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怎么处罚量刑
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是:构成该罪的,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但造成严重后果的,则对行为人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有哪些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判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1、犯罪情节较轻;
2、有悔罪表现;
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
编造虚假恐怖的信息是会造成社会的正常秩序,只要造成严重的后果就可以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一般在处罚时就会按犯罪的情形大小来判定,但如果在犯了错之后而选择主动认错或者是有立功的表现,那么是可以从轻或者是减轻犯罪者的刑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n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报假警是否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323人看过
-
什么要件满足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209人看过
-
制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403人看过
-
刑法中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259人看过
-
刑法中如何规定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量刑标准
231人看过
-
认定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后会被怎样判刑?
185人看过
-
如何处罚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261、一般对犯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人,会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如果行为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
怎么判刑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6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造假恐怖信息罪的区别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2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
-
2022年刑法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量刑标准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11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会判得重,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编造出恐怖信息,有意让他人知道,他人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予以传播,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的,编造者、传播者才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中国新刑法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判几年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14最少判三年以下。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