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决企业债款纠纷的途径
1.协商解决。因企业到期不承担还款责任或保证责任,当事人之间可以通过作出一定的让步的方式,协商解决纠纷。
2.经由中间人调解解决。因债务人的原因不能如期履行债务,而又不能与债权人协商一致时,可以由中间人调解,促成双方当事人谅解,达成新的协议,使债务得到解决。经由中间人调解的具体形式有: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司法调解。
3.仲裁:双方当事人将争议交给共同信任并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或专业仲裁机构做出裁决。仲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是具有一定的法律强制力的,即一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履行裁决,另一方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且由请仲裁的费用一般比提起诉讼的费用低。
4.向法院起诉:当事人之间不能通过上述方式解决债务纠纷,当事人的一方可到法院起诉,请求法院通过审判程序解决债务纠纷。法院在审结案件时会做出判决书,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当事人如负有履行义务,就应自动履行,如不可以自动履行,人民法院可根据债权人的申请或审判组织的移送,按执行程序强制执行。
二、个人债务与公司债务怎么区分
公司债务和个人债务以合同是否加盖公司公章来区分。公司债务,是指公司与特定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包括公司贷款、应付账款、未付款的采购件等等。属于公司的债务,其双方签订的合同加盖有公司公章。个人债务,和公司没什么关系,他所签订的合同只有个人签名,没有加盖公章。私人债务和公司债务是有区别的,如果是公司债务,必须由公司进行偿还;如果是私人债务,与公司无关,公司不用偿还。
三、企业债务清偿顺序
当企业破产了,其破产清偿顺序一般为:
1.破产费用、公益债务;
2.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
3.破产人欠缴的除前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和破产人所欠税款;
4.普通破产债权。因此,在将借款出借给企业时,一定要注意对方是否具有到期还款的能力,避免因企业破产使自己的借款无法拿回,造成损失。
-
企业改革法律问题:债权债务纠纷的解决途径
352人看过
-
债务纠纷解决途径:诉讼解决
59人看过
-
企业债务问题的解决途径
123人看过
-
法律途径解决贷款纠纷
120人看过
-
商标与企业字号的纠纷行政解决途径
413人看过
-
债权人代位权纠纷的解决途径
143人看过
-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解决纠纷途径江西在线咨询 2022-06-09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解决纠纷方式有: 1、仲裁方式。合营各方发生纠纷,董事会不能协商解决时,由中国仲裁机构进行调解或仲裁,或协议在其它仲裁机构仲裁; 2、行政方式。合营企业如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等,经合营各方协商同意,报请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在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后可终止合同。
-
合同纠纷解决途径,合同纠纷怎么解决,合同纠纷解决的途径有哪些新疆在线咨询 2021-11-25解决合同纠纷的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协商和调解应当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应当有依法达成的仲裁协议。请求人民法院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期限为三年,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些,解决医疗纠纷的途径有哪些,有什么途径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5《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的3种途径来解决: 1.医患双方自行协商; 2.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3.向人民法院提起司法诉讼。患者如果是住院病人,可以找医院医务科,如果是门诊病人,可以找门诊办公室,先和医院协商一下,看看医院对此是什么态度,你也要先计算相关的赔偿额度,要注意一定有法律依据。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鉴定,鉴定结论做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院应承担何种责任后,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
-
装修纠纷解决途径,有哪些途径可以解决装修纠纷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021、解决装修纠纷的法律法规 针对装修纠纷问题,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建设工程质量投诉处理暂行规定》、《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等,其中《家庭居室装饰装修管理试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如果出现家装纠纷情况的话,可以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的机构进行投诉,也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2、解决装修纠纷的五大途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
-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是什么,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可以通过哪几种途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2-14在医疗纠纷的解决中,行政诉讼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是指医患双方中任何一方如对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纠纷的行政处理决定不服,可以以作出具体处理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人民法院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裁判的法律制度。应当说,行政诉讼不是一种可以不与其他方法配合而单独解决医疗纠纷的方法,它是与行政处理配合使用的,只有在当事人对行政处理解决不服时,才有可能被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