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是不构成侵占主体。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1)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2)职务侵占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将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3)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客体是本单位的财物所有权。(4)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5)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是行为人本单位的财物。本单位的财物包括:本单位所有的财物;本单位享有的债权;本单位依照法律和合同约定临时管理、使用或运输的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通说认为,职务侵占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自己职务范围内的职权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即经手、管理财物的便利条件或指利用自己主管、管理、经手单位财物的便利条件。
股东职务侵占罪怎么判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股东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公司财物构成职务侵占罪的,要依据犯罪情节判刑,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职务侵占罪】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
侵占股份是职务侵占吗
310人看过
-
股东可不可以控告股东职务侵占
315人看过
-
股份变更其他股东不同意可以变更吗
270人看过
-
侵占股东股权如何认定职务侵占罪
275人看过
-
挂名股东的职务侵占是否可以定罪
242人看过
-
股东可以不占股份吗
119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职务侵占罪有股东可以起诉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21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犯罪事实和嫌疑犯,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通报或通报。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
-
健身房股东职务侵占职务侵占50万元可以怎么判刑?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3职务侵占罪量刑标准 刑法条文:第二百七十一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
-
职务侵占罪能变更为盗窃罪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9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是两个不同的罪名,职务侵占罪不能随便变更为盗窃罪的。职务侵占罪(刑法第271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如仓库保管员把仓库里的公司财物偷偷地拿手回家去了,就是利用了仓库保管员的职务上的便利。而犯盗窃罪的人是没有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是外单位的人去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人。
-
法人可以私自变更股东的股份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17法定人不可以随便更改股权。法人是指独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不是指自然人。公司法定代表人的变更,必须根据公司法和公司章程的规定,依法定程序进行变更,否则无效。作为股东依法享有股东权益。如要退出,可以采取向股东或股东以外的人依法转让股权来进行。
-
职务侵占法人变更了还可以再诉讼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1-301、对于行政诉讼,涉及第三人利益,程序上应当通知第三人应诉。如果撤销登记,会直接影响到你及公司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应诉的。 2、职务侵占是刑事犯罪行为,由公安机关侦查。是否构成犯罪主要是看是否利用职务便利占有公司财产。是否变更法定代表人并不影响案件的性质。 3、公安机关立案后应该侦查处理,如果因为行政诉讼而不再调查属于不合理也不合法的理由。可向上级主管机关或检察机关反应、申诉。 所以,放心应诉,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