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发错工资多交了税能退吗?
1、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多缴税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逾期则不予受理。
2、纳税人变更名称或地址变更造成税务迁移的,纳税人应当提供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发的工商变更登记核准(备案)通知书或有关部门批准的变更证明文件原件及复印件(留存);纳税人开户银行及账号变更的,纳税人应当先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再提出退税申请,在《退(抵)税申请表》中说明情况并填写变更后的开户银行及账号。
二、工资算错多扣个税怎么办?
(1)先讲正确的计税方法,根据个税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
“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因此你与公司签订合同,如果长期都是做类似的事情,提供性质相同的劳务的话,那应该是一个月收入为一次,即:即使你两周领取报酬一次,一个月领两次,也要两次合在一起计税,选税率。
(2)其次,根据税法,代扣代缴是公司的义务。公司以往忘记扣缴就要及时按正确的方法重新扣缴了,即要按以上(1)所述的方法、分月扣缴。4个月全加起来是不对的。你试试这样与公司讨论,如果公司漏了为一个员工报税几个月,是否应该将数月人工作为这个员工的一个月人工、无形中挤高税率来交税呢?是不是公司害怕有罚款、滞纳金,就申报为当月的劳务报酬呢?
(3)其实纳税人如果主动补做代扣代缴税金,没有罚款的;另外一般经向税局说明情况(如税法知识不过关等,态度诚恳),经申请可以没有滞纳金的,你们可以尝试。税法依据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行政机关应扣未扣个人所得税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4]1199号)
(4)最后回答你的问题,如果已经交了税,是否可以追回来,理论上是可以的。不过要你公司配合与税局沟通,上报批准,灵活的方法是用以后的税款来抵(但不退,退要涉及财政,非常麻烦的哦),但3万元税款的话还是值得去做。
税法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五十一条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
-
工资发错了要退回公司么
174人看过
-
公司错发工资,公司能否申请退回
344人看过
-
银行代发工资发错了能不能退回
226人看过
-
公司多发工资,离职后能退还吗?
467人看过
-
工资条算错了多发了工资
453人看过
-
工资发多了能不能不退
381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公司发错工资员工要求退回合法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23一般情况下,公司是不能随便扣员工工资的,在特殊情况下,公司是可以扣工资的,比如公司有证据能证明因为员工的原因,给公司造成了明显的经济损失。 以下法条供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得克扣劳动者工资。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代扣劳动者工资: (一)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的
-
公司以员工过错辞退,但是公司不发工资,辞职后就可以不发工资了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2劳动法律规定,在具备相应的法律条件时,公司可以依法辞退劳动者,但是辞退劳动者的同时,需要办好相应的离职手续,交接好社保关系并及时支付未支付的工资以及相应的补偿金。但实际中有些公司以员工有过错为由辞退之后,也不肯支付工资,纯粹是想将工资抵劳动者的过错,这样属于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利益。 在实际中公司辞退劳动者时可能不会立即结算工资,而是双方协商到公司统一发薪的日子,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及时发薪也是合理的。
-
购销合同印花税填错了多交了,能退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14购销合同按购销金额0.3‰贴花,即购销金额0.3‰应交的印花税。 一、定义:印花税,是对经济活动和经济交往中设立、领受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的做法所征收的一种税。因采用在应税凭证上粘贴印花税票作为完税的标志而得名。 二、纳税人:印花税的纳税人包括在中国境内设立、领受限定的经济凭证的公司、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其他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三、征税范围:现行印花税只对印花税条例列举
-
公司多发了工资不退回去违法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4-10-07该行为显然构成了违法现象,实质上属于不当得利。离职员工在离任之后,若公司出现薪酬发放错误并未及时回收,这种情况下,如果涉及金额相对较小,多数雇主会选择放弃追究责任;然而若数额相当庞大,雇主有权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以请求离职工人归还不当所得。对于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因劳动关系产生的纠纷,双方均可前往雇佣方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进行申诉,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各自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