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11 09:53:20 370 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一般将其理解为狭义的职工,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广义的劳动者指具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公民。狭义的劳动者仅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的所有公民。从适用对象来看,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农村劳动者(乡镇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除外)、现役军人、家庭直接雇用的保姆以及已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等不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

下面什么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不是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包括:

1、公务员。公务员依法行使国家职权的行为,不是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国家职权不能作为合同的对象;

2、事业单位有正式编制的人员。有正式编制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或保护的对象。反之,没有正式编制的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或保护的对象;

3、现役军人。正在服役的军人肩负着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重任,这是符合服役条件的公民应尽的义务,所以,现役军人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或保护的对象;

4、家庭保姆;

5、从事兼职工作的在校期间的学生;

6、以劳务出资的投资人;

7、律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条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0日 12: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劳动者劳动关系劳动法的关系
    《劳动法》是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而制定颁布的法律。劳动法立法宗旨非常明确,保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立法宗旨非常明确,就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强化劳动关系,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解决目前比较突出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不订立劳动合同的问题,解决合同短期化问题。一、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什么时候建立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二、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的什么行为?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而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从用人单位领取劳动报酬和受
    2023-02-26
    325人看过
  • 维护劳动者权益的重要意义
    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障劳动者权益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劳动者是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怎样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一般来讲,有以下四个处理流程: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1、和解在发生劳资争议时,务工者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协助,或者第三方一起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当务工人员与用人单位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是其中一方不愿协商,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协议的,可以向调解组织来申请调解。那么,调解组织有哪些呢?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依法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也可以是在乡镇或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成功的,也要签署调解协议。3、仲裁但是对于其中一方不愿调解、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或
    2023-07-12
    62人看过
  • 劳动法劳动者忠实义务具体是什么
    劳动者忠诚义务的内容是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以及劳动关系结束后的一定期间内,为维护和实现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注意、保密、服从、增进利益等为主要内容,劳动者应履行的各种行为,包括积极作为义务和消极不作为义务。(1)劳动者忠诚义务中的作为义务:即劳动者应当主动维护和实现用人单位利益的义务。①告知义务。劳动者应将与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个人情况,及其所获知的涉及用人单位利益的重要信息,如实及时告知用人单位。②善意义务。劳动者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在工作过程中竭尽“最大注意”;正确使用和妥善维护单位的设施设备;努力学习职业知识,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忠于职守、恪守职责、勤恳完成本职工作。③服务期义务。如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了服务期协议,劳动者应遵守协议内容,履行服务期义务,一旦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④服从义务。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认真遵守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用人
    2023-02-20
    383人看过
  • 劳动仲裁法庭上劳动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一、劳动仲裁法庭上劳动者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劳动仲裁的法庭上,劳动者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开庭期间所有人员必须服从仲裁员的指挥。2、仲裁庭内要着装整洁,不得随意走动。3、仲裁庭内要保持肃静,开庭时不得鼓掌、喧哗和吵闹。4、未经仲裁庭许可,仲裁参加人不得发言和提问。5、旁听人员不得发言和提问。6、未经仲裁庭许可不得录音、录像或摄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三十五条仲裁庭应当在开庭五日前,将开庭日期、地点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是否延期,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决定。二、劳动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2、劳动合同履行地与用人单位注
    2024-01-29
    372人看过
  • 劳动者如何定义?
    社会定义劳动者是指一个包括中小资产阶级、公务员、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工人、农民、渔民和手工业者在内的多阶级政治集合。哲学定义劳动者是指参加劳动并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这个定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劳动者指的是参加劳动的人它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二劳动者指的是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生活资料主要来源的人。法律定义劳动者具体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但并不是所有自然人都是合法的劳动者,要成为合法的劳动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并取得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区别于非法劳动者,如偷渡者打工。劳动者包括本国人、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对其称呼有:职工、工人、学徒、帮手、帮工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定义生产力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为活跃和最富有创
    2023-06-10
    233人看过
  • 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哪些,需要劳动者履行哪些义务?
    一、劳动者的义务包括哪些1、含义:劳动者的义务是指劳动者必须履行的责任2、内容:劳动者的义务主要包括:①劳动者应完成的劳动任务;②提高职业技能;③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④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3、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1)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一个劳动者都是国家的主人。(2)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由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劳动者履行的基本义务构成的,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3)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没有权利就无所谓义务,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劳动者在享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4)只有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才能充分体现劳动者主人翁地位。二、劳动者享有的权利有哪些1、劳动者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是公民劳动权的首要条件和基本要求。在我国,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
    2023-03-21
    149人看过
  • 劳动能力鉴定对于劳动者来说有什么意义?
    劳动能力鉴定又称工伤评残,是指劳动者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对劳动和生活能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由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根据用人单位、职工本人或者亲属的申请,组织劳动能力鉴定医学专家,根据国家制定的评残标准和劳动保障的有关政策,运用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对工伤职工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一种综合评定制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是工伤职工享受伤残待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对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的亲属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确认,也要通过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流程是什么劳动能力鉴定流程有以下四点,分别是:1、提出申请。凡因工、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职工,用人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以书面形式向劳动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埴写《劳动鉴定申请表》;2、进行审查。劳动鉴定委员会接到劳动鉴定申报后,进行审查;3、进行鉴定。劳动鉴定委员会审查后,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劳动能力鉴定;4、鉴定结论。劳动鉴定委员会依据国家标准
    2023-07-20
    454人看过
  • 学生打工只是雇用关系意义上的劳动者
    在校学生在外打工并不是1995年公布的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1995年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309号文)明确,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在校学生肯定也就不受劳动法调整和保护。309号文目前仍有法律效力。此外,在校学生也不是2003年劳动部颁布的《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意见的规定》中的劳动者。该规定指的非全日制用工是劳动用工制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灵活就业的主要方式。在校大学生打工根本不是择业行为,更不是就业行为。同时该规定明确,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从事非全日制工作,应当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在校大学生不是就业,当然也不可能去办理录用手续,就是去了,行政部门也不可能受理。对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也是不予受理的。全日制用工的管理与服务,其中包括档案保管、保险代理、公共职介,这些也都是
    2023-06-10
    339人看过
  • 冒用劳动者名义履行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以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这是由于劳动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也是千变万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合同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各不相同,国家法律法规只能对共性问题做出规定,不可能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做出规定,这就要求明确权利义务。一、私人工厂没有签劳动合同是否违法私人公司没签劳动合同是违法的行为。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签署劳动合同的作用是:1、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国家法律法规只能对共性问题做出规定,不可能对当事人的具体权利义务做出规定,这就要求签订劳动合同明确权利义务;2、劳动合同是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
    2023-03-06
    59人看过
  • 劳动法规: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保护
    劳动报酬权是指劳动者依照劳动法律关系,履行劳动义务,由用人单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及劳动力价值支付的报酬。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一方只要在用人单位的安排下按照约定完成一定的工作量,劳动者就有权要求按劳动取得报酬。劳动报酬权是劳动权利的核心,它不仅是劳动者及其家属有力的生活保障,也是社会对其劳动的承认和评价。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和其它他合法的劳动收入,是劳动者用自己付出的劳动所换来的物质利益。所谓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工资是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分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目前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权所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工资低于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依劳动法规定支付加班加点的工资。拖欠工资拖欠劳动者工资现象比较普遍和严重,其中拖欠农民工工资更为突出,主要发生在
    2023-06-10
    183人看过
  • 劳动法是否适用于60岁以上的劳动者?
    超过60岁的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从单位退休后,即不再具有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身份,不受劳动法保护。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男性的退休年龄最早是50周岁,最晚是60周岁。女性的退休年龄最早是45周岁,最晚是55周岁。退休人员再就业的,不能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此时退休人员与再就业单位之间是普通的民事劳务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可以通过签订用工协议确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者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而提起诉讼的,应按劳务关系处理。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一般将其理解为狭义的职工,即“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且已依法参与劳动法律关系的公民”。字面意义为“劳动的人”,是对从事劳作活动一类人的统称。劳动者是一个涵义非常广泛的概念,凡是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劳动获取合法收入作为生活资料来源的公民都可称为劳动者。不同的学科对于劳动者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界定,而
    2023-07-06
    67人看过
  • 劳动法劳动关系定义
    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依法所确立的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用人单位,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同时。也包括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是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一、劳动法解雇员工赔偿劳动法解雇员工赔偿:如果用人单位违法解雇员工的,需要按照经济补偿的二倍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
    2023-03-01
    205人看过
  • 劳动者忠诚义务的法理依据
    (1)劳动关系的人身性特征劳动关系的人身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劳动者隶属用人单位,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时间内的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工作任务须由劳动者亲自履行,不能转让和继承,而由用人单位拥有劳动力使用权。因此,劳动者必须服从用人单位的指挥、管理和控制,否则用人单位的权利将无法得到实现。这种忠诚义务恰是劳动关系人身性特征的题中之义,是用人单位行使劳动力使用权的必然要求。(2)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它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讲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即,要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维持双方的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忠实履行应尽义务。我国《劳动合同法》并未明确劳动者忠诚义务的概念,但仔细分析却能发现许多规定实为诚信原则与劳动者忠诚义务的体现。例如,第22条第2款:“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
    2023-03-24
    379人看过
  • 劳动法劳动者的意外伤害应该去哪受理
    职工遭受劳动意外伤害的,可以找用人单位处理,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及时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如果单位不去申请,职工本人、其直系亲属、工会可依法自行去申报工伤;如果不属于工伤,可以通过仲裁、起诉等方式获得侵权赔偿。哪些劳动法证明劳动者违法了竞业限制证明劳动者违法了竞业限制义务的证据:1、劳动者与新单位签证的劳动合同:2、新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据;3、新单位为劳动者缴纳个人所得税证据;4、新单位向劳动者发放工资的工资条、银行存折方面的证据;等等。《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
    2023-08-13
    319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有什么意义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09
      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合同的签订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所以签订劳动合同对于维护劳动者本人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应要求用人单位及时和自己签署书面的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报酬、岗位、期限、工时制等主要条款;其次,要避免在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否则一旦用人单位改变约定的条件并且将不利条件写入劳动合同中以后,劳动者就处于不利地位了。
    •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我国全体劳动者带来的意义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2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施行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效力同等。 但根据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如果某些条款有冲突,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法与现行的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政策相比,前者的效力更高,因此如果某些条款有冲突的地方,应以劳动合同法为准。
    • 劳动规章制度对劳动者有何现实意义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25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制定及修改劳动规章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建立、完善用人单位用工制度,提升内部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因此,劳动者对劳动规章制度应当予以重视,着重关注以下几点: (1)用人单位建立和修改劳动规章制度的流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 (2)劳动者有权对劳动规章制度中不适当的内容提出异议; (3)劳动者有权以劳动规章制度违法,损害自身利益为由解除劳
    • 劳动者的劳动义务是指什么? 劳动者应尽的义务主要包括哪些?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4
      劳动者的劳动义务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必须为一定行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的法律义务。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在任何一种法律关系中,权利都是和义务共存的,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任何权利的实现总是以履行一定的义务为条件。在劳动关系领域,权利与义务同样是共存的。劳动法律法规在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劳动者应尽的义务,主要是: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
    • 劳动者如何定义劳动合同
      陕西在线咨询 2023-07-01
      在实践中,一些保密协议,竟业禁止协议,毕业生的三方协议等一般是不能认定为书面劳动合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