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约定的违约金过高的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适当减少。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要求适当减少。当事人延迟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竞业限制违约金约定过高/过低怎么处理
竞业限制违约金约定过高/过低如何应对
现在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商业秘密不会传出去,在跟员工签合同的时候就确定竞业限制违约金。但是,有些公司为了约束员工,就把违约金定的过高。那么,员工违反约定后,因为过高的违约金导致负担过重。而有些公司因为违约金过低,员工违反约定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违约金。
其实,就竞业限制条款中约定的违约金,就算是之前约定的太高或是太低的,都没有关系,一般还是得按照违约的实际损失确定。
实际中,对于过高或是过低的违约金的处理方式如下:
1、如果因为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你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例如违约金明显超出劳动者年收入的,那么就可以直接去找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请求减少了。
2、要是你们约定的违约金数额过低的,低于实际损失的,就得按实际损失赔偿。如果你们还因为这个双方发生争议的,就可以按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当事人就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
如何应对合同违约行为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99人看过
-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的应该怎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关系
414人看过
-
房东违约时,承租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349人看过
-
面临高息贷款起诉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268人看过
-
用人单位可适当提高违约金金额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14人看过
-
了解何为违约金,维护自己权益
72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合同未约定违约金的应该怎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四川在线咨询 2023-03-08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约定违约金的,一方违约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主张相应的利息作为补偿,利息的计算标准按照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原告的诉讼请求对于主张违约金还是主张利息损失不明确的,法官可以行使释明权,要求当事人明确诉讼请求,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
公司法人在维护自身利益时应当如何保护自身权益,如何维护自身利益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06一、提高自身素质,学法懂法用法。 广大员工必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及相关法律,做到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增强法制观念,弘扬法治精神,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利益,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旦发生争议纠纷,要及时请工会维权或者聘请律师代理,寻求法律援助。 二、依法签定合同,维护合法权益。 入职前,先签约。能签定书面合同的,就不搞口头约定;能签定劳动合同的,就不签定聘用合同或者劳务合同。 三、加入工会组织,依靠工
-
房产合同违约金过低该怎么维护我的权益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4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增加;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因此,主张违约金时,可以实际发生的损失作为要求增加或减少违约金的法定依据。如果买卖双方没有约定办理房产证的时间,以下时间视为开发商应当办理房产证的时间:一般逾期办证的违约金自期限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即从实际交房日起
-
租房合同如果违约怎么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20租房合同存在违约,承租人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赔偿责任。 受害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承租人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赔偿责任,出租人应承担; 2、合同一旦构成违约,出租方需要赔偿相应违约金,违约金在双方租赁合同中有规定的,应该按照合同规定赔偿,合同中无规定的,按照对受害方造成的实际损失来计算; 3、双方也可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承租方可以起诉至法院。上诉至人民法院的,应当提前搜集对方
-
消费者购物前如何维权自身合法权益,消费者购物前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贵州在线咨询 2022-04-15消费者购物前维权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清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维权各项法律法规,才能更好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购买前了解商品属性。对于商品的种类、规格。性能、原材料、结构、合格证,出厂日期、消费期限、使用说明、售后服务等有关商品自身的情况以及商标、厂家、生产地、经销者等关于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情况应尽可能地了解。 3、保存购买凭证。购买后应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