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工作两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员工维权途径是怎么样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1 14:32:18
101 人看过
1、准备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任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或者有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凭证,都可作为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2、维权流程:双方协商→劳动仲裁→提起诉讼
劳动者可以依据法律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提供证据向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是最后的维权手段,如果劳动者在前面两个方法中已经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就没必要诉讼了。
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在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情况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在公司工作,公司一直没有跟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主张公司支付自己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期间双倍工资的待遇,向单位索赔。
不管在哪个用人单位,入职的一个月内用人单位都应该及时与劳动者签订对应的劳动合同,如果超过一个月后不签订劳动合同那么劳动者有权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双倍工资,哪怕是已经超过了两年没有签劳动合同,只要事实存在,那么用人单位就应当承担对应的法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扩展阅读
-
未签订合同的员工维权途径
119人看过
-
未签订劳动合同工人的维权途径有哪些
122人看过
-
公司改革员工维权途径
271人看过
-
签订劳动合同前受伤,有哪些维权途径?
428人看过
-
签订合同问题:工作两年多仍未签合同的解决途径
237人看过
-
没有签订合同的员工拖欠工资怎样维权
465人看过
律师服务
热门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
词条
#法律综合知识
最新文章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没有劳动合同的农民工工资有何维权途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4-11集以下证据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条件许可的,还可进行录音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 收集上述证据后,为避免时效超过,你可同时申请仲裁确认事实劳动
-
公司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 员工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 员工怎么维权湖南在线咨询 2022-01-23及时向劳动监察大队举报。 劳动合同法 第七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依法对下列实施劳动合同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一)用人单位制定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及其执行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和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遵守劳务派遣有关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国家关于劳动者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支付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
-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员工不走,员工怎么维权,不签劳动合同怎么维权安徽在线咨询 2022-04-01公司是从哪里搬到哪里呢?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1.退休;2.患病、负伤;3.因工伤残或者患职业病;4.失业;5.生育。劳动者享受的社会保险金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公司的具体情况如何,最好是委托本律师为诉讼代理人协助指导你收集证据向
-
公司未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员工自己没有交保险,员工怎么维权新疆在线咨询 2022-02-23用人单位没有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因为未缴纳社会保险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该用人单位支付拖欠的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入职的第2个月开始,最多11个月)等。 1、劳动争议,有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是关键,例如工作证或工作牌(最好盖有公章)、工资卡交易记录、工资条、有公司名称的工装、去地税局打印并盖章的个税完税证明、用人单位为你办理的暂住证、考勤记录
-
公司不给解除劳动合同员工怎么办, 劳动仲裁维权途径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2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