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虚假破产罪处罚规定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
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二)虚假破产罪的立案标准
《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九条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4)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
(6)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情形。
一、虚假破产罪的认定
1、虚假破产罪主观故意的认定
本罪的主观主面只能是出于故意,而且是直接故意。虚假破产罪是在一种在特定环境、特定条件下,利用特定手段实施的欺诈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明知其行为会导致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受到损害的,但仍采取隐瞒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等多种手段,积极转移和处分财产,造成资不抵债的假象,从而实施破产。
2、注意区分一罪与数罪
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往往会实施多个行为将大量资金隐匿或转移,然后伪造有关会计文件和商业帐簿,掩盖资金的真实流向,通过不真实的会计资料等文件,制造企业资不抵债的假象,再申请破产。
3、本罪与妨害清算罪的界限
本罪与妨害清算罪同属于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管理秩序犯罪,且本罪作为《刑法》第162条之二附设于妨害清算罪之下。这表明两罪旨属于故意犯罪,而且在侵犯罪客体上具有一致性。
-
怎样确定虚假破产罪的惩罚力度
456人看过
-
虚假破产罪的企业要怎么处罚
491人看过
-
怎么认定虚假破产罪,虚假破产罪如何量刑?
401人看过
-
怎样揭露虚假破产罪
205人看过
-
如何认定虚假破产罪,认定虚假破产罪的标准是什么?
140人看过
-
2023虚假破产罪破产法有规定吗
48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处罚虚假破产罪的标准是哪些样的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3-03-26根据修正后的刑法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的立法精神,结合中国的司法实践,此法条的罪名应为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根据刑法修正案(六)规定:“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
企业虚假破产的处罚如何规定?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25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1、隐匿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承担虚构的债务涉及金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3、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价值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4、造成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直接经济损失数额累计在十万元以上的; 5、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应清偿的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得不到及时清偿,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企业通过隐匿财
-
虚假破产罪的处罚有哪些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2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
如何认定虚假破产罪, 虚假破产罪与破产损害赔偿责任的适用是怎样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4一、如何认定虚假破产罪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司、企业的破产制度和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破产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破产法所保护的破产秩序;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则主要是指财产权利。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可以由任何公司
-
虚假破产罪的判刑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2-12-10《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之二【虚假破产罪】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者以其他方法转移、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