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贿罪立案金额要达到多少
根据2016年4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立案追诉标准有2个。
(1)“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3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90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2)是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3万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向3人以上行贿的;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造成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二、行贿罪“情节严重”怎么认定
(1)行贿数额在100万元以上不满500万元的;
(2)行贿数额在5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并具有如下情形的:向3人以上行贿的;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的;通过行贿谋取职务提拔、调整的;向负有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行贿,实施非法活动的;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影响司法公正的。
对犯行贿罪,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司法实践中,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这就是说,如果同时具备被勒索给予财物和没有得到不正当利益两个条件,不能以行贿论处。如果行为人系由于被勒索而给予财物的,但是行为人谋取了不正当利益的,仍应以行贿论处。
-
现金行贿受贿金额达到多少进行立案
122人看过
-
2024行贿罪定罪达到多少金额
236人看过
-
受贿罪会判多少年,受贿金额达到多少才能立案
91人看过
-
行贿金额高达多少才会受到立案追究?
292人看过
-
行贿罪的构成需要达到多少金额?
402人看过
-
立案盗窃案件需要达到多少金额?
376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受贿罪行贿金额达到多少金额算犯罪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08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受贿罪的立案标准: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或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
-
行贿达到多少人就立案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18行贿罪是指行为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而给予国家工作人员财物的行为。 根据第三百九十条规定,对行贿罪的处罚有以下情形:对一般行贿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1999年9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市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行贿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
-
新刑法受贿立案标准,受贿金额达到了多少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7-09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 二、个人受贿数额不满5000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受贿行为而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2.故意刁难、要挟有关单位、个人,造成恶劣影响的。 3.强行索取财物的。 《刑法》第385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
-
行贿违法的金额达到多少才可以立案,要如何处罚呢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07行贿罪的立案标准: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以行贿罪追究刑事责任。 受贿罪的立案标准: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或贪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三万元,具有其他较重情节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
-
诈骗罪立案金额多少金额达标浙江在线咨询 2022-12-0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