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维护权益可以打12315。当与销售商、生产厂协商不成后,就应选择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可向自己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或被投诉单位所在地的消费者协会投诉,消费者协会接到投诉后,根据投诉反映的问题转交被投诉单位,要求他们在规定时间内作出处理和答复;或转请政府有关部门按国家政策、法规处理。有些重要投诉,协会将派人调查、解决;对一些不了解有关政策规定的投诉,协会将向消费者作解释。协会对所有投诉均及时作出答复。
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权益争议后,可请求有关行政部门解决争议,它具有高效、快捷、力度强等特点。消费者决定申诉时,一般用书面形式,并载明要求、理由及相关的事实根据。如与经营者达成和解,可撤回申诉,请求有关行政部门作出调解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对于商家的违法行为和不诚信行为有查处的权力,通过12315投诉商家,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查证属实后会依法进行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
投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不予受理:
(一)投诉事项不属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职责,或者本行政机关不具有处理权限的;
(二)法院、仲裁机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机关、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已经受理或者处理过同一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三)不是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或者不能证明与被投诉人之间存在消费者权益争议的;
(四)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投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被投诉人侵害之日起超过三年的;
(五)未提供本法第九条第一款和第十条规定的材料的;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商家维护权益的途径
商家维护权益的途径:
1、与消费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4、根据与消费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国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工作,建立系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的保护经营者合法权益的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使经营者在面对侵权行为“有法可依,有规可行”,有效的惩治、处罚不法行为,维护好良好的商业秩序。
-
商家有权维护权益吗
262人看过
-
健全12315维权体系保护消费者权益
304人看过
-
"维护未成年人消费权益:12315能否做到"
388人看过
-
探讨商家权益维护的责任归属
247人看过
-
打12315对商家的影响
97人看过
-
妇女可以维护哪些权益
298人看过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
商家跑路了打12315有用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2-011.可以,商家侵犯消费者权益,消费者到12345投诉后,消协(12345是消协的电话)会来组织商家去协商解决。 2.若商家与消费者协商不好,消协会将此事报给工商行政管理;12315主要依据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领导,组织、协调、督促有关行政部门做好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工作,落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预防危害消
-
妇女可以维护哪些权益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14妇女可以维护政治文化权、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所有权和继承权、劳动权等。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比如平等就业权、享有特殊的劳动安全保护、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平等的财产继承权、选择婚姻的自由、单位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依法为受家庭暴力迫害的妇女提供救助、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合法权益受侵害后可以申诉、控告和检举等权利。 《妇女权
-
-
租房纠纷可以打12315维权吗,法律是如何规定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3-11-10律师解答 租房纠纷一般不可以打12315维权。租房纠纷可以通过协商、调解、诉讼。仲裁的方式解决。如果租房纠纷涉及到中介公司违约行为,还可以到直辖市、市、县人民政府建设(房地产)主管部门举报。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仲裁法》第四条规定,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
-
国家专利法规定哪些可以申请维护权益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30[专利维权援助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立专利维权援助机制,设立专利维权援助机构,依法开展专利维权服务,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专利维权的法律、技术、信息等援助。鼓励地方、企业、行业协会建立专利区域性、专业性维权组织和保护联盟,组织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开展集体维权,形成多元化的维权援助机制。专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重点企业建立专利保护工作联系制度,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支柱和特色产业的专利保护及维权援助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