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项“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者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以及潜逃藏匿的行为。
在认定因肇事者逃逸而致被害从死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肇事者本人逃离现场,但有他人实施了救护行为,在送被害人抢救的途中或者在在抢救过程中被害人伤重死亡。在这种情况下,肇事者虽然没有实施救护行为,但由于介入了他人的救护行为这一因素,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和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对肇事者应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处罚;
(二)肇事者在肇事后实施了救护行为,但在救护过程中被害人死亡,肇事者为逃避责任而弃尸逃逸的,在这种情形下,被害人的死亡原因是交通肇事行为和救护措施不力,和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如果肇事者仅仅是将被害人送到医疗机构而后逃逸,致使医疗单位因无人承担医疗费用而拒绝抢救以致被害人死亡的,在此被害人的死亡和肇事者放弃抢救而逃逸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肇事者就应承担“因逃逸面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三)肇事者在肇事后,为逃避责任,故意将被害人转移至僻静场所,甚至藏匿掩埋被害人而后逃离现场的。对于这种情形,笔者认为肇事者隐匿、转移被害人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因为在此肇事者的主观方面已经发生了转化,他对被害人的死亡这一后果不再是出于过失,而是放任甚至是希望。肇事者因为其先前的肇事行为使被害人处于亟待救援的地步,肇事者具有实施救护行为的法定义务。当肇事者在主观上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的发生,客观上拒绝履行救护被害人的义务,当被害人死亡与肇事者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时,肇事者即构成故意杀人罪,与其前行为所构成的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如果其交通肇事行为除造成该被害人重伤外并无其他严重后果发生,则成立吸收犯,其故意杀人行为吸收交通肇事行为,只按故意杀人罪一罪处理。
-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对方逃逸的认定结果
86人看过
-
交通事故后逃逸和交通运输逃逸
87人看过
-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及处理(逃逸事故认定标准及处罚)
133人看过
-
肇事逃逸认定与交通事故认定的区别
196人看过
-
逃离和逃逸在交通事故认定中有何不同?
225人看过
-
交通事故认定中的逃逸和不服应该如何处理?
497人看过
数罪并罚是指一个人在判决宣告以前犯有数罪,或者在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或者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审判部门依照刑法规定的数罪并罚的原则和方法对一人所犯数罪的... 更多>
-
2022年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交通肇事逃逸的处理方法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0很多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由于害怕承担责任,而是选择了逃逸。交通事故后逃逸是一项非常愚蠢的行为,而且受到的处罚还会加重。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是有一定标准的。四川明炬律师事务所郭帅律师解析。 一、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标准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驶离现场、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等8种情况将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
交通事故逃逸后,事故责任怎么认定,交通事故逃逸后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1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解释: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是一种很严重的过错,但并不是逃逸就一定负全部责任。若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交通违法行为,也有过错,则要根据双方的过错对于发生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如果无法证明对方当事人有过错,或虽有过错但与交通事故无关,或者因逃逸导致现场被破坏
-
怎样认定交通事故逃逸责任,交通事故逃逸责任如何认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1、因当事人逃逸,而无法认定当事人责任的推定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 2、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双方均无责任,由逃逸方承担全部责任;事故一方当事人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逃逸方有安全违法行为或驾驶有错误,他方没有过错,逃逸方负全责。 3、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3条,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交通事
-
交通肇事逃逸对方事故可以认定为肇事逃逸罪吗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6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话,可能不仅仅是赔偿的事情,还可能判处刑事责任,而其中又与交警部门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紧密相关。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法律上是有严格的认定条件的,首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是事故后果需要达到构成交通肇事罪的程度,如果造成的事故情节轻微、无人员伤亡、负次要或者次要以下责任、无重大财产损失的,是不构成交通肇事罪,不构成交通肇事罪那就不能被认定具有“肇事后逃逸”情形。其次,肇事逃逸的
-
交通肇事和交通逃逸怎么理解?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4依据二000年十一月二十一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第三条的规定,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具体分析如下:逃逸行为必须以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具有《解释》 第二条 第一款、 第二款第(一)至(五)项规定的情形之一,即构成交通肇事罪。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