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是如何规定根本违约溯及力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4 15:53:34 124 人看过

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还不能称之为根本违约,只有当其迟延履行行为致使相对方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才可将之称为根本违约。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合同解除的效力】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当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五百六十七条【合同终止后有关结算和清理条款效力】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6日 09: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债务人相关文章
  • 根据法律规定工程违约金如何扣除
    根据法律规定工程违约金的扣除应当是按照合同专用条例当中所进行的规定,每延误一日的话进行,扣除0.3%的违约金,当然这个比例的基数的话是按照工程合同价款当中所约定的工程款项,所以还是要按照合同约定来履行义务。工期违约处罚依据合同专用条款第37.2.4.(3)款“每延误1日,应给发包人支付本工程合同价款0.3%的违约金”的规定计算。该工程合同明确“本工程合同价款为7094226.79元。其中预留金644929.71元,屋面板施工协调配合费暂定为90000元,即固定包干价为6359297.08元。争议问题:施工单位表示合同约定采用总价包干的结算方式,工期违约处罚的计算基础应当是固定包干价6359297.08元,预留金644929.71元不属承包范围。我中心认为合同已明确“本工程合同价款为7094226.79元”,计算基础应当按7094226.79元计算。安全违约处罚依据合同专用条款第37.2.6
    2023-02-28
    346人看过
  • 如何理解根本违约?
    根本违约,是指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其他违约行为将导致合同相对方合同目的落空的违约方的严重违约行为。根据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其主要债务,还不能称之为根本违约,只有当其迟延履行行为致使相对方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才可将之称为根本违约。根本违约和重大违约的区别是什么?根本违约和重大违约的区别如下:1、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致使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的行为;2、一般违约仅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但并不导致该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行为。事人一方出现根本违约时,合同相对方获得合同解除权,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违约方承担根本违约的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仅仅出现一般违约时,合同相对方并不获得合同解除权但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一般违约的违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
    2023-07-06
    447人看过
  • 根本违约和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以及两者的区别?
    那根本违约和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违约的责任或者由合同订立前的协议进行,两者的区别在于违约时间、提起违约的责任、表现形式、违约的形态以及处理的方式和导致的后果。一、根本违约和预期违约导致的法律后果根本违约的法律后果是违约人要按承担违约的责任,预期违约的法律后果是由合同另一方当事人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拒绝履行】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义务的,对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二、预期违约和根本违约有什么区别预期违约与根本违约的区别:1.违约时间不同实际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已经届满后,预期违约发生在合同履行期到来之前。2.提起违约责任的时间不同预期违约的违约责任只能在合同约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前提出,而实际违约的违约责任可以在违
    2023-06-04
    310人看过
  • 法律当中规定著作权有溯及力吗?
    一、法律规定著作权有溯及力吗?法律规定著作权有溯及力。溯及力指新颁布的法律对已经存在的事实和已经发生的事项是否有效,如果有效,称具有溯及力,如果无效,称没有溯及力。对权利保护期具有溯及力,即依照规定享有权利的人,在本法施行之日尚未超过本法规定的保护期的,依照本法予以保护。这里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指过去对某种权利的保护期没有规定,那么依照规定的权利保护期,在本法施行之日已经届满的,就不能得到保护,没有届满的,可以得到保护。比如对口述作品的作者,过去没有规定是否享有著作权,更谈不上对权利的保护期。根据著作权法,口述作品属于本法保护的客体,作者的著作权中的发表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第二层意思指过去对某种权利的保护期已有规定,那么,在本法施行之日,即使已经超过过去规定的保护期,只要没有超过规定的保护期,仍然受到保护。二、著作权的保护期限是多久?1、作者为公民的
    2023-06-20
    191人看过
  • 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
    一、要约及其法律约束力是如何的要约的拘束力,包括对要约人的拘束力和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两个方面。对要约人的拘束力。表现在要约生效后,要约人即不得撤回、撤销或对要约加以限制、变更和扩张。法律对要约人所加的这种义务,目的在于保护受要约人的利益、维护交易的安全。在一定条件下,法律也允许要约人撤回、撤销或变更要约的内容。对受要约人的拘束力,在理论上又称为要约的实质拘束力,是指受要约人于要约发生法律效力时,取得依其承诺而使合同成立的法律地位。它实际上是法律赋予受要约人以承诺的权利。要约人即使在要约中规定受要约人应通知其是否承诺,受要约人也不受约束,除非双方有预先约定,如不通知,则视为以默示方式承诺。二、法律上的要约的含义是什么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要约不同于事实行为。要约作为一种缔约
    2023-05-03
    379人看过
  • 如何认定为根本违约合同?
    究竟什么是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司法实践中,法官在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时,应当对当事人的行为进行合理的分析,是否根本违约应当把握以下两点:一、合同的不能履行部分是否包含了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对于一个合同来说,其履行中包含的因素包括时间(期限)、地点、标的物情况、特定的身份要求等。对于不同的合同,这些条件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如果特定条件对权利人而言是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并且是不能替换的,那么,就可以认定为合同的关键因素,违反该关键因素则可能被认定为根本违约合同。二、在无法判定是否违反合同关键因素的情况下,如果继续履行所造成的损失小于因解除合同所造成的损失,则不认定为根本违约。合同从当事人角度讲,是为了实现特定经的济目的,从社会角度讲,则是为了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所以,对特定合同的违约是否采用根本违约方式,主要应看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是否被违反,比如房屋已经严重影响到居住,则视为根本违约
    2023-06-08
    317人看过
  • 刑法上有溯及力怎么规定的
    “从旧兼从轻”是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的一项基本原则,具体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刑法溯及力原则是什么刑法溯及力原则是指新的刑事法律生效后,对新的法律生效以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如果适用,新的刑法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新的刑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刑法的溯及力所解决的问题是,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未确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就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刑法》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
    2023-07-28
    60人看过
  • 根本违约的法律处理办法是什么
    当事人一方出现根本违约时,合同相对方获得合同解除权,而当一方仅仅出现一般违约时,合同相对方并不获得合同解除权只可以要求违约方承担一般违约的违约责任。根本违约都有特定构成标准。根本违约一旦构成,产生的法律效果有二:债权人可以解除债权,或者是对合同解除权的限制。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是一般违约的构成要件,加上因违约行为导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其法律效果是当一方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对于违约责任的认定,由当事人的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所以对于违约责任,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处理。二、根本违约的类型有哪些?1、迟延履行场合迟延履行并非必然发生根本违约,但如果合同对履行期有明确的约定,而且履行期之约定在合同中显然处于重要地位时,则迟延履行通常会构成根本违约。对于并非特
    2023-06-20
    358人看过
  • 法定抵销权的溯及力
    一、法定抵销权的溯及力抵销权的溯及力,所谓债务抵销的溯及效力,是指债务抵销使相互间债的关系溯及最初得为抵销时,按照抵销数额而消灭的法律效力。通常抵销权成立的时间与实际行使抵销权的时间并不一致,权利人行使抵销权能否溯及至抵销权产生之时,我国未就此作出明确规定,以致司法实践缺乏统一标准。二、债权人尚未申报的债权能否抵销债权人尚未申报的债权可以进行抵消,我国民法典有明确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
    2023-05-03
    125人看过
  • 未予以认定根本违约:什么是合同根本违约
    一、未予以认定根本违约:什么是合同根本违约合同违约是指违反合同债务的行为,亦称为合同债务不履行。根本违约是指因一方违约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的制度。确定根本违约是否应把握以下两点:一是合同履行不当包含着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对于合同而言,其履行所包含的因素包括时间、地点、标的物、具体身份要求等,主要看实现合同利益的关键因素是否受到侵害。二、如何认定合同是否根本违约要确定合同违约是否属于根本违约,首先应当明确根本违约与解除合同的关系。根本违约与解除合同的关系并不在于使债权人在另一方根本违约的情况下有了解除合同的权利,而在于它严格限定了债权人合同解除权的行使,防止债权人滥用解除合同的权利。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层面:1、从违约的情节考虑,一方的违约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便构成根本违约。“不必要”是指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或者说主
    2023-05-06
    423人看过
  • 法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刑法第1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罚较轻的,适用本法。刑法的从旧兼从轻原则,用最简单的话理解就是:有利于被告人的准则。刑法的该规定主要是针对我国1979年旧刑法和1997年现行刑法之间的矛盾问题,且主要是针对新刑法溯及力的问题。即新刑法对公布之前的行为是否认为是犯罪问题,以及如何适用等问题。从旧兼从轻原则具体举例说明:首先,当遇到一个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颁布以前,此时要考虑的是先适用旧刑法,即行为时的法律规定(从旧)。其次考虑,如果是适用新的刑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不认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处罚较轻的话,则应该对被告人使用新刑法。其次,如果是适用旧法更有利于被告人的话,如旧法不认为是
    2023-06-11
    313人看过
  • 合同根本违约及合同违约条款
    合同根本违约的内容,如下:1、合同根本违约(1)根本违约的定义根本违约是指合同一方当事人违反合同的行为使该合同的目的不能实现。(2)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①有违约行为;②有损害事实;③违约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④无免责事由。根本违约的构成要件是一般违约的构成要件,加上因违约行为导致的合同目的不能实现。(3)根本违约产生的法律效果产生的法律效果是,当一方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2、判定是否构成根本违约,应着重把握以下两点(1)从违约的情节考虑,一方的违约使合同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便构成根本违约。不必要是指订立合同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不能实现,或者说主要合同意图不能实现。不可能是指按合同约定的给付,在事实上不可能。(2)从违约的后果考虑,单纯的违约并非合同解除的主要依据,以过错做为判断因素之一的违约后果具有严重性才是合同解除的根本原因。而判断违约后果是
    2023-06-08
    424人看过
  • 根本违约如何承担责任
    大陆法系国家认为,合同债务人只有存在可归责于他的过错情况下,才承担违约责任。因此,大际法系国家采取的是过错或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前者如《德国民法典》第276条:“债务人,法无其它规定,应就其故意或过失的行为负其责任。”后者如《法国民法典》第1147条:“凡债务人不能证明其不履行债务系由于不应归其个人负责的外来原因时,即使在其个人方面无恶意,债务人对于其不履行或延迟履行债务,如有必要,应支付损害赔偿。”英美法系国家不以当事人有过失作为构成违约的必要条件,而认为一切合同都是“担保”,只要债务人不能达到担保的结果,就是违约。《公约》也没有采取过失责任原则,只要一方违反合同,并给他方造成损失,他就要负损害赔偿责任,至于他违反合同有无过失,在所不问。根据中国《民法典》第577条和第592条的规定,只要违约,就应承担违约责任;双方都违约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即使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仍应承
    2023-03-04
    290人看过
  • 刑法规定的追溯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不再在下列期限内追诉:1、法定最高刑期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2、法定最高刑期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不满十年的,经十年;3、法定最高刑期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经过二十年。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的,应当报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刑法追溯时效一般为多久?当今社会是一个法制化的社会,各项法律法规都维护着人民的合法权益。对于违法犯罪的刑事案件我国是严厉追究刑事责任的。对于刑法的追溯来说,有着一定的时效限制。那么刑法追溯时效一般为多久针对该问题本文中就作出了相关的解释与分析。刑法追溯时效一般为多久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
    2023-07-04
    391人看过
换一批
#债务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债务人
    词条

    债务人,与"债权人"相对,是债之关系中有义务按约定的条件向另一方(债权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当事人。是指根据法律或合同、契约的规定,在借债关系中对债权人负有偿还义务的人。债务人死亡后,债权人仍然有权追讨债务。首先,如果债务人留有遗产的,... 更多>

    #债务人
    相关咨询
    • 根本违约的溯及力问题,根本违约关于损害赔偿问题?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7
      一.根本违约的溯及力问题我国《合同法》第92条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的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具体说来: (1)返还原物; (2)受领标的物为金钱的,应同时返还自受领之日起的利息; (3)受领标的物有孳息的,也应一并返还; (4)应返还的原物因毁损丢失或其它事由而不能返还的,应按物的价值予以返还。例外的,连续性合同的解除原则上无溯及力,常见的
    • 如何认定根本违约的法律责任的认定及承担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09
      对于违约责任的认定,由当事人的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所以对于违约责任,当事人可以根据约定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诉讼方式,请求人民法院作出处理。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第一百零八条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
    • 土地承包法的溯及力是如何规定的呢?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8
      首先是“法不溯及既往”原则,即国家不能用现在制定的法律去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由于人们过去从事了某种当时是合法但是现在看来是违法的行为而依照现在的法律处罚他们。不少学者认为,“法律不溯及既往”应该是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其次,作为“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补充,许多国家同时还认为法律规范的效力可以有条件的适用于既往行为,即所谓的“有利追溯”原则。在我国民法当中,有利追溯的原则体现为,如果先前的某种行
    • 法律怎么规定刑法溯及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6-26
      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本法施行以前的行为,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当时的法律;如果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的,依照本法总则第四章第八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当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本法。 本法施行以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 根本违约合理预见在法律上的规定是如何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4-07
      司法实践中,适用合理预见原则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合理预见原则是限制包括现有财产和可得利益损失在内的损失赔偿总额的原则,而不是仅仅用于限制可得利益计算的原则。 (二)合理预见原则不适用于约定损害赔偿,即在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或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时,约定的数额或者根据约定的计算方法确定的数额具有优先效力,无论该数额有多高,都属于当事人能预见到的损失数额。由于过高而出于公平的考虑予以减少的除外。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