是间接故意的防卫过当。(2)防卫人知道自己的防卫行为可能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但轻信这种重大损害不会发生,是过于自信过失的防卫过当。(3)防卫人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明显超过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至发生重大损害的,是忽视大意的过失。2、对于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由于这些不法侵害行为性质严重,且强度大,情况紧急,因此,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所谓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是指与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类似的暴力犯罪,如在人群中实施爆
    2023-08-18
    415人看过
  • 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有什么区别,防卫过当怎么判
    一、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有什么区别1、正当防卫,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一定限度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2、防卫过当,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的损害应当负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二、防卫过当怎么判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规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由于该行为是防卫过当,根据《刑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所以,这有可能判三到五年的有期徒刑。正当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对正在实施的行凶、杀人、抢劫、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认为是正当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三、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有什么区别1、两者实质不同:正当防卫是正对不正的反击即正义VS不法;紧急避险是两权相害取其轻即“舍小保大”、2、主体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实施主体无特殊限
    2023-02-20
    33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防卫过当,即正当防卫行为超越了法律规定的防卫范围,因而要负刑事责任的情况。 按照我国当前的法律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导致重大损害的,要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更多>

    #防卫过当
    相关咨询
    • 主观方面防卫过当
      福建在线咨询 2022-06-29
      防卫过当防卫人在主观上有罪过。 但是犯罪形式究竟是什么,这在我国刑法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认识,而这种不同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防卫过当行为的定罪。综合起来,学界主要有以下的看法。 1、疏忽大意过失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全面过失说。该观点认为,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但不能是故意. 3、间接故意和过失并存说。此种观点认为,防卫过
    • 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主观释义有什么?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2
      刑法上的“故意”与一般意义上的“故意”不同,一般意义上的“故意”是指“有意识地(那样做)”,我们可以说正当防卫都是“故意”的,但正当防卫的“故意”不是刑法上的犯罪故意。犯罪故意具有两个因素: 1、认识因素,包括对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认识。
    • 防卫过当主观罪过的认定释义是什么?
      陕西在线咨询 2023-10-24
      对防卫过当主观罪过形式的界定不能按照防卫人对防卫结果是出于故意而认定为故意犯罪。司法实践中,在确定罪名的时候,都是根据防卫人对具体损害结果的故意过失来认定,由此大都定为故意犯罪,就是把防卫的心理状态当作了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
    •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什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2-10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主要疏忽大意的过失。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可能是过失。同时由于防卫人对制止不法侵害造成的损害结果已预见其合法性,而没有预见其可能产生的非法性。因此,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由疏忽的过失而构成。
    • 防卫过当的主观主体犯有何法律法规
      重庆在线咨询 2023-10-08
      防卫过当的主观罪过是: (1)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过失。 (2)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但不能是故意。 (3)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和间接故意。 (4)防卫过当都是故意犯罪,因为防卫过当是故意造成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