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罪会判多少年
诈骗罪判刑标准要根据情节严重与否确定:
1、犯诈骗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1、客体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客观要件,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主体要件,诈骗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犯罪;
4、主观要件,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不同的犯罪情节下,对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处罚不同,也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具体的坐牢时间不同。最高的时候是无期徒刑。
二、渎职罪构成要件和量刑标准是什么?
渎职罪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要件渎职罪的犯罪主体限定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客体要件渎职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国家机关包括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军事机关。3、主观要件渎职罪的主观方面大多数出于故意,少数出于过失。故意与过失的具体内容因具体犯罪不同而不同。4、客观要件渎职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渎职罪的量刑标准如下:渎职罪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刑事犯罪,而是其中分为了很多具体的刑事犯罪罪名。每个罪名的量刑标准不一样,拿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举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伪证罪与妨害作证罪的区别在哪里
(1)妨害作证罪的主体要件是一般主体;而伪证罪的主体要件仅限于证人、鉴定人、翻译人、记录人四种,属特殊主体。(2)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虽同是直接故意犯罪,但具体罪过内容和犯罪目的不同。前者一般是出于为自己或他人谋利的目的;而后者则出于出人人罪的目的。(3)妨害作证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妨害证人依法作证或指使他人作伪证的行为;而伪证罪的客观方面则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陈述。(4)妨害作证罪可以发生在诉讼提起之前,也可以发生在诉讼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也可以发生在民事、行政诉讼活动中;而伪证罪则只能发生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案范围较窄。所以妨害作证罪与伪证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他们的适用主体不同,主观犯罪是否故意方面,客观所做的行为方面以及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不同。
-
杀人与自杀:过失致死与故意杀人之别
264人看过
-
民事赔偿如何区分过失杀人与故意杀人?
270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的界定在哪里?
405人看过
-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杀人有什么区别
200人看过
-
故意杀人与抢劫杀人犯的区分
129人看过
-
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的区别,故意杀人罪怎么赔偿
74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如何区分意外事件与过失杀人的区别?意外事件与过失杀人有什么区别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09在生活中,如果两人在争吵过程中,一人不慎将另一人推到,而此人有特殊病症,病发死亡,那么对于该过程应当如何定性?如果行为人知道对方有特殊病症而故意为之又应当如何定性?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意外事件与过失杀人的区别。什么是刑法中的意外事件按照刑法典第16条的规定,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这种情况就是刑法理论中所说的无
-
怎样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4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 第二,在意志因素上有重要区别。故意杀人是行为人想让被害人死亡的心态,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是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有排斥的心态。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罪】过失致人
-
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的定义是怎样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20以下是故意杀人与过失杀人区别 (一)、区别的关键在于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所抱的心理态度不同。过于自信的过失,行为人不仅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而且是完全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相信是可以避免的,发生这种结果是违背其主观意愿的,出乎其意料之外的。而间接故意,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既不希望也不反对,既不追求,也不防止,发生与否均不违背其主观意愿。 (二)、促使和支配行为人实施行为的主观认识因素也不同。
-
如何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8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区别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应注重: 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但凭借一定的自认为能够避免他人死亡的结果发生的因素,如行为人自身能力方面的技术、经验、知识、体力等因素,或他人的行为预防措施,以及客观条件或自然力方面的有利因素等,轻信他人死亡的结果不会发生,以致他人死亡的
-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有何区别广西在线咨询 2023-08-11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杀人的相似点在于:两者都发生了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行为人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他人死亡的结果,且都不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两者的显著区别在于: 第一,在认识因素上,对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主观估计不同。二者虽然都是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使他人死亡,但间接故意杀人中行为人对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并未发生错误的认识和估计,因而在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即他人死亡结果发生的情况下,行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