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下列情形可以中止诉讼:
1、一方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与诉讼;
2、一方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担人的;
4、一方因不可抗拒的原因不能参加诉讼的;
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但另一案尚未审结;
6、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民事诉讼再审情形
民事案件申请再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的;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人民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原判决、裁定依据的事实被变更或撤销的;
就同一法律事实或同一法律关系出现了两个以上生效判决的;
有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
(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
(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
(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五)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
(六)其他应当中止诉讼的情形。
中止诉讼的原因消除后,恢复诉讼。
-
诉讼时效中止与诉讼时效中断的案例分析及比较
167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共同诉讼相关法律规定及案例分析
30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中裁定的案例分析及其应用原则是什么?
96人看过
-
行政强制执行中止案例分析
67人看过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分则条例分析
484人看过
-
保险合同中止与复效案例分析
262人看过
继承人是指依法继承财产的人,分为法定继承人和遗嘱继承人。 法定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嘱继承是指按照立遗嘱人生前所留下的符合法律规定的合法遗嘱的内容要求,确定被继承人的继承人及各继承人应继... 更多>
-
从民事诉讼争议案由的角度分析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7股权转让也属于买卖的范畴,一般的买卖是属于经济类的纠纷,但股权转让更多的是涉及商事。股权转让协议中不仅内容要合法,而且对于转让程序也是有要求,须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而通常情况下,买卖合同中不涉及交易程序问题。
-
-
刑民交叉案件中民事诉讼时效的适用简析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07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刑事案件的追诉期限: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
-
民事诉讼中止诉讼后几个月内结案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23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
民事诉讼执行中的中止和终止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14中止执行是指暂时停止执行,终结执行是指结束执行程序。民事诉讼执行中的执行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不宜进行,因而法院裁定暂时停止执行,待这种原因消失后再恢复执行程序的制度;终结执行是指已经开始的强制执行因发生某种法定的特殊情况不能继续进行,因而结束执行程序。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