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法律事实和事实行为的区别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03:00:26 355 人看过

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不包括侵权行为、违约行为、无因管理行为等事实行为。

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

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

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才发生法律规定的效果;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4、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

什么是合同的法律事实?

合同,行为,当事人,表示,法律,形式什么是合同的法律事实?凡能导致合同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主客观因素,法学上称之为合同的法律事实。主要包括:(1)合同事件。是指不依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转移的,能导致合同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和现象(如:不可抗力事件,国家政策调整或计划的变更等)。(2)合同行为。是指能在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上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主要包括: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如:查处违法、停止整顿、吊销执照、冻结账户等);仲裁机构的仲裁行为(如:裁决定金的给付返还、损失的赔偿等);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如查封、扣押、判决等);合同当事人双方(多方)的法律行为(如:合同的变更、解除等)。前三项是指行政管理机关、仲裁机构、司法机关对无效合同的确认、违法行为的处理、经济纠纷的仲裁、判决等行为,这些行为都要在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上引起一定的法律后果。至于合同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则更是导致合同发行、变更、消灭的不可少的法律事实,这也是最常见、最大量的合同行为。(3)意思表示方式:明示。是指当事人以积极行为所作的明显可知的意思表示,可分为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A.口头形式:是指直接的借助于语言进行的意思表示。如:当面谈判、电话协商洽谈等。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合同,即为口头合同。B.书面形式:是指最终要借助于文字进行的意思表示。以文字表达双方当事人相互权利义务的合同,即为书面合同。默示。是明示的对称,是无言的意思表示:是一种用逻辑推理方法和公认习惯原则,从一定行为中推论而知的意思表示方法。人可分为沉默和推定行为两种形式。A.沉默:是一种不作为状态。是指当事人以法律所要求的特定不作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如:付款方收到银行发出的承付通知书后,在规定期限内不作拒付表示,即可认为付款方已默示,同意付款)。B.推定行为是:是一种作为(应有一定的举动)。是指当事人以一种特定的作为进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如财产租赁合同,如果原租约期满,承租方继续付给租金,出租方也继续接受租金,即可根据双方上述作为推定,其间已就延续租赁合同达成默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五条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特定形式的,应当采用特定形式。

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03:0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不可抗力相关文章
  • 事件、事实行为、法律行为
    民法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是否和人的意志有关,是事件区别于行为的关键。注意: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强调把事件本身与引发事件的原因区别开来,如果事件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的意志性就与事件发生有间接的联系,但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因而它仍然与行为相区分。例如,甲将乙杀了,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事件是可以区分的。事件包括:自然事件与人为事件。自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纯由自然原因发生的事件。如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期间的经过、天然孳息的产生。人为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如战争、罢工、动乱、人为事故、人为原因引起的死亡、人的失踪。可以看出,事件与行为一对范畴,统一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事件与行为的最根本的区别
    2023-06-08
    328人看过
  • 意思表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法律行为指能发生法律上效力的人们的意志行为,即根据当事人的个人意愿形成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它是在社会生活中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最经常的事实。意思表示是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是上述两者的本质区别所在。(1)前者法律直接规定其行为后果,后者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引起法律后果;(2)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发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统属于行为范畴。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行为是否包含意思表示,行为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的,是民事行为,否则,就是事实行为。区别: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直接产生法律后果,民事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
    2023-05-01
    339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
    1、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1)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并非一切民事行为都是民事法律行为。(2)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和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民事行为是与事实行为相对应的概念。事实行为是指不具有意思表示内容,但按照法律规定,在客观上引起了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侵权行为、无因管理行为、拾得遗失物的行为、发现埋藏物的行为等。法律敎育网3、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的主要区别是:(1)民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当事人实施行为的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2)民事行为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产生法律效力,事实行为依据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3)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相应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
    2023-06-08
    92人看过
  •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是是否发生行为人意欲发生的法律效果以及是否属于法律规定,联系在于二者都是当事人的表示行为,都需要有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准民事行为的种类主要是催告、通知以及宽恕三类。一、准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准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民事法律行为在法律上的效果是由行为人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准民事法律行为的效果则依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当然发生。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法人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为目的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民事行为。准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表意行为中除民事法律行为以外的其他行为。二、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准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1.催告。在相对人的催告行为中,虽然可以看出相对人的意思,但其法律后果只是为期一个月的期间的开始,期间届满后,对方仍未作出表示的,视作拒绝追认。这一后果的产生与催告人具有何种意思毫无关联。在一般情况下,催告人更希望对
    2023-07-30
    418人看过
  • 法律事实与法律事件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事实和法律事件的区别是:1、概念不同:法律事件,是法律事实的一种。不依权利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和客观现象。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2、特点不同;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规范逻辑结构中假定的情况。只有当这种假定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们才有可能依据法律规范使法律关系得以产生、变更和消灭。法律事件又分成社会事件和自然事件两种。前者如社会革命战争等,后者如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灾害等,这两种事件对于特定的法律关系主体而言,都是不以其意志为转移的事件。一、法律事实包括以下几类:1、法律事实大体上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2、依据法律关系的产生是否要求某种现象存在或不存在,法律事实可以分为肯定性法律事实与否定性法律事实;3、从法律关系演变所依据的数量,可以将法律事实分为单一法律事实与法律事实构成;4、从法官认定事实是否需要进行鉴定来看,法律事实分为鉴定认
    2023-06-30
    295人看过
  • 实行犯和行为犯的区别有吗?
    一、实行犯和行为犯的区别有吗?实行犯和行为犯是有区别的;1、实行犯是属于直接实施犯罪行为、活动的行为人。2、行为犯是属于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刑法中行为犯的罪名非常多。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犯罪行为,就视为犯罪的完成,构成了犯罪的既遂。这类常见的犯罪有:强奸罪、奸淫幼女罪、脱逃罪、诬告陷害罪等。二、实行犯可以做为哪些分类?对实行犯可作以下分类:(1)直接实行犯与间接实行犯。直接实行犯是行为人亲自实施犯罪行为;间接实行犯是行为人假手无责任能力人、不知情的人或强制他人为自己实施犯罪行为。被利用作为犯罪工具的人因无犯罪意图不成立犯罪,而由间接实行犯负与直接实行犯同样
    2023-04-13
    185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吗,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但是不具备民事法律行为产生条件的民事行为和无效民事行为并没有法律效力。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不以意思表示为,后者反之。一、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吗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民事法律行为从成立时起具有法律约束力。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取得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没有法律约束力。二、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事实行为与民事行为的主要区别如下:1.事实行为完全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民事行为
    2023-07-19
    124人看过
  • 法律权力和事实权的分别
    没有区别。法律职权,“法律职责”的对称。又称“权限”、“法定职权”。是指国家机关或通过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行为时所具有的某种权能。职权法定原则是行政机关行使其法定职权时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拥有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被授权组织及受委托的组织实施行政行为的首要前提。行政职权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为实现特定的行政目的、履行其法定职责而拥有的权力,其持有者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并且是行政机关或公务员依法取得的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或能力。徇私枉法罪和滥用职权罪区别滥用职权罪与徇私枉法罪的主观方面都表现为故意,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主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罪的主体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2.客体上的区别。滥用职权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3.客观方面的不同。滥用职权罪客观方面表现
    2023-07-16
    474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一、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事实行为吗民事法律行为不包括事实行为,二者是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民事法律行为是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活动(行为),是人们有意识的自觉活动的结果。而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的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民事法律行为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1.以主体意思表示的形式,划分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2.根据法律行为是否合法,划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既包括作出了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也包括不作法律所要求的行为。3.根据行为的表现形式,划分为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4.根据行为是否通过意思表示划分为意思表示行为为和非表示行为。5.根据行为是否需要特定形式或实质要件,划分为要式行为和非要式行为。6.根据主体实际参与行为的状态,划分为自主行为和代理行为。7.根据行为的公法性质或私法性质,可以把
    2023-06-29
    61人看过
  • 虚构事实与捏造事实的区别
    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是一个方面,有没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又是另一个方面,必须主观客观相统一才行。而所谓捏造事实,是指行为人虚构、臆造根本不存在,与真实情况相悖的事实情况,既可以是完全捏造,毫无真实成分,也可以是存有部分真实成分,部分捏造。虚构事实贷款构成什么罪虚构事实贷款构成贷款诈骗罪。贷款诈骗罪一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一般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构成要件的内容是,使用欺骗方法,骗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2、责任要素除故意外,还要求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具体表现为不归还贷款的意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
    2023-07-21
    202人看过
  •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要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要件又称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民事法律行为成立并产生法律效力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其实质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公民的权利能力不受限制,但行为能力则有所不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活动须由其法定代理人行使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民事活动由其法定代理人进行。法人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一致,故法人也只有在其相应的能力范围内才能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二)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应与其真实意志相符。如因欺诈、虚伪、胁迫、重大误解而发生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该行为则依法无效或被撤销。(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的行为内容(权利义务关系)、动机、目的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否则无效。(四)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
    2023-06-10
    441人看过
  • 民事行为有效怎么认定,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
    民事行为效力的认定需要有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等条件。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在于二者性质不同、法律后果不一样。一、民事行为有效怎么认定民事行为有效的认定是: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达设立、变更、终止法律关系的行为。二、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在在于1.二者性质不同。民事法律行为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这种合法行为的目的在于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而民事行为包括有效的民事行为和无效的民事行为,合法的民事行为和非法的民事行为2.法律后果不一样。行为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产生预期的法律后果。民事法律行为是合法行为,受法律的保护。民事行为有合法与非法、有效与无效之分。对于非法的或无效的民事
    2023-07-06
    416人看过
  • 要如何区分法律事实、事件、行为之间的关系?
    民法法律事实的发生是否具有直接的人的意志性而将民事法律事实分为事件与行为。事件,是指其本身不直接包含人的意志性的民事法律事实。行为,是受人的意志支配的活动。是否和人的意志有关,是事件区别于行为的关键。注意:事件与人的意志无关,是指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强调把事件本身与引发事件的原因区别开来,如果事件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人的意志性就与事件发生有间接的联系,但事件本身并不直接含有人的意志性,因而它仍然与行为相区分。例如,甲将乙杀了,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事件是可以区分的。事件包括:自然事件与人为事件。自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完全无关,纯由自然原因发生的事件。如人的出生和死亡、自然灾害、一定期间的经过、天然孳息的产生。人为事件是指由人的行为引发的事件。如战争、罢工、动乱、人为事故、人为原因引起的死亡、人的失踪。可以看出,事件与行为一对范畴,统一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事件与行为的最根本的区别
    2023-03-17
    412人看过
  • 了解事实婚姻的法律属性
    事实婚姻的法律特征如下:1、事实婚姻的男女应该没有配偶,有配偶的男女应该成为事实重婚;2、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具有婚姻的目的和共同生活的形式;3、事实婚姻的男女双方都有公开的夫妻身份;4、事实婚姻当事人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要求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符合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结婚证。完成结婚登记,即确立婚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事实婚姻的特征有哪些事实婚姻的特征:1、事实婚姻的当事人必须是男女双方异性的结合,同性之间不能成立婚姻,只能是同居,这是由婚姻的自然属性所决定。2、男女双方必须有共同生活的行为。没有同居生活的不能构成事实婚姻。而法律婚只有当事人进行了登记,不管当事人是否自愿,有没有同居生活不影响其婚姻关系的成立,重形式而轻实质。3、男女双方的这种同居行为必须是以夫妻名义进行。这是成立婚姻关系的前提,也是事实婚姻与同
    2023-07-03
    76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不可抗力
    相关咨询
    • 意思表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是什么?
      海南在线咨询 2023-09-11
      1、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其必备要素,而意思表示为必备要素。2、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意思行为依据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3、事实行为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意思行为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 怎样区分民法上的事实行为和表意行为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31
      但实际却发生了法律上的事实、无因管理,意思表示。区别就是表意行为也称民事行为指行为人有通过意思表示而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意思表示是表意行为(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如合同行为、收养行为等分为民事法律行为、婚姻行为事实行为、不当得利,包括侵权、效力待定、无效民事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事实行为指行为人没有改行为的意思表示、可撤销
    • 实行犯和行为犯的区别有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11
      实行犯和行为犯的区别如下: 1、实行犯是属于直接实施犯罪行为、活动的行为人; 2、行为犯是属于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刑法中行为犯的罪名非常多。 这类犯罪的既遂并不要求造成物质性的和有形的犯罪结果,它以行为是否实施完成为标志。但这些行为又不是一着手即告完成,这种行为要有一个实施过程,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视为行为的完成。在着手实施犯罪的情况下,如果达到了法律要求的程度,完成了
    • 如何区分民法中的法律行为与事实行为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09-21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行为。二是民事法律行为应当是以发生一定法律效果为目的的行为。三是民事法律行是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指民事主体意欲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思的外在表达,是民事法律行为最为核心的内容。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广泛适用于民法典的各个部分,如合同、婚
    • 实施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的区别
      上海在线咨询 2023-10-29
      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的区别主要有如下方面: 1、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不同。侵权行为的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并不存在合同法律关系,只是由于侵权行为的发生,才在当事人间产生侵权损害赔偿关系;违约责任是以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的,只有当存在有效合同,且当事人违反合同规定的情况下,才能产生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 2、行为主体的不同侵权行为的主体在一般情况下是不特定的,行为人可以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也可能是无民事行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