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诉讼中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及人民法院维持判决与撤销判决的条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6 11:56:28 366 人看过

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以该机关为被告依法起诉,由人民法院依法审理和解决的全部活动。行政诉讼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始终贯穿行政诉讼过程之中,并对行政诉讼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无论是人民法院还是诉讼当事人及其参与人的所有诉讼行为都必须遵守。

在《行政诉讼法》中确定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是行政诉讼中的重要原则和基本指导思想。

首先,从法院监督行政行为的广度和范围上说,法院只能监督行政机关和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包括抽象行政行为。所谓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已经发生的特定人和事设定权利、义务而做出具体处理决定的行为。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法规、规章或者其他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的抽象行政行为不能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

其次,从法院监督行政行为的深度或程度上说,是只审查其合法与否的问题,不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与否的问题。

具体行政行为符合合法性与合理性的问题,是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符合法律规定及公平、公正原则的不同层次的要求。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是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不能对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的行政行为(合理性)进行干预,不能代替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力,以保障行政机关依法有效地进行管理。

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指法院主要在合法性层次上审查、监督行政行为,即便是偏轻偏重,也要予以维持,不得判决变更。

人民法院维持判决与撤销判决的条件。

撤销判决的适用条件是以下5项,只要具备其中1项,具体行政行为即为违法,法院就可以予以撤销,即逻辑上的必要条件。这5项条件是:

(一)主要证据不足。主要证据是行政机关做出行政行为的关键依据,是认定行政违法事件不可或缺的证据。主要证据不足,足以证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瑕疵,行政诉讼法已把它提高到违法的程度加以规定,从而成为法院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法定条件。

(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一种把抽象的法律规范适用到特定的人和事上去的行为。特定的人和事需要特定的法律规范作为准绳去加以衡量、定性和处理。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往往会导致具体行政行为定性或处理结果上的错误,自应包含在法院撤销具体行政行为的条件之中。

(三)违反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作为根据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设定的行政机关必须遵守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流程。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情形:

1.流程违反:具体行政行为没有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中设定的工作流程,包括增加、减少流程和变更流程等。

2.形式违反:未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方式做出行政行为,导致形式要件缺失。

3.期限违反: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行政行为导致违反法定程序。

(四)超越职权。每个行政机关都有自己特定的职责权限,超出了法律、法规赋予它的权限范围,即为超越职权。实践中有以下几种:

1.无权行政,行政机关在未被授权时自行行使了某项职权。

2.越权行政,如下级机关行使了上级机关的职权。

3.时间上的越权,指行政机关超出法定的行使职权的有效期限做出行政行为。

4.行政机关行使了应由法院、检察院行使的职权。

5.无法律、法规授权或行政委托的情况下,自认为有行政主体资格,而行使了行政机关的职权。

(五)滥用职权。指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违反公平正义原则,错误地行使了职权。滥用职权主要体现在行政者没有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授予的权力,恣意行使权力,导致面对同类事件行政行为不规范、不统一。

维持判决适用的条件有以下5个,这5个条件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即具备逻辑学上的充分必要条件,否则,即可适用撤销判决。

(一)证据确凿。行政机关时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必须在事实清楚的前提下方可做出具体行政行为。从另一个度说,证据确凿也就是具体行政行为的理由和客观动因充分。因为具体行政行为是把抽象的规范适用到特定的人和事上去的行为,为什么把这一规范适用到此对象而非彼对象,其根据就是要有充分确凿的证据以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二)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在合理的同时,也必须保证在具体适用依据上的正确。面对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是符合公平正义的行为,但对违法行为的定性正确就要求行政行为选取的适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是正确的。

(三)符合法定程序。法定程序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遵守的工作方式和流程,程序正义是实体正义的基础,是行政行为合法的重要方面。

(四)没有超越职权。具体行政行为的内容没有超出法律、法规赋予该行政机关的权限范围。

(五)没有滥用职权。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符合法律规定的目的、原则和精神,并且正当地、合理地行使了职权。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7日 18: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行政主体相关文章
  • 二审维持原判,再审撤销二审判决吗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上级人民法院进行二审后,维护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的,如果再审撤销判决的,是撤销二审的判决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第二百零七条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的案件,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是由第一审法院作出的,按照第一审程
    2023-06-01
    474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有哪些
    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首先,从合法性审查原则的适用主体上说,其主体是人民法院,具体由内设的行政审判庭承办。行政审判的组织形式无独任制,只有合议制一种形式。其次,从审查的方式来看,人民法院应适用开庭审理的方式,这里的开庭与书面审理相对应。开庭可以是公开的开庭,也可以是依法不公开的开庭审理。第三,从审查的范围和广度上看,法院只能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而不包括与之对应的抽象行政行为。人民法院无权对抽象行政行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针对不特定对象发布的能反复适用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立案和撤销。第四,从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深度或程度上说,是只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问题,不审查具体行政行这的合理与否的问题。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与合理性划分的基础是法律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时提出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即根据行政行为受法律拘束的程度所作的划分。基本内容为:具体行政行为既要在符合法律的规
    2023-03-03
    310人看过
  • 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有哪些
    一、行政诉讼的合法性审查原则包括哪些内容1、合法性审查原则是人民法院处理行政案件,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的原则,是行政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2、合法性审查包括程序意义上的审查和实体意义上的审查两层涵义。(1)程序意义上的合法性审查,是指人民法院依法受理行政案件,有权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判。(2)实体意义上的审查,是指人民法院只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不审查抽象行政行为,一般也不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理进行审查。就是说,这是一种有限的审查。3、合法性审查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审查的对象是作为被告的行政机关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包括行政机关所作的抽象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主要是审查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超出了其法定的权限,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是否遵守法定的程序,是否滥用职权。(2)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
    2023-04-22
    229人看过
  • 二审维持原判或改判行政判决书
    (××××)×行终字第××号上诉人(原审××)(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被上诉人(原审××)(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除当事人的称谓外,与一审行政判决书样式相同。)上诉人×××因(写明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行初字第××号行政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写明到庭的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等)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未开庭的,写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现已审理终结。)(概括写明原审认定的事实和判决结果,简述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及其主要理由和被上诉人的主要答辩的内容)。经审理查明,(写明二审认定的事实和证据)。本院认为,(针对上诉请求和理由,就原审判决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是否正确,有无违反法定程序,上诉理由是否成立,上诉请求是否应予支持,以及
    2023-06-06
    259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法院判决方式的关系
    绝对的权利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是分权理论提出的关于权利制约的前提。行政诉讼是以诉讼的形式解决行政法上的争议,体现的是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所以,在整个行政诉讼过程中,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博弈关系无处不在体现。一、从我国行政诉讼法现有的关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看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关系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第二条的概括性规定,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的规定,说明了哪些情况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我们单从这些法律规定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一些问题:(1)我国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采取的是概括式和列举式相结合的方式,司法机关对行政行为的审查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不是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诉,法律赋予了某些行政行为不可诉的特权,这一特权是司法权不可干涉的范围,无疑,司法权处于劣势地位。(2)行政诉讼中,人民院的司法审查的标准仅限定于对于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如《行政诉讼法》第
    2023-06-06
    297人看过
  • 一审判决不公二审上诉法院维持原判怎么办
    如果认为两审判决均有错误,可以提交证据证明,向法院申请再审。申请再审必须在二审判决书生效后的6个月内提出。逾期,法院就不会受理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第二百条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
    2023-02-18
    78人看过
换一批
#行政法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行政主体是指参加行政法律关系,依法拥有行政职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能独立地为自己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产生的后果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国家机关或社会组织。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的组织。... 更多>

    #行政主体
    相关咨询
    • 民事诉讼二审一审判决后, 上诉案件, 法院会维持原判吗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3
      是否会维持原判,关键取决于原判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如果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得当,即使有些许瑕疵,也会维持原判。 一、二审法院会审查上诉案:《民诉法》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二、《民诉法》规定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处理形式: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
    • 人民法院二审判决维持原判怎么办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5
      二审维持原判的,发生法律效力后可以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罪犯被交付执行刑罚的时候,应当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在判决生效后十日以内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 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送交监狱执行刑罚。 对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被交付执行刑罚前,剩余刑期在三个月以下的,由看守所代为执行。
    • 民事诉讼法第二审判决,维持原判生效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7
      民事二审维持原判,一审结果生效判决。我国法律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事件,根据以下情况,分别处理:(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明确,适用法律正确,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2)原判决,裁定事实错误或适用法律错误,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变更(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明确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回到原判决人民法院再审,调查事实后改判决(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律程序的,
    • 法院诉讼请求第二审判决中维持原判的概率是多少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21
      这个不一定的,具体看案情。二审法院维持原判的可能性大,除非被告有新的证据证明一审判决不对,否则二审法院不予改判。二审会不会改判,还要根据二审的具体情况来定。
    • 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撤销行政行为的情形有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9-02
      行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一)主要证据不足的;(二)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三)违反法定程序的;(四)超越职权的;(五)滥用职权的;(六)明显不当的。