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入户盗窃未遂系两行为构成,而盗窃行为又是主行为或实行行为,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盗窃未遂的可罚性进行考量。
由多次盗窃(一年内入户盗窃三次以上)作为构成要件的盗窃罪在盗窃行为达到多次之前,每一次入户盗窃都不是刑法所规范的领域,只是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将多次盗窃规定为犯罪,实质是将多次的行政违法行为升格为刑事违法行为。所以这种类型的盗窃罪在既遂之前,一般不会存在犯罪的未遂。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主要是以数额较大作为定罪量刑情节的入户盗窃案件中的盗窃未遂问题。
盗窃未遂,根据1992年12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1992年《解释》)规定,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盗窃行为,只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造成公私财物损失的。就盗窃未遂的可罚性,从各国刑事立法及刑法理论来看,对于犯罪未遂的定罪规定及主张主要有以下几种:1、列举性规定,即在总则中规定处罚未遂犯以刑法分则有特别规定为限,在分则中设立处罚未遂犯的特别规定。日本、韩国等采用这种规定。如日本刑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处罚未遂罪的情形,在各本条中予以规定。只处罚部分犯罪的未遂。2、概括与列举相结合式规定,即在刑法总则中对重罪未遂的处罚采取概括性规定,对轻罪未遂的处罚采取列举式规定,总则载明以分则有特别规定为限。如德国刑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重罪的未遂一律处罚;轻罪的未遂的处罚以法律有明文规定为限。3、概括性规定,即只在总则中规定处罚未遂犯的一般原则,如法国、俄罗斯、瑞士等。如瑞士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对犯罪未遂规定:行为人在开始实施重罪或者轻罪后,未将其违法行为实施终了的,从轻处罚。我国刑法采用的也是概括性规定,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依据该规定,所有犯罪的未遂都可以定罪处罚,但在司法实践中,受制于刑法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之但书规定,我国刑法实际上只处罚部分犯罪的未遂。相关的司法解释也明确了这点。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6日《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诈骗未遂,情节严重,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4月10日《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一百四十条规定的销售金额三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就我国处罚犯罪未遂的范围而言,似是客观主义刑法理论的体现。同样,实践中就盗窃罪的未遂,也只处罚部分未遂。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明确。
198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中规定:对于潜入银行金库、博物馆等处作案,以盗窃巨额现款、金银或珍宝、文物为目标,即使未遂,也应定罪并适当处罚。1990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盗窃未遂案件定罪问题的电话答复》指出:我院与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下发的《关于当前办理盗窃案件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一条第二项只列举了部分应依法定罪处罚的盗窃未遂案件,这种列举并不排除其他盗窃未遂案件的定罪处罚。当然,也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盗窃未遂案件都必须一律定罪判刑。是否定罪判刑,还要根据刑法第十条规定的精神,并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1992年《解释》中规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的,如明确以巨额现款、国家珍贵文物或者贵重物品等为盗窃目标的,也应定罪并依法处罚。1998年《解释》中规定: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目标,应当定罪处罚。所有这些解释的内容都表明,对盗窃罪未遂的定罪处罚,最高司法机关的立场是从情节是否达到严重程度这一角度去界定的。作为一种模糊性定罪情节,情节严重表明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已经达到严重的程度,由此,在对盗窃未遂是否定罪处罚作出判断时,我们需要从社会危害性角度去考量。
根据刑法理论,以犯罪行为是否实行终结为标准,犯罪未遂可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其中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将其认为完成犯罪所必要的全部行为都实行完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没有得逞的情况。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尚未将其认为完成犯罪所必要的全部行为都实行完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没有得逞的情况。从社会危害性的程度来看,前者无疑要大于后者。
在入户盗窃案件中同样存在这两种未遂情形。实行终了的未遂体现在入户盗窃中表现为行为人入户后已对数额较大财物实现了控制因当场被擒获或被发现而未得逞。就这种未遂情形而言,尽管由于盗窃者意志以外的原因使被害人并未失去对其财物的控制,但盗窃者一般已经接触到财物,故数额是可以确认的。当数额达到较大时,其应具有可罚性。未实行终了的未遂体现在入户盗窃中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一、行为人已经入户,但尚未完成窃取财物的行为如正在翻箱倒柜即被擒获或被发现。二、行为人已经入户,但尚未完成窃取财物的行为即误以为自己被发现而逃跑。三、行为人已经入户,但户内不存在(或未发现)拟窃取的目标而离开现场。
盗窃罪主观方面的故意根据是否确定,可分为确定故意和不确定故意。如果行为人对所要窃取的财物数额有明确的认识,则为确定故意;如果行为人对所要窃取的财物数额没有明确的认识,则为不确定故意。在这种情形中的未遂,受行为人主观故意的影响,行为人对盗窃对象的数额认识也存现不同的样态。对于具有确定故意的未遂行为来说,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意图窃取的数额,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目标。此时,其应具有可罚性。对于具有不确定故意的盗窃未遂行为来说,行为人对所窃取对象的数额没有没有明确的预见,无论该对象的实际价值是较小、较大或巨大等均在行为人的主观容认范围内,其数额是概括的、不确定的,在实践中难以确定或者无法计算。此种情形下的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就缺乏可罚性。
-
未遂盗窃是否违法?
231人看过
-
盗窃弹药罪既遂的判决是否具有合理性?
214人看过
-
盗窃未遂怎么认定,盗窃未遂怎么处罚?
378人看过
-
盗窃未遂有哪些处罚呢
497人看过
-
如何处罚盗窃未遂?
306人看过
-
盗窃既遂加未遂是否能叠加
297人看过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其次,由于刑法规定的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要确定对于犯罪未遂是否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更多>
-
多次盗窃如何去定性盗窃未遂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1多次盗窃盗窃未遂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盗窃未遂并不影响多次盗窃的认定。 多次盗窃,是指行为人,在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 二年内三次以上盗窃均未遂,不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盗窃未遂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盗窃犯罪中的盗窃未遂是否应该加重处罚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22盗窃未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以数额巨大的财物为盗窃目标的; (二)以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的; (三)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盗窃既有既遂,又有未遂,分别达到不同量刑幅度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处罚;达到同一量刑幅度的,以盗窃罪既遂处罚。 上述规定与刑法规定相一致,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体现。盗窃犯罪是侵财性犯罪,其社会危害性主要通过窃取财物的数额体现出来。对于盗窃未遂,
-
扒窃犯罪是否具有未遂陕西在线咨询 2023-12-22有未遂。扒窃是属于盗窃罪,一般存在未遂情况可以参照下面的分析考虑: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一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一个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
-
以盗窃罪抢夺罪是否有既遂未遂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09抢夺罪具有既遂未遂。 一般可以将抢夺罪分为未遂与既遂,未遂指的是犯罪嫌疑人在着手实施了抢夺,但是在抢夺过程中并没有将被害人的财物抢夺到手,也就是说犯罪嫌疑人的抢夺事实发生了,但是抢夺失败,犯罪嫌疑人要抢夺的财物仍然还在受害人的手里,这种情况就是抢夺罪未遂。既遂则是犯罪人完整的将抢夺行为进行到底并且抢夺到财物。
-
盗窃罪未遂自首是否会减轻处罚安徽在线咨询 2022-03-10可以减轻处罚的。根据《刑法》规定,对于犯罪未遂的罪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对于犯罪后自首的,在量刑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所以如果构成盗窃罪,但属于犯罪未遂且是自首的,在量刑时可根据具体犯罪情节予以从轻、减轻处罚,并可以适用缓刑;如果犯罪情节较轻的,甚至可以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