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2、证人应当客观陈述其亲身感知的事实,作证时不得使用猜测、推断或者评论性语言。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的程序是怎样的?
1、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10日前提出申请,并经人民法院许可;
2、人民法院准许的,在开庭审理前通知证人出庭作证,并告知其应当承担如实作证及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3、证人出庭后、作证前,审判人员要告知其作证的权利和义务;
4、审判人员和当事人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证人不得旁听法庭审理;询问证人时,其他证人不得在场。人民法院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让证人进行对质。
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公民都有作证的义务,民事诉讼中的证人应该在庭审阶段出庭作证,如果因为健康等原因不能出庭的,证人应该采取书面、视频等方式表达意思。也就是说,民事诉讼证人需要当面对质吗,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是要证人当面对质。对于出庭作证的公民,法院也会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其安全。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七条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
-
证人出庭作证的基本要求在民事诉讼中是什么
271人看过
-
能否在民事诉讼中传唤证人作为证人出庭?
236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人出庭需要满足哪些基本要求
449人看过
-
刑事诉讼中的为什么需要证人出庭作证?
212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吗,不出庭作证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63人看过
-
证人出庭民事诉讼的程序和规定
370人看过
民事诉讼证据是指民事诉讼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根据。在民事诉讼中,证据对于案件的胜负至关重要,因此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主张。 民事诉讼证据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等多种类型。这些证据需要真实、客观、合法,才能确保证据... 更多>
-
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是什么,证人出庭的条件和程序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181,参考如下第五十五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接受当事人的质询。 证人在人民法院组织双方当事人交换证据时出席陈述证言的,可视为出庭作证。 第五十六条《民事诉讼法》第七十条规定的“证人确有困难不能出庭”,是指有下列情形: (一)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二)特殊岗位确实无法离开的; (三)路途特别遥远,交通不便难以出庭的; (四)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无法出庭的; (五)其他无法出庭的特殊情
-
规范刑事公诉案件证人出庭作证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7-17《刑事诉讼法》规定:r第一百八十七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r第一百八十八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对证人出庭作证怎么处罚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6《刑事诉讼法》规定:r第一百八十七条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证。r第一百八十八条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r证人没有正当理由拒绝出庭或者出庭后拒绝作证的,予以训诫,情节严重的,经院长批准,处以十日以下的拘留
-
民事诉讼法证人出庭作证的规定,不出庭有法律责任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21民事诉讼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并不严重。在民事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经常会要求对案情有了解的证人出庭作证,这也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当然也有一些人不会出庭,可能是嫌麻烦或者其它原因,这方面并没有对应的强制及制裁措施。要求出庭作证也不具备强制性。
-
民事诉讼法谁申请证人出庭作证?作证有哪些规定?辽宁在线咨询 2022-07-27帮谁作证就由谁来提出。证人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法律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义务,因此,证人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在我国,证人作证的通常方式是以书面证言呈交法庭,而很少出庭作证。证人出庭率过低,不仅让庭审的质证辩论缺乏实效,而且对书面证言真假难辨,尤其是关键证人的不出庭,使得对关键证人的质询权无法实现,直接影响到案件的质量,进而影响被告人单位也可成为危险物品肇事罪的主体的权益和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