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了认罪认罚书的,可以依法从宽处理。《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对于认罪认罚案件,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决时,一般应当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
一、《刑法》对从轻和减轻处罚的原则
第六十二条【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本法规定有数个量刑幅度的,应当在法定量刑幅度的下一个量刑幅度内判处刑罚。
认罪认罚从宽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对于指控犯罪事实没有异议,同意检察机关的量刑意见并签署具结书的案件,可以依法从宽处理。
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
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罪事实和对社会危害程度以及认罪认罚的情况,依法提出从宽处罚的量刑建议,人民法院在做出判决时一般应采纳人民检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议,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违背意愿认罪认罚,否认指控犯罪事实,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审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判情形的除外。
但是从保障人权和确保司法公正角度,对以下几类案件是不适用的:一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属于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们的代理人和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第三种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构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适用的情形。
认罪认罚的处理结果依据有关的法律会进行一定的减缓,但是实际的操作,还是需要自己注意有关的规定,因为案件的差异性以及地方的条例会决定处罚的方式,所以有关的当事人要积极的了解有关的规定的,减缓自己的案件处罚力度。
-
认罪认罚书签署后,处理结果何时可见?
370人看过
-
认罪认罚协议签署后多久能知道结果?
304人看过
-
签署认罪认罚必须有律师吗?
478人看过
-
公安局签署的认罪认罚
162人看过
-
出结果需要多长时间,是在签署认罪认罚书后吗?
393人看过
-
认罪认罚与不认罪各自有什么法律后果?
370人看过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
-
认罪不认罚的后果后果如何?江西在线咨询 2023-05-061、认罪不认罚可能是当事人对自身过错的人还不够,可能不会从宽处理。 2、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认罚”,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愿意接受处罚。“认罚”考察的重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悔罪态度和悔罪表现,应当结合退赃退赔、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因素来考量。
-
认罪认罚与不认罪各自有什么法律后果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91、认罪认罚的刑罚减轻: (1)从宽分为实体上从宽和程序上从简两方面。对认罪认罚案件,属于基层法院所管辖的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认罪认罚可以适用速裁程序进行审判。对于基层法院管辖可能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在审理当中,被告人对程序适用提出异议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简化审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转为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是程序上的从宽。 (2)实体上,检察机关根据犯
-
认罪认罚书不签字有什么后果湖南在线咨询 2023-02-24认罪认罚具结书,即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动承认自己错误或罪行,并且认真悔过自新而签署的一种认定罪行的法律文书,坦白自己犯罪行径,并愿意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具结书作为一种法院从宽处理的依据,具有其存在的意义。不签认罪认罚的话,没有什么特别的影响。没有从事犯罪行为,那么当然是不要签认罪认罚书的。如果真的犯罪了,签认罪认罚书的话可能在量刑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减刑问题。
-
追认借款协议公司未签署借款合同的法律后果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7一、关于效力的问题,如单位承认则借贷关系在单位与该员工之间发生,如不承认那么就应该视为经办人与该员工之间的借贷。二、关于单位追认借款协议后发生纠纷,如何处理的问题,下面是我以前办过一个案例,和你说的案情基本相似,适用法律一致,可以参考一下。【案情概要】某公司聘用业务员许某为其销售产品,双方约定根据销售额提成1%的劳动报酬。许某根据这一口头约定为公司先后签订了五份销售合同,但公司在供货过程中,购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