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丧假几天
1、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2、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3、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根据以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带薪休丧假的权利。因此,公司应当依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予员工带薪休丧假。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丧假多少天作出具体规定。
二、丧假直系亲属指哪些人
1、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
2、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岳父母或者公婆过世,也列入可享受丧假的范围。对于超出这一范围的亲属,企业有自行解释权。
3、由于我国历史形成的风俗,祖辈的丧礼,孙辈一般也在必须列席的范围内,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不少单位也将祖辈去世列入职工可享受的丧假范围,具体由各企业自主认定。
三、向公司请丧假需要什么证明材料
员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享有丧假。一般是需要提供以下材料:
1.请假单
2.死亡证明或火化证明
3.户口本或亲属关系证明
按国家人社部门的规定,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给予3天的丧假。如果是外婆等旁系亲属,可给予1天的丧假。不过,职工请丧假时是否要出具亲属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国家人社部门并无明确规定。法律上对于请假索要死亡证明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也并没有作出必须履行的要求。
因为自己的亲人离世,可能需要向单位请丧假,而正常情况下单位都是会给准假,毕竟没有人会拿这样的事情来开玩笑。而对于丧假的期限,一般就是1-3天。当然,针对路程比较远的情况,也会适当的考虑多给几天。而要是在丧假之外,还多请了几天假的话,往往就是按照事假对待。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五章 工 资 第五十一条 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
丧假国家规定几天(劳动法规定丧假的天数)
324人看过
-
劳动法规定丧葬假几天(国家规定丧假标准)
227人看过
-
爷爷去世有丧假吗劳动法中法律规定丧假有几天
267人看过
-
国家法定丧假规定有几天(劳动法丧假范围)
375人看过
-
国家法定丧假规定是怎样的?丧假有几天?
350人看过
-
劳动法有规定丧事几天假
443人看过
-
2024国家法定丧假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4-10-02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婚丧假作出具体规定。以上规定并不完
-
法定丧假几天有没有法律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3-10-17员工休丧假的具体操作可参考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关于法定丧假几天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上海丧假多少天2024年新规定河南在线咨询 2024-09-06上海市丧假政策规定: 1.职工在自己结婚或其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去世时,可获得单位行政领导批准的相应天数的婚丧假期,最高为3天; 2.若两名职工因距离遥远无法同地参加婚礼或亲友在外地逝世需亲自前往处理丧事,则可额外享受到路途上的路程假期; 3.在休婚丧假及路程假期间,职工的薪资待遇不变,但途中产生的交通费用需自行承担。
-
法定的丧假是几天,丧假的几种情形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30一般是一至三天的丧假,具体见以下规定: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
-
2024年怎样规定法定丧假范围新疆在线咨询 2024-09-16根据《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的规定,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死亡时; 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和子女。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