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判断未偿还债务的行为是否构成诈骗行径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借款不还型诈骗,司法机关一般重点审查下述三要点:
1.行为人借钱的理由与实际用途。
2.行为人借款时的财务状况。
3.行为人是否有掩饰真实身份或隐匿行踪的行为。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如生意失败周转不灵,只要开始借款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编造借款用途和理由,也没有肆意挥霍一空,确实打算偿还的,便不能认定为诈骗。
当事人对于债务纠纷可以协商解决,协商无法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通过人民法院解决纠纷。
二、未偿还债务构成诈骗罪会判多久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未偿还债务构成诈骗罪的要件是什么
诈骗罪,一般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公私有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是:
1.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诈骗罪。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行为,并且是以非法占有公私有财物的目的。
3.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为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集体、国家或者个人的财物。
4.客观要件,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利用虚假事实或者通过隐瞒真相等方式,骗取金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三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一十条 盗窃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n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欺诈行为的法律定性,如何判断是否构成诈骗罪?
500人看过
-
债务转让中未尽告知义务是否构成违约行为还是诈骗行为?
334人看过
-
虚构债权债务是否构成夫妻的诈骗行为
183人看过
-
如何判断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跳单”行为
230人看过
-
如何判断敲诈勒索罪的行为构成
342人看过
-
如何判断“碰瓷”行为是侵权还是诈骗?
115人看过
-
欺诈行为如何判断是否属于经济诈骗云南在线咨询 2024-11-11根据我国现行《刑法》,尚未设立专门的经济诈骗罪项目,而是将诈骗罪作为单独的条文进行规定。关于本罪的构成要件,请参阅以下说明:首先,本罪犯罪的主体为自然人,无需特殊身份;其次,在主观方面,本罪需具备故意,过失则不能构成本罪;接着,本罪所侵犯的客体包括广大民众的财产权益及社会治安秩序;最后,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诈骗行为,诈骗数额较大的,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以罚款;数额巨大或有其
-
在我国,欺诈投资者的具体行为包括哪些,如何判断是否构成欺诈行为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15在我国,欺诈投资者的具体行为包括: 1.违背客户的委托为其买卖证券证券公司在办理经纪业务时,应当根据委托书所载明的或者以其他委托方式表明的证券名称、买卖数量、出价方式、价格幅度等,按照交易规则,代理买卖证券。如果证券公司或者其从业人员在为客户买卖证券时,作出了与客户的委托不相符合的行为,那么,该证券公司或者其从业人员的行为就违背了客户的真实意思表示,构成了欺诈行为。 2.不在规定时间内向客户提供交
-
行为人逃票是否构成诈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1-05看具体情况。逃票金额超过3000元的,构成诈骗罪,以诈骗罪立案侦查。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生效)规定,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0000元、300000元至100000元、50000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大、大、大。
-
资金退还是否能够构成诈骗行为?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2-21任何一个人,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即构成诈骗罪。简单来说,只要犯罪嫌疑人实施诈骗行为,无论其是否成功骗取财物,都等同于诈骗罪,理应受到法律制裁。
-
如何判断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广东在线咨询 2021-08-29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的规定,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或者服务上未经商标权人的同意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损害商标权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从我国商标法规定来看,商标侵权行为的构成通常包括以下要件: 一是造成损害后果或即将发生损害后果,即侵权行为给商标权人已经造成损害或者即将造成损害,可表现为产品销量下降,利益的减少或者商标信誉降低等。 二是行为违法性,即行为人未经许可,也没有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