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有罪吗的法律依据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2-04 17:48:53 344 人看过

《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第四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五条规定,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一、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还会被判刑吗

不属于犯罪构成要件就不会被判刑,我国刑法第三条规定:“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该行为必须在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客观方面上都满足刑法规定的要件,才构成犯罪。

对于不满14周岁的人,不管实施何种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的一般年龄界限是年满16周岁以上的人,即凡年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任何一种犯罪行为,都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罪刑法实施法定是指什么

罪刑法定是指犯罪行为的界定、种类、构成条件和刑罚处罚的种类、幅度,均事先由法律加以规定,对于刑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的行为不得定罪处罚。罪刑法定原则是:绝对禁止适用类推;绝对禁止适用习惯法;绝对禁止刑法溯及既往;绝对禁止法外刑和不定期刑。

三、刑事犯罪是什么意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8日 10: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罪刑法定相关文章
  • 住改非的法律依据有吗
    所谓住改非房屋,是指原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上的房屋,房屋所有权证上载明的用途为住宅,但改做经营,且依法取得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经营手续。住改非合法吗赋予了所有权人对物享有绝对支配权,以实现物尽其用,只要所有权人在行使权利时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且没有侵犯社会公共利益或他人合法权益,就应当予以认可。目前,我国还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将住房改作生产经营用房,只是有些地方规定住改非前需征得相邻权人的同意后,方能办理相关生产经营手续。根据法无明文规定即可为的原则,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公共利益和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住改非是合法的。一、房屋性质是什么房产性质,又称房产的属性,通俗的讲法就是不同的房屋通过其性质进行分类。房屋性质有许多种,在此列举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常见的几种进行分析:a.商品房:指的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建设并出售、出租的房屋。b.房改房:即已购公有住房的改变,指
    2023-03-30
    158人看过
  • 判定过失杀人罪的依据
    过失杀人的判刑标准:1、对过失重伤进而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行为人的行为一定要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剥夺别人生命权的行为,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均具有社会危害性,应受刑法打击。过失杀人需要赔偿吗过失杀人是需要赔偿的。过失杀人构成犯罪的,除了应该承担刑事责任之外,还要承担民事赔偿的责任。赔偿金一般包含:死亡赔偿金、抚恤金、丧葬费等,具体的金额一般根据当地的标准来。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的赔偿问题,一般是刑事附带提起民事诉讼解决。赔偿方面可以双方进行协商,也可以通过法院进行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百三十三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2023-07-04
    378人看过
  • 农村自己帮土地垫土有法律依据吗
    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农村土地有土地证吗农村土地的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村民只拥有使用权。因此,您在农村的房子尽管属于您的私人财产,但是土地的所有权归村里,如果你的户口已迁出就不是该村的村民,不能拥有该村的土地使用权,也就不能办理该村的土地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第八条农村土地承包应当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国家鼓励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培肥地力,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第二十七条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承包期内,因自然灾害严重毁损承包地等特殊情形对个别农户之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需要适当调整
    2023-07-22
    391人看过
  • 打击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犯罪行为的法律依据
    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责任:非法捕杀珍贵野生动物、濒危野生动物、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非法收购、运输、销售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违反狩猎法规,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工具、方法进行狩猎,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涉嫌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罪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
    2023-07-05
    220人看过
  • 处理自动离职的法律依据
    在《关于企业职工要求停薪留职问题的通知(劳动人事部、国家经济委员会1983年发布)、《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国务院1982发布)、《关于企业处理擅自离职职工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3年发布)《关于自动离职与旷工除名如何界定的复函》(劳动部1994年发布)、《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劳动部1995年发布)等法规中,都有专门针对自动离职的规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上规定中,《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而其他规定,是以《企业职工奖惩条例》为依据制定的,因此,目前上述规定都已不再适用,根据《劳动合同法》等法规的规定解决自动离职问题。一、登报解除劳动合同公告送达期限是多久原劳动部办公厅《关于通过新闻媒介通知职工回单位并对逾期不归者按自动离职或旷工处理问题的复函》规定,“企业对有旷工行为的职工做除名处理,必须符合规定的条件并履行相应的
    2023-06-20
    318人看过
  • 没有证据的举报违法吗的法律依据
    《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需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适用前两款的规定。量刑的法律依据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
    2023-08-17
    338人看过
  • 法律依据有哪些离婚探视权的法律依据
    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视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方探视子女,若危及子女身心健康的,经人民法院判决可以终止探视权。因此探视权不仅是父母的权利,也是子女的权利。相关的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要所负的债务;债权人以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为由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
    2023-07-22
    84人看过
  • 试用期有法律依据吗?
    法律对试用期有规定,即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其他。一、劳动合同转正时间是怎么规定的劳动合同转正时间的规定要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对试用期的约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2023-06-29
    246人看过
  • 校园暴力杀人判刑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呢?
    1、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2、第二十条【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3、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
    2023-04-02
    348人看过
  • 分居3个月自动离婚有法律依据吗?
    并没有法律依据,中国的法律没有自动离婚的规定,离婚只有两种方式:一是协议离婚,一是诉讼离婚。1、夫妻双方协议一致离婚的,可以夫妻双方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即协议离婚;如果是协议离婚,双方当事人持离婚协议书、结婚证、身份证,到原婚姻登记机构或任一方的户籍地的民政部门办理离婚手续,且经过离婚冷静期后,仍要离婚的,准予登记,发给离婚证。2、若是诉讼离婚,要到被告户口地或被告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所在地法院,提交相关资料,请求离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应当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确定感情已经破裂的,应当准予离婚,即诉讼离婚。此外,男女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及时离婚登记。一、诉讼离婚的流程有什么?一般夫妻一方要求离婚,另外一方坚决不同意离婚的,如果没有虐待、遗弃、严重的家庭暴力、一方和他人同居或重婚的,一般法院是不会判决离婚的。一般性的打骂、甚至嫖娼都不一定能在
    2023-06-28
    154人看过
  • 定罪诬陷罪的法律依据
    诬陷罪一般指诬告陷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诬陷罪立案标准的赔偿标准有哪些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关于此案,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1.为陷害他人,故意捏造足以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的犯罪事实,并由本人或者指使他人向国家机关告发的。2.为陷害他人,故
    2023-07-05
    144人看过
  •  虐待俘虏罪的法律依据
    本段内容讲述虐待俘虏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破坏军队作战秩序并造成严重危害,但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虐待俘虏罪的主观方面只有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同时,虐待俘虏的动机多为义愤、敌意和报复心理,不论动机何种,只要情节恶劣的均构成虐待俘虏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这意味着行为人明知自己虐待俘虏的行为会破坏俘虏管理秩序,从而对我国的军队作战造成严重的危害,但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不构成本罪。虐待俘虏的动机多为义愤、敌意和报复心理,不论出于何种动机,情节恶劣的均构成虐待俘虏罪。 虐 待 俘 虏 罪 的 主 观 方 面 有 哪 些 表 现 ?虐待俘虏罪是指在战争中,对敌方俘虏实施残暴的虐待行为,造成对方身心健康的严重损害的行为。在主观方面,虐待俘虏罪的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对方身体或者心理的严重损害,
    2023-09-06
    97人看过
  • 间接杀人罪的判决依据
    刑事责任年龄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间接杀人,间接在本质上就是故意杀人。如果是故意杀人,会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如果情节比较轻的,并且没有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的,判处以三年到十年之间的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直接杀人和间接杀人量刑有什么区别因直接故意主观恶性比间接故意更大,量刑也会更重。直接故意杀人与间接故意杀人都是行为人明知自己行为会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并且不反对这种结果的发生。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对结果发生的认识程度上和接受态度上不同:直接故意杀人对结果的预见既包括必然发生也包括可能发生;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只能是预见到结果的可能发生。同时,直接故意杀人积极追求被害人死亡的结果;而间接故意杀人则对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抱有无所谓的放任态度,不积极追求,但也不加防止,而听之任之
    2023-06-30
    417人看过
  •  企业私自罚款的法律法规依据
    如果您发现企业有私自罚款的情况,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报告投诉,或者寻求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者需要先收集公司恶意罚款的证据,证据充足的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劳动监察大队会责令企业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的标准是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如果您发现企业有私自罚款的情况,您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报告投诉,或者可以寻求劳动仲裁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当然劳动者先要收集公司恶意罚款的证据,证据充足的可以直接向公安机关劳动监察大队进行举报,由劳动监察大队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可以请求加付赔偿金。赔偿的标准是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 劳 动 监 察 大 队 如 何 处 理 企 业 私 自 罚 款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监察条例》的相关规定,企业私自罚款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监察大队作为劳动监察的实施主体,有
    2023-09-04
    369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罪刑法定原则在我国的立法体现: 1、刑法总则中的体现:我国刑法实现了犯罪的法定化和刑罚的法定化。 2、刑法分则中的体现:在分则罪名方面,我国刑法作了相当详备的规定。在1997... 更多>

    #罪刑法定
    相关咨询
    • 相约自杀法律上有什么依据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9-20
      对相约自杀的行为应这样处理:构成犯罪的情形:甲乙双方相约自杀,在甲实施自杀行为之后,乙临时改变主意而未自杀,能救助而不救助甲的话,乙构成犯罪。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甲乙均自杀成功,则不存在犯罪问题。如果,相约双方各自实施了自杀行为,一方死亡,另一方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自杀未得逞,未得逞的一方也不构成犯罪。
    • 故意杀人罪自首自首依据哪些法律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7-15
      《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故意杀人罪】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杀人罪是行为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故意杀人的行为,就构成故意杀人罪。由于生命权利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因此,不管被害人是否实际被杀,不管杀人行为处于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等哪个阶段,都构成犯罪,应当立案追究。故意杀人,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属
    • 杀人后自首的有必要按死刑的法律依据吗?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10
      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虽有自首情节,但犯罪手段特别残忍,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附带赔偿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亲属各项民事赔偿。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如果在事后,对被害人家属进行积极赔偿,取得对方的谅解的,可以考虑从轻。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自首可从轻处罚。
    • 恐吓要杀人报警有法律依据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08
      可以报警的。拿着恐吓的相关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等证据向公安机关举报就可以。公安机关对于公民举报、报案的,都应当立即接受,问明情况,并制作笔录。经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且属于自己管辖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予以立案。
    • 犯罪的过失有法律依据吗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0-13
      犯罪过失是“犯罪故意”的对称。刑法上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