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国:张艺谋传》2008年8月亮相上海书展,该书一上市就一书激起千层浪,风波不断。张艺谋认为该书作者黄晓阳及出版商华夏出版社未经授权许可使用其个人肖像,伪造签名,捏造事实,侵犯其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为由,将黄晓阳和华夏出版社告上法庭。今日
北京一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黄晓阳和华夏出版社停止侵权,赔偿张艺谋经济损失40万元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5万元。
原告诉称,《印象中国:张艺谋传》由黄晓阳编写,华夏出版社出版,于2008年8月14日亮相上海书展。该书以张艺谋肖像、签名构成封面,以张艺谋个人生活作为书的主要内容。张艺谋及代理律师认为该书作者黄晓阳及出版商华夏出版社以盈利为目的,未经张艺谋授权许可使用其个人肖像、伪造其签名,书中大量内容系被告黄晓阳道听途说、肆意捏造,从未向张艺谋本人及其他当事人核实,严重侵犯了张艺谋的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张艺谋及代理律师向法院起诉要求黄晓阳及华夏出版社停止一切侵权行为,封存所有已经出版但尚未发出的书册,收回已发出的书册,并对正在销售的书册予以下架、封存,黄晓阳及华夏出版社在全国性媒体上刊登道歉声明,赔偿张艺谋经济损失100万元,赔偿张艺谋精神损失50万元。
华夏出版社辩称,《印象中国:张艺谋传》并不构成对张艺谋名誉权、肖像权和姓名权的侵害,该书出版后张艺谋提出异议,并发出律师函,出版社已经封存了该书,并将该书下架。作者黄晓阳辩称,作者在该书中未使用侮辱、诽谤的言论损害张艺谋的名誉,全书通篇都表达了黄晓阳对于张艺谋的赞美、崇敬之情。
庭审中,二被告认可就该书封面上使用张艺谋肖像及姓名未经张艺谋同意,也不能提供证据证实该手写的张艺谋签名系张艺谋本人所签。对于张艺谋指出的《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一书中的部分内容,黄晓阳认可在该书出版发行前未就该部分内容向张艺谋本人核实是否为真实。根据双方提交的证据,法院经审理确认,《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一书内容涉及到张艺谋婚姻家庭、个人情感、事业成就等诸多方面。有一部分内容直接描述了张艺谋婚姻生活及感情纠葛,且相关内容多以他或张艺谋说的描述方式出现。该书出版发行后,被多家网站转载,同时在网络媒体上出现了关于网友在阅读该书后的相关评论,其中既有对张艺谋事业成就的褒扬,亦有对张艺谋个人情感生活的负面评价。法院审理认为,华夏出版社及黄晓阳未经张艺谋同意,使用其肖像作书籍封面,且此肖像封面对于该书的营销起到了宣传作用,因此,华夏出版社、黄晓阳构成对张艺谋肖像权的侵犯。封面上未经张艺谋同意,即署有张艺谋字样的手写签名,使阅览该书封面的读者产生该书封面签字即为张艺谋本人所签的认识,黄晓阳及华夏出版社侵犯了张艺谋的姓名权。就《印象中国:张艺谋传》所述内容而言,法院认为私人领域的生活信息,自然人有权决定是否公之于众,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虽然较之普通的社会公民而言,公众人物承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其必然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监督甚至是批评,公众人物应该负有一定程度的容忍义务。但是,媒体在公开传播公众人物相关信息时仍应秉持谨慎、客观的态度,同时说明信息的合法来源,以免错误地描述了公众人物的人格形象,进而使社会公众产生误读。《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一书的封面设计采用了张艺谋的肖像并辅之以张艺谋签名的形式,这在客观上会使读者误以为该书是经过张艺谋授权或许可而出版,加之书中关于张艺谋情感部分的内容采用他或张艺谋说的形式进行行文和叙述,而并未标注其素材来源,亦未指明其合理的出处,这使读者加深了上述误解。《印象中国:张艺谋传》的出版干涉了张艺谋对于自身感情生活表达的意志自由,侵害了张艺谋基于自身品行而希望拥有的良好社会评价之预期,不可避免地会使社会公众对其人格形象产生歪曲的理解,进而对张艺谋的人格作出否定性评价。
-
《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侵权张艺谋获赔45万元
105人看过
-
《印象中国:张艺谋传》侵权案开庭
109人看过
-
大陆张爱玲书再度被判侵权一出版社被判赔20万
476人看过
-
张艺谋等提案:电影版权保护尚需给力
50人看过
-
万志民诉中国康艺音像出版社侵犯著作权纠纷案
103人看过
-
张艺谋等六位电影人联名提案保护电影版权
372人看过
作者包括自然人作者和法人及非法人单位作者。自然人作者是创作作品的公民。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是法人和非法人单位作者。两人以上合作创作作品的创作者是合作作者。... 更多>
-
作者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后,著作权人还是作者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5-14著作权人还是作者,著作权是人身依附性极强的权利。著作权上有财产权利和人身权利,作者与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只是把著作权中的财产权利转让给出版社,但是著作权的人身权利仍然属于作者。 《著作权法》第十一条著作权属于作者,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
出版作品侵权著作权被盗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05处理如下: 1、向侵权人所在地的知识产权局举报,也可以向工商管理部门反映。 2、直接向侵权人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3、著作权法所称的侵权行为是指违反著作权法规定的义务,侵害他人依著作权法享有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为。 4、如果侵害他人的财产权是直接基于违反合同义务发生的,这种行为通常仅视为违约行为,而由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
-
出版社能出版著作权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6依据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原则,应适用我国法律规定。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条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第二十一条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因此,出版社可以出版该作品,但不能侵犯作者的署名权
-
扩张人民出版社出版出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9《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是“法学格致文库”之一,全书共分10个章节,主要对刑法总则的扩张知识作了介绍及解释,具体内容包括刑法解释的溯及力、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关系的本质思索、犯罪停止形态中基本犯与加重犯的关系、数罪并罚中的时间差现象及其解决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书名刑法总则的扩张解释作者于志刚出版社中国XX出版时间
-
演绎作品出版权侵权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08演绎作品著作权是侵权行为。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和汇编权。这四种权统称为演绎权,因摄制、改编、翻译、汇编行为产生的作品称为演绎作品。这意味着将作品摄制成影视作品、改编成新作品、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和将其与其他作品进行独创性汇编的行为是受到演绎权控制的行为。未经作者许可而对其作品实施的摄制、改编、翻译、汇编行为属于侵犯演绎权的行为,由此产生的作品为侵权演绎作品。由于演绎作品是对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