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如何处置疑似病人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7 15:02:49 337 人看过

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人应当在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一、“内式病理在家休息”工资是怎么算的?

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的,企业应按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的,若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当地有关规定执行。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视同提供正常劳动,支付相应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隔离治疗期间、医学观察期间以及采取其他紧急措施期间,不计入医疗期。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对因疫情未及时返闽复工的职工,经与职工协商一致,企业可以优先考虑安排职工带薪年休假。职工在带薪年休假期间的工资按有关规定执行。

企业因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可以通过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稳定工作岗位,尽量不裁员或者少裁员。

二、集中隔离7天后还需要隔离吗

集中隔离7天后一般还需要隔离。对密切接触者由各县、市、区政府负责集中隔离,确保单人单间、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观察期间一律不得外出。隔离期限为最后一次与确诊或疑似病例接触后14 天。因为现在的疫情比较严重,通常需要隔离14天的时间,而且在隔离结束之后需要做至少三次核酸检测。

三、犯人为什么要去看守所隔离15天

犯人在看守所隔离十五天是当下新冠疫情防范采取的措施,十五天之内的隔离观察期。在疫情期间,对外来人员的隔离,是这样处理的,如果是毫无症状者,就要强制隔离14天,如果疑似感染者,直等疑似排除,所以超过十四天 ,如果是被感染者,那么,就要隔离治疗,直至治愈并且,不再携带病毒为止。所以,后两者被隔离的天数无法确定。目前新冠状病毒感染的潜伏期大约是两周左右,也就是14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5日 12: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医疗机构相关文章
  • 医疗机构人员配置标准
    一、医疗机构人员配置标准人员:1、负责人必须具备执业医疗资格2、至少有5名执业医师、其中1名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3、至少有5名执业护士,其中1名具有护师以上职称4、医技科室至少有1名相应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二、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如何处理1、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争议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可见,准许当事人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的民事责任之外的事宜自行协调解决,否定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有悖法意。2、尽管当事人可以据此申请处理,但申请后应适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当事人申请处理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先在10日由审查,决定受理后方才判定或移交鉴定、鉴定费由
    2023-06-06
    199人看过
  • 对拒绝或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
    一、对拒绝或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疑似病人应如何处理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对拒绝或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疑似病人,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医疗机构发现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病人,应当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医疗机构对本单位内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以及医疗废物,必须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消毒和无害化处置。二、我国法定的传染病病种有哪几类参照国际上对传染病的统一分类标准,结
    2023-06-19
    462人看过
  • 疑似职业病的处理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一、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有哪些呢?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其他。二、患病期间被辞退能获赔吗患病期间被辞退能否获赔要看实际情况。能不能辞退应按《劳动合同法》办,相关条文如下:1、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
    2023-06-28
    289人看过
  • 疑似精神病杀人怎么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八条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4-05-03
    58人看过
  • 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可以如何处理
    法律规定为了查找传染病病因,医疗机构可以对传染病病人尸体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尸体进行解剖查验,并应当告知死者家属。一、目前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管理传染病有几类几种目前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三类三十九种,其中甲类传染病2种,乙类传染病26种,丙类传染病11种。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承担传染病监测、预测、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以及其他预防、控制工作。二、尸检家属能在场吗可以,为了保证尸检过程的公正性,家属是可以在场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了确定死因,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解剖尸体,并且通知死者家属到场,让其在解剖尸体通知书上签名。家属也可以委派医生朋友或医疗律师观察尸检过程。三、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处罚判几年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引起甲类传染病传播或者有传播严重危险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2023-03-21
    477人看过
  • 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情形,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
    一、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情形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情形大致如下:1.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个人与单位;2.正在服刑或者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3.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4.发生二级以上医疗事故未满五年的医务人员;5.已被吊销执业证的医务人员;6.被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二、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类型有所不同,这里以中西医结合诊所为例:1.设置人、主要负责人必须为同一人并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要有1名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名执业护士。2.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3.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4.要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5.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成册可用。三、设置医疗机构的流程设置医疗
    2023-04-10
    229人看过
  • 2024疑似医疗纠纷处理程序有哪些
    一、疑似医疗纠纷处理程序有哪些1、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在医疗过程中如果发现医疗中存在的一些过失导致对方受到损害或者使用的药品错误之类的问题出现时应及时向上级部门负责人反映,及时针对事故的原因进行调查,争取即使得到解决和采取医疗措施,减少损害结果,亡羊补牢。2、采取措施,减轻损害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并向患者进行解释。3、分级报告医院发生医疗事故,应当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针对事故发生的成因和对当事人造成的损害程度等具体情况即使地向卫生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院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患者受伤害,想要复印病历作为相关的证据材料,医院应当允许。5、封存现场实物对于医疗事故中存在的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在双方协商之后,对于注射用品等医疗
    2023-11-29
    76人看过
  • 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处理医疗过失事件
    一、医疗机构应该如何处理医疗过失事件发生医疗过失后,医疗机构应及时收集证据,复印相关材料,还要安抚患者情绪,并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当事人选择协商的,应及时和对方协商。法律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二、医疗机构医疗过失行为的赔偿项目医疗过失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等。《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
    2024-02-04
    483人看过
  • 医疗机构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方式有什么
    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处置的方式是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一、疫情没工作还不上贷款怎么办?可以申请延期还款。根据《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对因感染新型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感染新型肺炎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可展期一年,继续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对感染新型肺炎或受疫情影响受损的出险理赔客户,金融机构要优先处理,适当扩展责任范围,应赔尽赔。二、乡村医生抗疫有补助吗各地政策各有不同,如果当地政府相关规定明确政府补贴,如果是医护人员参与救援回来,需要接受14天隔离,他们都是免费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
    2023-03-31
    81人看过
  • 医疗机构如何诊断和确认职业病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在受理职业病诊断申请后,应当分析病人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等因素,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在排除其他致病因素后,应当诊断为职业病。在职业病诊断的实际工作中,除了当事人提供的资料外,必要时,诊断机构要深入现场,针对诊断中的疑点进行取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诊断机构的要求为申请职业病诊断的劳动者提供有关资料。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诊断结束后,必须出具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医师共同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劳动者可以依据职业病诊断证明书享受职业病待遇。
    2023-04-22
    150人看过
  • 疑似职业病定义,疑似职业病怎么认定
    疑似职业病指的是存在职业病患病现象,但是还未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还未能确定为职业病的情况。疑似职业病的认定要从劳动者病症与工作因素,是否出现职业病危害因素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标准等。一、疑似职业病定义疑似职业病是指与职业病的概念相对应,即有患病现象,有可能是职业病,但是没有经过正规医疗机构的检查,无法确定的情况。患有疑似职业病的员工,应当尽快在有资质条件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检查和确认,用人单位应当予以配合。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为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而达成的协议。按照劳动合同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劳动保护条件,防止劳动者遭受职业健康损害,劳动者
    2023-06-05
    405人看过
  • 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
    设置医疗机构的条件根据医疗机构的具体类型有所不同,这里以中西医结合诊所为例:1.设置人、主要负责人必须为同一人并具备执业医师资格,要有1名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名执业护士。2.设有诊室、处置室、治疗室。3.建筑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每室必须独立,并配备紫外线灯。4.要有与开展的诊疗科目相应的设备。5.制定并张挂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制定防范、处理医疗事故的预案,并成册可用。一、非法行医构成要件非法行医罪构成要件:客体要件非法行医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及公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为了规范中国医疗机构及其从业人员的行为,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卫生管理制度,以保障和促进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非法行医不仅扰乱了业已建立的良好的医疗卫生管理秩序,而且往往由于非法行医者不具备执业的基本条件,医疗服务质量差,同
    2023-06-28
    205人看过
  • 医疗机构虚假宣传如何处罚
    一、医疗机构虚假宣传如何处罚对于医疗机构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其处罚措施会根据虚假宣传的情形及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具体如下:1.通常情况下,医疗机构会因虚假宣传而面临罚款,罚款金额往往依据其销售金额或违法所得来确定。2.若虚假宣传导致患者人身损害,医疗机构还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3.情节特别严重者,甚至可能面临吊销营业执照的严厉处罚。4.若医疗机构在广告审批过程中存在刻意隐瞒不报的情况,并导致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虚假宣传,而监管部门已尽到如实审查核实的义务,则监管部门可免责,但医疗机构可能会受到更重的处罚。二、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是什么虚假宣传的法律依据主要来源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第二十条明确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必须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2.而第四十五条则进一步规定了当消费者因经营者利用虚假广告或其他虚假宣传方式受损时,有权要求赔偿,并可以
    2024-08-17
    333人看过
  • 强制医疗机构违规发现后检察院应如何处置
    一、强制医疗机构违规发现后检察院应如何处置1.检察院对强制医疗的决定和执行被告监督。2.检察院发现法院或者审判人员审理强制医疗案件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应当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3.检察院认为法院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或者驳回强制医疗申请的决定不当,应当在收到决定书副本后20日以内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4.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发现被告人符合强制医疗条件,作出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的判决后,拟作出强制医疗决定的,检察院应当在庭审中发表意见。5.检察院认为强制医疗决定或者解除强制医疗决定不当,在收到决定书后20日内提出书面纠正意见的,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并在1个月内作出决定。二、强制医疗程序的适用条件是哪些1.有暴力行为:有危害公共安全或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的行为;2.强制医疗的对象是精神病人:经过法定程序的鉴定依法不用负刑事责任;3.社会危害性:还有继续危害社会的可能性。强制医疗程序只有检
    2023-10-16
    258人看过
换一批
#医疗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医疗机构,是指依法定程序设立的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活动的卫生机构的总称。 医疗机构免责的条件主要有患者在诊疗活动中,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疗;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理诊疗义务;限于当时的... 更多>

    #医疗机构
    相关咨询
    • 医疗机构如何处置新冠感染肺炎病人、疑似病人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
      广西在线咨询 2023-09-11
      医疗机构对新冠感染肺炎病人疑似病人以及他们的密切接触者采取以下措施: 1、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3、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的,应当采取什么措施应当如何处理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4-08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第四十九条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安排对疑似职业病病人进行诊断;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就是你讲的鉴定前费用)。 第五十条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 法律是如何规定医疗机构对肺炎病人的处置的
      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04
      1、法律规定医疗机构对肺炎病人的处置的方式是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病人、病原携带者,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二)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 (三)对医疗机构内的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 医疗机构如何处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规定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0-27
      《传染病预防法》第39条第1款规定,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应立即对患者、病原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2)对疑似患者,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3)对医疗机构内患者、病原携带者、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预防措施。
    • 医疗机构如何公开个人病历?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01
      医疗机构不可以公开患者病历。 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保密。泄露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医疗机构应该保护患者的隐私,不得公开患者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